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嫚愛看書
舒嫚愛看書

舒嫚愛看書
舒嫚愛看書
有的記得,有的忘了
細瑣微小的舊事,藏在平緩日子裡,那些些錯身而過的陌生人,種種驚鴻一瞥的際遇, 小學同窗,初戀情史,軍旅同袍,同門師友,雞零狗碎沒一樣重要的,像人生。 〈巴比倫塔〉寫早年台灣突然刮起養鳥風, 眷村內家家戶戶都養滿十姊妹,白文鳥,小鸚鵡,只為傳言有鳥販會來收購。 住在眷村外圍的同學,父親是炮兵學校退休教官,養鳥排遣苦悶時光。 眾多鳥…

寂光與烈焰
據說曾是天才洋溢但脾氣火爆的賽車手嚴英, 五年前在一場比賽中離奇失蹤,動員許多人力在沙漠找尋, 當時參加比賽的車手都被懷疑訊問過,嚴英連一根頭髮都沒被找到。 已被當作死亡的嚴英突然被冠軍領航員端飛找到, 強迫性參加一場私人舉辦,獎金一百萬美金,難度極高的沙漠長距離越野賽車。 喪失記憶的嚴英沒有退路的加入,用這…

最美的錯過《The Best of Me》
道森工作的鑽油井工作台發生爆炸,經歷過多次這種狀況的他, 本能的閃避火燄和無數飛來會致命的不明物體,跳入海水中等待救援。 幸運的他只受到輕微皮肉傷,出院後他恢復工作,但有一奇怪現象困擾他, 爆炸那天他開始看見一位黑髮男人在眼前出現,一會兒就消失, 醫師仔細檢查過他的腦部,眼睛,並沒有問題, 只能推測是爆炸瞬間的強…

愛你的,妮娜《Love, Nina》
一九八二年,二十歲的妮娜離開萊斯特郡的老家來到倫敦葛羅契斯特彎道55號,擔任褓姆的工作當褓姆的工作很棒,不像真的工作,像住進別人的生活裡雖然之前沒當過褓姆,但是我很有把握,這應該是一種很好的生活這段話是妮娜寫給在家鄉養老院,當看護的妹妹維多莉亞第一封信的話…

微鹽年代.微糖年代
微鹽,說的是一種遺憾; 心底深處藏著的那個人,那段往事,那份悵惘,唯有以食物來療癒。微糖,說的是一種甜蜜; 那個最燦爛而笑,最貼近幸福,即使平凡也喜悅的時刻,適合以甜點來佐配。《微鹽年代.微糖年代》書中有十二道食物,十二道甜點的食譜, 透過這些食物甜點,作者宇文正說了二十四則人間情事,滋味各有不同。

樂活在天地節奏中:過好日的二十四節氣生活美學
傳統的二十四節氣是華夏祖先,歷經千百年經驗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古老黃曆節氣主宰千年農業文明,也深入人們生活的細節。已故作家韓良露在《樂活在天地節奏中:過好日的二十四節氣生活美學》 暢談「二十四節氣」的生活美學,自稱「非典型知識份子」的她翻閱許多古老典集, 發現整套華夏文化和…

袒露的心
被譽為當代最卓越小說家的平路,寫作範圍寬廣, 從時事評論到政治人物的「後設小說」, 這本《袒露的心》寫的是探索自己的身世之謎, 反覆辯證釐清「身為家裡的獨生女,為什麼媽媽不愛我?」, 很多人小時候多少都曾懷疑自己不是父母親生, 而當這樣的幻想成真,人生就變得殘忍。

男孩路
凌性傑任教的中學位於「南海路」上,這本回顧童年及少年時期的青春惘惑,成長苦悶, 經歷許多坎坷與崎嶇,試圖理解命運的仁與不仁的散文集取諧音為《男孩路》。全書輯一【台灣男孩,台灣女孩】遠眺中學時代,書寫童年風雨和南方小城中的青春斑痕。透過「記憶的暗室」「童年風雨」及「父親的葬禮」看…

雙城喜劇
「雙城喜劇」─書中第一篇〈漂流之家〉中, 以公司業績下跌,精簡人員為由被資遣的程品達, 為維持平穩的家庭生活遲遲不敢對母親和妻子說出真相, 直到家庭日聚會吃螃蟹,媳婦與婆婆之間隱微的張力爆發開來, 一直壓抑情緒逃避問題的明俐在送婆婆回家後, 安慰自己:一切的暗潮洶湧下星期就會好了。

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
「拉子」,這個最早出現於邱妙津《鱷魚手記》裡的詞, 可能是從Lesbian轉化而來,後來普遍成為女同志間彼此的暱稱。《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是作家陳雪以十三封寫給戀人的信, 回顧自己從青春無邪的單戀,初戀的狂喜,經歷性別的認同,到暗黑無盡的漩渦, 愛欲的掙扎,相戀的困難,精神…

