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阿布拉赫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29 篇文章
更新

改革者龙厦|《喇嘛王国的覆灭》读书笔记

这是一篇读书笔记

青鸟还是青乌?

搜神记

《嘉莉妹妹》和万玛才旦忌日

读到这段话时,我突然明白,看电影也好、读书听音乐也好,从前我以为是接收信息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表达。

双雪涛《不间断的人》读后感

我一直喜欢双雪涛,但这个集子里打头阵的同名中篇,说实话我没太看懂。时髦是赶上了,AI呢你想。有可能也是双雪涛第一次涉及科幻主题。他以前写了很多魔幻设定,这次这两个AI人物多少和科学沾上了边。但你指望双雪涛能写出多硬的科学幻想,也不大现实。不过是个AI的壳子,内里还是那些人性纠葛、幽暗、无法实现的执念。

封!

新气像啊啷个哩个啷!

无支祈、哈奴曼和孙悟空|读鲁迅(一)

《鲁迅全集》啃到一半了,才想起应该写点读书笔记,不然很多东西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很快没了。那就从一半开始吧,聊胜于无。

双雪涛作品|读书笔记

帕穆克在《我的名字叫红》里说,审查一方面压制艺术的想像力,一方面又可以促进想像力。我想,双雪涛便是在强力审查之下为自己的文学创作找到了新的出路,这种独特的风格,在创作自由的国家,没有土壤。

给我一颗药丸|《美丽新世界》读书笔记

这是一篇读书笔记,但是写崩了,因为我没有药丸。

我喜欢的十本书

不一定是最爱,只是写这篇文章的当下跃入脑海的十本。

民国凡人郁达夫

最近在看《郁达夫日记》,觉得很有意思,他完全没有“偶像”包袱,什么都往里写。譬如对朋友的妻子起了不轨之心、譬如花天酒地,以至于吸鸦片找妓女等等,全都记下来。也不知道是当年的社会风气如此,大家都不以这样的事为不道德,还是说他写的当下并未抱着将来有一天会被那么多人看见的预期。

流水帐|迟桂花

但郁达夫真是个难得的人儿,日记里一会儿用文言文,一会儿用英语,还夹杂着些其它语种。不但写现代小说,杂文、日记,还写古典诗词,诗虽然可能不能和那些著名的古代大家比,但作为现代人,我反正没见过其它人写。

跟沈从文学写信

沈从文于1988年去世,据说他留给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好说的。”

关于三本书

《郁达夫文集第八卷: 政论、杂文》昨天结束了郁达夫的杂文和政论,抗日战争开始以前,郁达夫都是个“愤中”,骂军阀、骂政府、骂帝国主义。能看出来,他是个爱国者,恨其不幸怒其不争。抗战开始后,那些恨和怒完全消失了,代之以同仇敌忾。从《郁达夫日记》里知道,抗战前不久,他去了福建,在政府部门谋得一差事。

挑刺《源氏物语》

我一开始买的《源氏物语》,是作家出版社出版,叶渭渠和唐月梅的译本,kindle版。为什么会买?当然是因为缘份咯。读到8%放弃了,心里觉得奇怪:纳尼?日本的《红楼梦》?语言也好,故事也罢,价值观也好,完全不在一个级别嘛。让我这样读书不轻言放弃的人看了不到十分之一就弃之不顾的主要原因,是语言。

茨威格死于昨日世界

“不为战争写一首赞歌,不诋毁任何一个敌国”

无限重复|《小津安二郎全日记》读后感

《小津安二郎全日记》收录了小津从1933年至1963年跨度三十年的日记,总共近八百页。我本来以为要花一年半载才能看完,结果最终只花了一个月。因为像我之前那篇《闲话当年》里提到的那些电影片段般充满想像力的日常,越往后越稀有,渐渐成了名符其实的流水帐。

逆转的观感|林语堂《朱门》读书笔记

很多年前买的书,当年翻了翻,不能入戏,扔在一旁没管了。最近整理书柜,又拿出来,试着重新进入。没想到,就还看得津津有味。林语堂的小说,多是英文写就,再翻译成中文,所以有些时候,就觉得怪怪的。他明明写的是中国人,中国事,但文字呈现出来的却是翻译腔,有些违和。

天河撩亂

三月的第一天,读完了阿线送我的《天河撩亂》。这是我读完的第六本繁体竖排,依然没法做到“信眼瞥来”。但是,我会继续努力,像学英语一样,不断精进。我相信,每多读一行,便多习惯一分。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版,台湾那时刚结束戒严。但台湾社会对于性少数群体的包容,好像和戒严也没关系。

《金瓶梅》里的人如何“筛酒”

西门庆家的人,喝酒跟喝水一样。在家喝,出去喝,喝完来家上炕前还要喝。去偷情先喝酒,云雨之后还要再支起摊子喝两杯才能提裤子走人。也不知道是当年的酒太好喝还是当年的人瘾大量好,就算像我这样差不多也离不了酒的人,看到这些场面也不禁咋舌。不过,后来知道,好喝倒也不一定,但能喝这么多,主要还是酒的底数低。

《金瓶梅》里的删减版淫器

边读边想,一些奇谈怪论,姑且当一乐。小孩子请在大人监护下谨慎阅读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