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品書

不小品書

不小王子

不小品書

不小品書

66 篇文章
更新

商朝生活樣貌的重塑,你真的理解中華文化嗎?-讀《翦商:殷周之變與華夏新生》

在我們熟悉的歷史論述中,商朝最後的君王紂是因為暴虐的統治,失去了民心才最終失去了國家。但《翦商:殷周之變與華夏新生》這本書認為,或許滅國的責任不該是紂王來扛,商朝滅亡的真正原因,是支撐整個商王朝統治的活人祭祀與對外征戰,激發了周邊部族的反抗。直到的周族部族發出致命一擊,完成改朝換代的壯舉

現代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晶片戰爭》

在某種程度來說,台灣現在在晶片世界的國際關係,跟現實世界的國際關係有微妙的關聯與相似性。現在台積電號稱護國神山,是亞洲最有價值的上市公司之一。他的創辦人張忠謀可說是靠著一己之力,撐起台灣產業半壁江山,也改變了世界晶片的發展格局。

怎麼樣當一個有趣的人呢-《高趣商思維》

「有趣」為什麼重要。原因很直接,因為它很有用。「有趣」可以增加自己的抗壓能力,給自己更多的能量;能增加表達被記住的連結點,提升溝通的效率;還能增加親密感,加強自己的魅力。而且有趣也是在工作上脫穎而出的關鍵,在大家能力差不多的時候,多一點印象就是突圍的關鍵

重生其實是一種詛咒,提醒下一次的死亡快來了-《項塔蘭》

梵語傳說也告誡世人,這類前世註定的愛,有時可能會對命運交纏中的其中一個人,單單一個人,產生占有和痴迷。但從某個角度來說,理智與愛不能並存。愛之所以存在人世,正因為愛非理智

悲苦的人生得到主角光環,人生就會通暢嗎-《劍來》之二

我不相信悲慘人生接下來就會迎接命運的高光,覺得電影或是故事這樣的安排。一個人的悲苦大部分其來有自,主要是性格裡的缺失。有因為家道中落而導致的自卑,也有後天養成的習慣。故事裡短暫的高光之後,總應該回歸失敗。

成長要加速,要多靠啟發《啟發》

這本《啟發》就是一直發現問題並思考問題的合輯。它蒐集了羅胖對532個問題的思考,問題取材自他在微信公眾號每天的發的60秒語音訊息。這些問題討論說不上嚴謹,甚至有些隨性。但每個概念在60秒可以說出個所以然,讓這個詞跟真實世界有連結。

人類該思考嗎,即使上帝一直在偷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只發生一次的事情,其實談不上有什麼意義可言。就像法國大革命,這麼多充滿熱情與正義的人死在羅伯斯比的手上。那些熱情與憤怒卻最終只變成文字和回憶,而人類這個群體的輪迴卻不會停止下一次的重複。布拉格之春、阿拉伯之春...為理念死去的人們,只會一再的為理念死去。

追求內心的理想很自私嗎?很自私吧-《月亮和六便士》

有一個人生的永恆問題,問的是要經歷怎麼樣的人生,才算是不枉費來到這個世界?是要所謂理想的「月亮」還是溫飽的「六便士」?我們該怎麼跟自己內心那些才華的騷動來溝通?該怎麼樣的保持所有關係的平衡而不顯得自私?又或者,我們該怎麼痛快的接受這樣「自私」的自己?

