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风说月:孙李随笔集

谈风说月:孙李随笔集

孙李

谈风说月:孙李随笔集

谈风说月:孙李随笔集

34 篇文章
更新

假如我陷入时间循环

时间循环是最常见的科幻题材之一。最广为人知的例子大概要数电影《土拨鼠之日》,主人公反复过着同一天,无论做什么第二天都会回到前一天的早上。相似的电影还有《罗拉快跑》《恐怖游轮》《源代码》《明日边缘》等等。任何科幻电视剧只要拍得足够长,迟早有一集会是讲时间循环,《星际迷航》《神秘博士》《X档案》都不能免俗。时间循环也是日本动漫的一…

谈美剧:流媒体时代,冷门老剧

出国之后,生活变得忙碌起来。加上之前看的太多,我对美剧的兴趣逐渐变淡。从客观的角度来讲,说现在是美剧的黄金时代也不为过。Netflix崛起,展开新的一波原创剧热潮。凯文·史派西、马修·麦康纳这样的好莱坞顶级巨星居然也开始演起电视剧来。可是真正能激起我兴趣的剧集却越来越少。

谈美剧:HBO,Showtime,AMC

吐槽完了《迷失》,接着谈我大学时的追剧经历。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就是有线台。虽然我也有看《傲骨贤妻》《生活大爆炸》《摩登家庭》《欢乐合唱团》这些公共台节目,但我看的最多、评价最高的几乎都是有线台自制的电视剧。美国的有线电视台,比如HBO、Showtime、AMC等等,都是收费观看的,靠优质节目吸引观众订阅。

谈美剧:越狱,超能英雄,老友记,迷失

好莱坞电影已经占领全球好久了,而美剧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恐怕只是最近十来年的事,起码在中国是这样的。没有人会不偏好自己熟悉的文化,尤其是影视这种通俗文化,喜欢国产是很自然的事。美国电影那么成功,主要还是靠技术的领先,硬生生把各国本地电影打垮了。

懒人的旅行哲学

我曾经很不喜欢旅行,最主要的原因是:懒。听说梁朝伟会心血来潮飞到伦敦,只为了在广场上喂鸽子。如此潇洒的旅行,我们这些凡人只有羡慕的份。普通人的旅行是辛苦的,精打细算的:提前几个月订好便宜的机票和旅馆,把每天的行程安排满,要玩的要买的一项项列好,一个小时也舍不得浪费;在异国他乡暴走几天,搞得身心俱疲,比上班还累。

散文连载 | 当我谈论读书时,我谈些什么(8)[完结]

完结,撒花!

散文连载 | 当我谈论读书时,我谈些什么(7)

读书应该是单纯快乐的事,自然而然所得到的结果,就是我想要的结果。

散文连载 | 当我谈论读书时,我谈些什么(6)

读过《卡拉马佐夫兄弟》和《红楼梦》之后,很有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对其它小说的兴趣都淡了。从大学后期到留学法国这几年,我很少认真研读严肃文学,多数时候是读通俗小说来消遣。更重要的是,这几年是我踏入社会的重要转折,现实也不允许我寄居在象牙塔里了。

散文连载 | 当我谈论读书时,我谈些什么(5)

高考顺利考入一所上海名校,离家去上海的情形我还记得清清楚楚。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临走时最惦记的还是家里的一柜书。我把书细心整理好,撒上樟脑丸,叮嘱家人注意不要让书籍受潮。未曾料到,好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见过这些书。我到上海后,父母随即搬到唐山,书籍难搬,都留在了东北老家。

作家劝退指南:读朱宥勋的《作家生存攻略》

「作家」看上去很高大上,说到底也只是一种工作。到底要如何入作家这一行呢?当作家又能赚多少钱呢?普通人对此恐怕毫无概念。《作家生存攻略》根据作者朱宥勋在台湾文坛摸爬滚打的经验,从职场角度分析作家身份,为想投身写作的人提供了实用信息,是一本很有料的书。

散文连载 | 当我谈论读书时,我谈些什么(4)

从初中升入高中,第一件事就是文理分科。我初中成绩最好的科目是物理和数学,老师家长们的普遍看法也是男生就要选理科,所以我高中就选择了理科。之后好多年,我偶尔会跟父母、朋友们谈起,既然我的爱好集中在文学、哲学方面,如果当初选择文科也许会更适合我。

散文连载 | 当我谈论读书时,我谈些什么(3)

升入初中之后,我开始阅读哲学书籍。两本起到入门引荐作用的书是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这两本书深入浅出,是极好的启蒙书。同时这两位又都是大哲学家,自然不会满足于简单的介绍,借由评判各家,也间接地阐释了自己的思想。以此为指南,我陆续读了一些哲学著作。

散文连载 | 当我谈论读书时,我谈些什么(2)

小时候读小说是以故事情节为主,对文学技巧没有多少体会,大多数时候都是囫囵吞枣不分好坏。从表面上看,读小说是件再容易不过的事,只要识字就行。而实际上,一个人鉴赏力的高低,影响了他对一本书的认知。最早让我意识到艺术水准差异、将我引入新境界的,是《简爱》和《呼啸山庄》之间形成的对比。

散文连载 | 当我谈论读书时,我谈些什么(1)

人无癖不可与交,这句话我深以为然。倘若一个人真的毫无癖好,多半是对生活缺少热情,和这样的人交往是乏味的。有癖好,却深藏起来,这样的人戒心强,难以拉近距离。通过一个人的喜好,可以深入了解这个人。一个人的读书清单、音乐列表、旅行足迹有时比一席长谈更能显露心迹。

业余书评人的自白

对于爱读书的人,书评几乎是一种必需品。这世上的书早已多到无穷无尽,每年又有海量新书,即使是万分之一也够读几辈子了。为了不浪费时间、捡选出合适的书来读,自然需要参考别人的意见。而且人又往往有社交的需求,读完了一本书,也想听听别人怎么评价。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我过上了「大门不出,...

大龄棋童

我在快要三十岁的时候,身处异国他乡,突然学起围棋来了。不下棋的朋友可能对这个年龄没什么概念,我稍微解释几句。围棋和乐器戏曲一样讲究幼功,四五岁起步,等到十岁就算晚了。棋手的职业生涯从十几岁开始,到了三十岁基本离开一线,准备退役了。也就是说在别人告别棋坛的年纪,我刚开始摸棋子。

旧人打卡 | 傻气的自我主义者

我出生于八十年代末的东北小镇。现如今网络世代的年轻人恐怕很难想象当年精神生活的贫瘠。在我老家,成年人尚且有烧烤、麻将、卡拉OK,小孩子就只有看电视这一项娱乐。小时候家里的电视还要用天线,只能收到央视和本地电视台的信号;而且动不动就满屏雪花,要摆弄一阵子天线、对着电视一顿拍打才能收...

谈日剧

和电影相比,电视剧受成本的限制,制作水准要逊色不少。可是电视剧自有一番独特的魅力。电视剧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优势是篇幅长,能叙述一个更漫长、更复杂的故事。与篇幅相伴而来的是风格上的差异。电影要在短时间内吸引住观众,内容必然更加精炼,戏剧冲突更强烈。

谈人生意义

友情提示:本文基于无神论观点。尊重信仰自由,君子和而不同。

谈道德

群居动物为了集体的利益,需要约束个体的行为。动物是依靠本能来控制个体,比如激素、分泌物等生物信号;人类则是以宗教、道德、法律来制定行为的标准。当今世界中多数人口是信奉宗教的,每种宗教都有一套行为规范。有的只提供了大致的原则,有的则对生活起居的细枝末节都有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