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電影

影|電影

Sunline

電影心得

影|電影

影|電影

電影心得

70 篇文章
更新

宛如《灌籃高手》的熱血籃球/《魯蛇大翻身》(리바운드)

青春的故事就是如此,充滿不安定且躁動的因子,你隨時可以起身也經常想要放棄,但那個不知道未來在何處的年紀,多半也都帶著非常果決的勇敢(或說固執,也是傻膽)那時我們都相信,那個現在就是我們的唯一:「我只有現在啊!」而選擇替自己奮力一戰!

二十年前的韓國電影:孫藝真、曹承佑、趙寅成《緣起不滅》(클래식)

追藝真的電影,追到二十年前的,她如今依然像當年,但韓國電影已不是往年的水準,而是更高的層次,二十年來的韓國影視到底做了什麼改變?有什麼可以讓台灣追上學習的呢?

這世界的所有不同,都是怪物!/《怪物》

看是枝裕和的《怪物》之前,我有點忐忑!看膩了他說的那些關於血緣與沒有血緣之間的親疏遠近,很怕又是一部那樣相仿雷同的情感著墨。《怪物》用了不同視角在觀看同一段時程裡,一個母親和一間學校以及兒子與同學之間所發生的事。這是是枝裕和第一次與其他編劇合作,拍出不同於他所關注的那些,但又相同…

不被尊崇的皇室/《末代公主》(덕혜옹주)

跟《末代皇帝》一樣,電影最後都讓皇帝和公主回到了童年生活過的宮殿,回想那段曾經無憂的人生,那是回望了皇帝和公主的一生,更是重新將那一段他們所經歷過的歷史,稍微瀏覽了一回,那些曾經輝煌、風光的,那些權力所帶來的,那些侵略與被侵略的⋯⋯一回頭就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窮人的罪/《中國城・차이나타운・Coin Locker Girl》

這看起來就是一個沒有什麼特別,借錢與還錢和討債與拿命抵債的故事,他們都在貧困中想要得到一點上天憐憫,卻一再地發現在那個世界裡沒有神的存在,若有那麼一瞬間能得到另一個人伸出手的關懷,可能只是那些埋藏在彼此內心深處僅有過但無法言說的溫暖!

他急欲掙脫被控制的人生,而我們卻習於窺探與被窺探的世界!/《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1998)

我們都以為「沒有什麼」世界就會毀滅,但其實「什麼」都不存在!或者「什麼」都存在!它只是隨著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去變動、去轉換;而那個從楚門延伸出「真實的自己」,也僅僅地存在於一個人的內在,只有自己才會知道什麼「是最真實的自己」!

好萊塢的影子,韓國的氣味/《格殺福順 길복순》

「女性」還是這部電影裡最重要的主角,那是在好萊塢裡的英雄/女英雄很難會出現的心境轉折,為母則強是應當,但應該只有東方的故事能完整呈現母性在自己與孩子間的拉扯:女人甚少會真的強大且不軟弱地成為英雄,她們多半都是千瘡百孔的狀態中,完整了自己為母的強大!

Just Do it!/《AIR》

「AIR Jordan」這個品牌的意義,不只是喬丹打造的籃球傳奇,更是重新定義頂尖運動員應有的價值,或者,重塑了每個人對自己所努力追求的,都應該能換得它們相對應的獲得!

在死亡面前/《疫起》

「只能回到原來應該運行的軌道上」才是在死亡面前,那些我們總是像神一樣的期待他們犧牲的醫護,當下的情緒:其實我們沒有那麼偉大,也不想當英雄,也跟你們同樣害怕死亡,只是剛好我們選擇了這個職業!

大韓民國的歷史拼圖,安重根與伊藤博文/《HERO 영웅》

由音樂劇搬上大螢幕,《HERO》在劇情上是薄弱了點,以演唱的方式撐出每一次的情緒轉折,就再沒有更多其他會讓人感受到這段歷史的慷慨激昂,及奮身起義或從容赴死的情緒了;但對於韓國的觀眾應該不會去挑剔這件事,就當是一種重新回顧歷史的方式,只是從音樂劇的舞台換到了電影院而已。

人死後的那些荒謬/《講話沒有在聽》

《講話沒有在聽》將人死後用很詼諧的方式表現。面對死亡人多有悲傷,但更常出現的是在空白的思緒裡,總想要找些什麼填補,而天馬行空地表達想念、展現傷心與不捨,以茲證明:面對死亡啊!我們還是情緒滿溢得需要出口,但其實大多數人連手腳都不知道怎麼擺放!

全心全意愛你/吳晟《他還年輕》

929那張有著撞球封面的CD還躺在我的書架裡。但我的書架上卻沒有一本吳晟的詩集。是應該買本吳晟的詩來讀讀,他為這個島嶼寫下的詩作。

媽的精神分裂!/《媽的多重宇宙》

母親,應該是這世界上最容易有精神分裂感及最經常性角色扮演的生物了!

如此日常/《本日公休》

台灣電影能夠把如此日常說得動人,就算是很好的作品了!

影痴必走一回的「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Taiwan Film and Audiovisual Institute)」

若你是個影痴,找機會到此一遊,看看電影、展覽,有空的話辦個300元年費的會員,看看影片跟書本其實也滿划算的,也當是贊助一下這種國家資料場館。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那件事》——成為家人以後!

