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戀系列

自戀系列

寓森

以精神分析觀點觀察自戀的社會現象,已集結成書--「自戀筆記」。 全書網址:https://lincalvino.me/narcissism/

自戀系列

自戀系列

以精神分析觀點觀察自戀的社會現象,已集結成書--「自戀筆記」。 全書網址:https://lincalvino.me/narcissism/

33 篇文章
更新

自戀系列之 自戀序曲

*為何要討論自戀?...

自戀系列之 涵容(containment)

...

自戀系列之 鏡映(mirroring)

...

自戀系列之 理想化(Idealization)

...

自戀系列之 天賦(Talent)

...

<自戀系列之 匱乏>如何提供兒童理想的成長環境

...

<自戀的社會觀察與詮釋> 我看宮崎駿動畫中的「 無臉男」

...

<自戀的個別樣貌>北捷隨機殺人事件的心理剖析

...

在正常與異常之間,由病態到疾患--人格會生病嗎?

正常、異常、病態與疾患,在醫學上有明確的定義;但是現實中它們之間的界線,卻相當模糊。人格作為一個人主要的特質,隱含著精神上「主體性」的內涵,精神醫學如何定義它生病了?正常與異常-- Normal vs...

從「被看見」到「看見自己」-談匱乏環境下的自我發展

匱乏所影響的主要是「鏡映」的歷程,因為每個人環境與特質的不同,會有不同的因應方式。本篇先就匱乏的兩種情境「缺失」與「扭曲」,以及兩種主要的人格面向-「內傾」與「外傾」,概略地描述自我在匱乏狀態的可能發展。什麼是「匱乏」的環境?首先要說明,「匱乏」主要並不是「物質」的缺少,而是「回應」的欠缺或是扭曲。雖然物質上的貧乏對於心理有一定的影響,會…

白紙、天使還是惡魔?--嬰兒早期心智狀態的探討

...

<自戀的社會思考>照顧小孩要不要給薪水?

...

親密關係暴力(一) 解剖愛情

...

親密關係暴力(二)愛情的賭徒

...

親密關係暴力(三)打是情,罵是愛

儘管多數人都不同意這句話,但在潛意識中,對於雙方,它可能都是真實的...無數的施暴者都說過這些話:「我是因為愛你,才會打你」、「我不打你罵你,就表示我不在乎你了」。通常我們會認為這都是施暴者的藉口,對這些話嗤之以鼻。但我必須說,在他們的心理上,特別是潛意識中,這些話是相當真實的;而更詭異的是,對於受暴者也是。難道說,他們得要在…

親密關係暴力(四)情人看刀

...

霸凌的心理剖析(一)概念篇

霸凌雖然是「恃強凌弱」,但是跟「弱肉強食」不同,它想獲取的多半是心理上的滿足。在大自然裡,「弱肉強食」與「適者生存」幾乎是不變的法則,很多人會把達爾文的演化論用在人類社會的競爭上,似乎「汰弱留強」是很合理的事情。看起來言之成理,但是自然界裡的獵食者並不會只是為了高興去欺凌獵物,或...

霸凌的心理剖析(二)加害篇

霸凌的起始並非源自於邪惡,而是恐懼。我先從較為單純的情境說起。大家一定有看過,小孩子有時會去欺負有身心障礙或是弱勢家庭的小孩,甚至很多人本身就曾經做過這樣的行為。還記得小時候當你第一次看到一個和你差不多大的小孩,但卻是肢體缺損或是全身骯髒不堪時,你會有什麼感覺?

我們與惡的距離?

最近公共電視正在播放的影集「我們與惡的距離」,試圖探討關於隨機殺人事件。以目前看到的內容,探討的十分客觀深入,先推薦大家入坑追劇。為免暴雷,我之後的討論會避開劇情的描述,只針對劇中的議題發表自己的看法。首先我想先對「劇名」提出的問題,計算一下究竟「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多遠(多近)?

我們與惡的距離--Psychopathy=邪惡基因?

要討論隨機殺人,就不能不去試著了解「心理病態 psychopathy」這種特殊的人格狀態。聽到「心理病態」,很多人第一個聯想到,可能是變態殺人狂。沒錯,變態殺人狂確實都具有心理病態的特質,但並非所有的心理病態者都是殺人狂。變態殺人狂並不常見,但是心理病態其實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