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乎嵐散文雜記
乎嵐散文雜記
不尋找答案,但尋找自己

乎嵐散文雜記
乎嵐散文雜記
不尋找答案,但尋找自己
善良與自私都是一種選擇
明明當個足夠好的人就好了,為什麼要當最好的呢?就算那些對你有期待的人失望了,那又會怎麼樣呢?如果都不開心了,都變成壓力了,那才是最痛苦的事了吧

寫作困境的思考
因為真誠要面對四面八方的檢視,有人善意那有人惡意,有些是生活新觀念那有些是政治不正確。每個人總是會有盲點,前浪往往也就是這樣,一個不小心死在了沙灘上。所以能夠有人來當第一個讀者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尤其是每當與A就某些文字論述起了爭執,都覺得這是文字思想的又一次驗證

《尋愛小說家,海史密斯》紀錄片試映會
1950年代,紐約有五十間同志酒吧,但只有一本好的寫女同志的小說。這是那個時代同性戀壓抑氛圍的縮影,即使有這麼多同志酒吧存在,但要去那裡尋找歸屬的人們,只敢在公車前一站下車,深怕自己被發現是同性戀。這裡有很多關於尋找自我認同,或是性別二元對立的議題可以延伸討論。

純粹打球,純粹人生觀
那時候打球已經不快樂了,甚至讓人害怕。常常上了場無所適從,該攻擊嗎?這一球攻擊可以得分嗎?防守可以撐得過去嗎?為什麼做什麼都是錯的?為什麼總是看起來可以贏卻總是輸?那樣的害怕,是一種無法被拯救的孤獨感,加上做什麼都錯的挫敗感。
台灣巡禮-鹿港小鎮
對喜歡民歌時代的我來說,鹿港小鎮是一個有獨特情感的地方。因為羅大佑的《鹿港小鎮》是遊子的情感歸宿,相較台北的霓虹燈讓人迷亂,鹿港的人們虔誠、樸實,即使徘徊在文明的邊緣,卻讓人平靜。沒想到這樣的樸實到了現在依然存在,依然有讓過客躁動的心安靜的力量。

真真假假的重要與不重要
想想真的很有趣,這些問題其實對老實、善良的人才有殺傷力,因為他們要面對自己的良心。但這些問題卻恰恰是老實人最不用擔心的問題,反而是那些根本沒想過會有這些問題的人才需要擔心,那些覺得承諾只是一句空話、出了事不用負責的人。

《留住年華的是記憶與懷念》
民國112年7月24日,早上9點37分,阿彌陀佛

書寫的緣分
說來也是緣分,挑筆送人的過程中,發現台灣有一個選物平台【築實】,他們蒐集了許多台灣品牌的文創產品,產品本身材質可分解、包裝可回收、降低環境污染,還都是當地生產。後來聊了聊天,發現都是文具愛好者,築實說有驚喜要給我,便有了眼前這組【無染筆墨組】

與野生小鎮的一場沒有答案的野生之旅
讓愛發電計畫第二篇文,計畫的樣品文歡迎點這裡!接著整理之前去過的城市與地方。浙江麗水-野生的自然景區工作的關係來到了浙江麗水的古堰畫鄉,是中國巴比松畫派的一個聚集地。接待我們的是當地的藝術家,整個景區負責規劃設計的雷主任。在活動中心一碰頭的雷主任第一句話就說這裡的自然氣息很野生,別的地方很難有這麼…

還未開始的育兒經-第一課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年齡到了,開始對教育孩子的問題有一些想法。教育孩子的理念這個問題很有趣,因為它側面反映了自己的理想人格,當然這樣的反映不可能全部達到,對自己還是對孩子都是,但一如宗教教誨一樣,設立一個目標以及準則還是必要的,讓我們在困惑的時候可以有所依循有所決定。

反抗者不為反抗
說起反抗這件事很是敏感,感覺像是要推翻別人的記得利益等等,還沒說到下一句話可能其他人就反感的跑走了,但反抗的真實意義並不是要對抗大環境,真正重要的是清醒並認知自我。反抗的真正意義是在於反抗者認識到了自己的存在,開始尋求存在於社會背後該有的價值與意義。