林獻堂環球遊記:台灣人世界觀首部曲
環遊世界是很多人的夢想,在沒有飛機的時代,九十一年前,有「台灣議會之父」, 「台灣第一公民」之稱的林獻堂就帶著兩個兒子進行為期一年的歐美深度之旅。1927年3月蓄意已久的歐美之行終於要展開,但因騎驢出遊跌傷,以致5月15日才成行, 這時林獻堂47歲。

舒蘭河上:台北水路踏查
2010年作家舒國治出版《水城台北》,謝海盟讀後,深受啟蒙, 於是立志全面踏查台北水路。連續五年,每日五小時的穿街走巷步行, 不論晴天下雨刮風,帶著日據時代台灣堡圖,水利組合圖以及美軍繪製的台灣城市圖, 遊走在台北街上,謝海盟透過地圖「重影」實地訪查,了解台北過往的水圳蹤跡。

寂寞糖心《The Sugar Queen》
富家千金嬌西.席里尼最喜歡家鄉北卡蘿萊納的冬季,幸運色是紅色。這日早起的她看見窗外白雪,心裡歡快唱起歌來, 雖然貼靠牆壁的樓梯,讓她覺得疑惑,不可能是盜賊, 應該是昨日來整理庭園的工人忘了移走。她打開更衣室門,要拿出幸運紅毛衣來穿, 赫然看見在快餐店擔任服務生的黛拉莉坐著裡…

試寫室
七○年香港時尚男女的生活是什麼模樣呢?當時作家西西是32歲的青春女子,她以每天八百字一則的隨筆, 把當下時髦的生活型態寫下,刊登在香港《快報》專欄。這些隨筆裡寫出門玩,和朋友講電話,上街購物, 也寫點自己讀書,看電影,看舞台劇的事,寫洋娃娃,拖鞋,玻璃杯,也寫鬼。

魔像與精靈《The Golem and the Jinni》
個性小奸小惡的紈絝子弟雖然小有財產,因個性差勁一直沒有女子願意嫁給他, 將移民美國尋求更美好的未來,決定去拜託住在黑森林的術士以魔法為他製造個妻子。心術不正的術士索取高價以塵埃為髮絲,泥土成為肉身,創造出泥偶魔像莎瓦。為符合主人的期盼,莎瓦相貌平凡但力大無窮。

花都開好了
作家王盛弘的《花都開好了》結集近年創作, 書中有他喜愛的花草樹木,有旅途中的風景與人物。書中幾篇以日本旅遊散文,巧妙運用日本妖怪歷史, 將人物妖化,或讓生物人化,讓旅遊添幾分魔幻想像。〈奈良有鹿〉在市區迷路,向兩名中學男學生問路, 少年嘰嘰喳喳商量後,好心在前奔跑引路, …

小屋《The Shack》
麥肯帶三個小孩在暑假結束前到山上露營, 返家前他的兒子和另兩個家庭的男孩游泳時出點小狀況,大人忙著救援, 短時間的疏忽,小女兒蜜思竟然失蹤,露營車前餐桌上留著蜜思的著色簿。所有人都認為蜜思是去找他們迷了路,也有可能去上廁所。當他們搜尋整個露營區仍不見蜜思蹤影時,一個宿醉醒來的…

賢者之愛《賢者の愛》
高中真由子家境富裕,又是獨生女, 祖母不喜歡她和附近的孩子玩,她一直沒有朋友。擔任編輯的父親全力協助希望成為作家的青年澤村諒一, 讓他住到大宅的偏屋全心寫作。真由子對諒一哥簡直是一見鍾情, 當父親的面說長大要嫁給諒一,大人對孩子的話不曾當真。

俗女養成記《The making of an ordinary woman.》
《俗女養成記》是寫給六年級女生的情書。江鵝不是鵝,而是一個「和台灣十大建設差不多時間出生」的六年級女生, 與台灣經濟同步成長,江鵝從小就覺得自己是個「跟不上」的小孩, 乖巧跟不上,成績跟不上,使壞也跟不上,只能一路小心,以免脫隊。漸漸,她從自己照顧自己的積極兒童, 長成一個知道看人眼色、懂得閱讀空氣的消極大人。

那朵花,那座橋
讀知性散文,能增長見聞。李黎女士的旅行散文集《那朵花,那座橋》訴說到奈良抄寫心經的感觸, 喜愛小津安二郎的電影,特地參訪小津的故居和墓園。奈良觀看大唐絲路壁畫後,循經絲路走到了滿天神佛色彩繽紛的印度, 來到德干高原鬼斧神工的山崖洞窟裡,竟有依稀似希臘風的天女壁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