拆解理所當然的生活樣子-《圖像中國建築史》

談到中國建築史一定要提到梁思成與林徽音的《中國建築史》,這本書本身就具有非常大的傳奇性。在抗日戰爭期間,這本書是忍著戰亂、病痛而努力完成的。別忘了研究建築是需要跑去現場測量跟測繪,而他們夫妻倆一個頸椎灰質化,一個有嚴重肺病。

遊戲不是人生,人生才是-《明日,明日,又明日》

遊戲是什麼?就是明日,明日又明日。遊戲可以無限次再生,有著無限次彌補錯誤的機會。只要一直玩下去總會贏過一次,沒有什麼失去是永久的,因為沒有任何事物會永久不變。人就能在裡面獲得安慰和肯定

都市更新怎麼創造價值?-《映劃臺北》

做都市更新,如果目標是要保留原有文化的底蘊再升級,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困難的地方在於城市是人性複雜體的集合體,原本是人聲鼎沸的市場、小吃聚落,但可能因為道路的小小更動,一個商圈就沒落了。

越普通的道理越接近真理-《蒙格之道》

蒙格之道》不同於體系架構的書,是蒙格從1987年以來,在西科金融和每日期刊兩家公司股東會上的發言。不同於在波克夏公司的沉默寡言,這兩家公司蒙格擔任董事長,是主要的發言人。所以這本書可以拿來換位思考,回想自己在那些時間斷看到的歷史經驗

像是解構了慾望,又像是什麼都沒說-《眼睛的故事》

正常文學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他們複雜的感覺和情緒。情慾作品則恰恰相反,它輕視完整形成的個人經歷,忽視對動機和其可信性的探索。記錄的只是喪失個性的器官之間毫無目的、不知疲倦的活動過程。

《馴羊記》-找一本書來討論生活的意義與價值

與動物的相處與相知,是我最喜歡這本書的地方。這本書的主題是追尋雲豹,雲豹就像是某種真理,是一段旅行的目的。但一如前面一直提到的,重要的不是得到那個結果,是好好感受這個過程。就算一直錯過雲豹又怎樣?依然能得到救贖與光亮。

什麼才是人生最有用的技能-《社會叢林的生存守則》

對於讀者來說也是一樣,只想得到「正確」答案,那同樣是敷衍不負責任。對於幫助自己成為自己非但沒有幫助,還會無所適從。讀這種成功學的書最好的方式是要跟自己的作為結合起來,想想別人的方法符不符合自己的節奏,人家這樣做好嗎?自己是不是有哪些環節疏忽了可以更好等等。沒有一本可以解釋一切的書,也沒有可以解釋一切的答…

如果機器人比人類更有溫度?《一千種藍》

要能生產出有同理心的機器人,其實變相的就是要人類自己思考清楚,什麼是有同理心的作法?人類自己面對生命的態度又該是什麼?該怎麼分配好彼此的利益,照顧好彼此的情緒。

《反動的修辭》破解惡意言論,直指問題核心

歡迎來到不小品書,這次要帶來的是哈佛大學教授赫緒曼Herschman《反動的修辭》,這是一本討論"反對力量"的書,說著從法國大革命以來政客對於改革,像是民主自由、選舉權和社會福利等等議題,是如何透過幾種修辭法法來模糊視聽,轉移並影響群眾的注意力。

村上私藏-懷舊美好的古典樂唱片

村上特別寫道這不是一本對喜歡古典樂人來說有幫助的書,因為裡面沒有權威的樂理比較或是論述,有的只是一個愛好者興奮的喃喃分享。但這反而更適合大眾讀者,更低的閱讀難度,完全可以當作古典樂的入門

願人類終將戰勝愚昧-《神們自己》

人類就這樣又繼續苟延殘喘了起來,這本書挖掘了群眾人性的本質:人的愚昧來自本能,它在某種程度上會造成生存危機,但生存危機也可以反過來促進科技進步。就像是走鋼索的人,搖搖晃晃的想到終點,大部分能到得了吧。

讓愛發電計劃 |思考城市發展的意義-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

建造城市的意義?承接 破壞造就文化?從烏鎮劇院反思區域塑造,從建築這種在城市中尺度最小的單元,來感受區域文化塑造的內涵與能量。說到規劃就不得不提這本經典著作"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美國作家珍.雅各將城市規劃和建築的重點放在了人的感受,提出了一個核心問題:城市為誰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