社區活動參與-受疫情影響之下的新生活
還好人生的這份禮物,給了愛在瘟疫蔓延時,從來沒有這麼樣滿足的生活過。說來莞爾,有一種愛情關係叫做情绪勒索,而它的反面叫做情感暴力,如果不是剛好的這兩個人,不知道誰能承受這樣的臭脾氣,亦或是這樣沒有這樣的性格魅力是不是也無法持續這麼久的迷戀。

Matters作者圈 -閱讀挖掘文字的力量
承蒙慕蓉大的號召,作為一份子來完善Matters社群,也希望可以聚集更多人在這裡創作,讓自己的足跡留在這個時代的記憶裡。很開心因為文字,在這樣的一個友善的社群認識了新朋友,也感覺到了文字開花結果的力量,不同的思想內涵在這裡碰撞,也產生了更多新的火花;但火花的另一面,"文字"對我來...

吼爽-匠心麻辣鍋-品牌背後故事
在疫情前,這家是我跟F三不五時就會來吃的店,那時候還住在閔行,冬天的晚上還有些空曠,吃上一鍋鴛鴦,雙拼溫柔辣的麻辣鍋和花雕雞鍋,再來一壺特製豆乳,心裡才會暖暖的有踏實的安定感,而且這家是老台商,一茶一坐老闆投資開的,也讓我們這些遊子有著更多的親切感。

亞洲首家Vans高端旗艦店-不小品牌故事
Vans誕生於1966年的美國南加州,品牌形象是"原創極限休閒"「Be The Original」,覆蓋極限運動、塗鴉、音樂與藝術文化的各種產品。這次去的店是在英國倫敦、美國紐約後,首家位於亞洲的 Boutique Store——Vans Huai-Hi,在上海TX淮海的年輕力中心開幕。

海派文化-從藝術中尋找上海的根(李守白大師作品分享)
來上海了這麼久,有時候對於這座城市還是有點迷茫,還記得第一次來上海是因為大學的一場交流活動,一個人飛到上海,到了青年旅舍所在的人民廣場已經是十一點後,路上行人寥寥,還記得那時候經過南京東路步行街,沿路的招牌在黑夜裡綿延屹立。但商業發展只是上海的一部分,現代人被它的繁華與快節奏給拉...

不小新年展望-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
沒拖到最後一分鐘,我啥也不會去搞定。新的一年轉眼又到了,似乎又是開始給新年訂下計劃的時候了,每次到這個時間點總是特別有趣,常常會有《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的感覺。人們很常說這個人個性很喜歡拖延事情,但說到該怎麼解決拖延的問題,重點並不是關注"拖延者們"本身,而是人類...

2021寫作計畫-我們生活在一個焦慮的世界裡
只有一無所有的人才不會焦慮開年打開頁面,看看有什麼新鮮有趣事,也找找有沒有新的寫作靈感,像是未來閱讀有哪些方向,因為自己的寫作方向都是在探索知識的邊界,這次也想聊聊知識焦慮以及相應的該怎麼面對這樣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知識對我來說是一把雙面刃,知道得越多事情可以理解得更透徹,但知道...

一起來喝酒吧,不過要先問一下是不是山東人
作為孔子的家鄉,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山東是最注重禮貌的一個地方。俗話說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這樣的規矩讓人們在相處時感到更踏實,因為有所依循也有所依靠,山東人是出了名的重感情講義氣。山東對於現在許多的台灣人來說,也是一個有特殊感情的符號,根據統計,台灣人中現在大約有150萬的爺爺奶奶...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那就來選擇生活方式吧
一座好的冰箱是一個人有歸屬的證明。還記得半年在上海的酒店隔離,打開房間門的那種"隔離"感,不只是隨行人員全副武裝給人的壓迫感,而是在一個陌生環境下與世隔絕的疏離感,這種感覺像是在經歷情報機構的"深度審訊"一樣,剝奪了一個人的自由選擇,來與意志力比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