台灣的同志電影電視不要再一直窩在委屈裡找認同,已經走到同婚法通過數年的今日,還是多給一點「未來」的模樣,才得已讓停在原地的人,有想像能思考「接下來」呢?有些時候往前跨一步,看到的世界也就不一樣了!

牌桌上賭的是金錢,牌桌外搏的是情感/《詐團圓》

自從搬回南部跟家人在一起後,就沒什麼過年過節的概念,有一年突然想明白了為什麼?因為我們整年都在一起啊!!!如果過年沒事又不知道要幹嘛,又想出去走走,就去電影院看看電影吧!

最後那一球的屏氣凝神/《THE FIRST SLAM DUNK》

籃球是一個團隊的競賽,能單幹的才華可能可以控制比賽,但要能控制場上節奏的球員,才能是掌控比賽的那個人!後來,流川楓到底去了美國沒有?打完山王後的那些片段有沒有出現?不要猶豫了,快點去訂票!啊哈哈哈!真的很容易滿場不騙你!

那些年櫻木花道給我的熱血正能量——寫在《THE FIRST SLAM DUNK》上映前!

後來才發現櫻木帶給我的不是「在籃球場上的堅持/熱愛」,而是「找到自己最喜歡的那件事」然後用絕對的熱情去做它、做好它,即使不是籃球也沒關係!

線上串流平台你都用哪個?My Video、Netflix、HamiVideo⋯⋯使用心得!

與其計算哪個划算?把時間拿回來看電視電影,不要把時間花在那種八到十五分鐘跟你講一部電影的影片或podcast,而且漫無目的的滑過就覺得「自己有看過了」的行為上。省下那些無腦刷影片的時間,你可以閱讀、觀看更多更多的內容,最後,它們都會成為你腦子裡的東西,怎麼算都很划算!

復仇的極致《看見惡魔》

這部電影有大量血腥的畫面,但拍得甚美,雖然常常需要撇過頭去不看那些血賤、腦液噴出,但能拍出這樣暴力又不顯刻意表現「我就只是想暴力」,讓人一面感受復仇的快感,又讓人邊想著「真的有必要做到這樣嗎?」完美呈現人內在的矛盾,連觀看的時候都必須在心裡思考這個問題。

不要因為九把刀錯過《怪怪怪怪物》

這篇文章有一大部分是20090211寫於Facebook,看到這書的電子書上架,就把它加點文字挪回部落格。忘記書到底有沒有完整看完。朋友在收假的夜裡看完《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說真的好看。我說可惜因為是「九把刀」沒有太多人「屑」看這部電影,這部他拍完再回頭寫小說的電影。

對極權的反抗/《獵首密令》

若是觀看電影的時候只顧著找內鬼,就可惜了劇本在這個部分拋出得已令人深思的議題,這不僅是《獵首密令》的精采處,也是韓國在極權政治與民主化的過程中最關鍵的核心:什麼是民主?什麼是專政?和平的極權與暴力的推翻之間的差異?

極唯美的女女性愛《下女的誘惑》

或者在同性戀情裡,長久以來異性戀的世界給框住了!實際上人的性別本來就是流動的,亦男亦女,應該才是每個人最完整的樣貌!

寫實紀錄的日常《哈勇家》

走出電影院時,其實也沒有什麼太特別強烈的情緒,腦中留下的是後來的那場雪景。在賣了也還是賠錢的高麗菜田間,總還是有誰跟你說一句:「賣一顆是一顆嘛!十塊錢也是錢吶!」在心裡感受著那種互相成為彼此支持的暖意!

以宗教之名行連續殺人之實/《娑婆訶》

宗教本身蘊藏了相對的「因果輪迴(因果關係、因果循環)」,如果不把「因」「果」關係講清楚,那其實就是拿「宗教信仰」來搪塞觀眾而已,白話文的意思是:我就是想殺人而已,動機不重要!(再換個說法是:何必去想殺人犯怎麼變成殺人犯,把它處死就對了!)

從真相中看見媒體毒害/《罪後真相》

傳統媒體轉戰網路媒體的劉立民與許雅靜帶著滿腔熱血、抱負,想利用新的閱聽習慣來達成自己對於新聞自由與查找、報導真相的期許。從這個角度出發,就使這部電影要說的就不會只有命案與真相。

《流麻溝十五號》當我們改編歷史,有沒有機會使其更精緻?

《流麻溝十五號》是個好故事,也沒有特別要強調任何的平反或是誰一定該死的意念。那個大時代下,誰都可能成為政權爭鬥的犠牲品。一個說得好的歷史故事,能使觀影的人起身去找查那些我們必要知道但不知道的事,光是能做到這點,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韓國有《非常律師禹英禑》,台灣有《阿波羅男孩》

自閉症光譜中,每一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行為表現,不應該用「單一」的方式去定義有哪些行為或是哪些特別出眾的表現(例如:高智商)就是/才是這個光譜裡的族群,這個光譜中(或說這世界裡)「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獨特!

文學裡的情慾/《蘿莉塔:情陷謬思(은교)》

性或者慾望,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這部電影的男性只能是配角,雖然看似主軸在那兩個文學師徒的男人身上,但如同片名《은교》,恩喬連結起兩個不同年紀的男性,觀看愛、對待性(慾望)的方式,而她則在這兩個男性中,綻放那少女最初的美!

「關係」是寫作的基礎!/《作家我就爛》

所有的故事都是先由「關係」來發生,或有時在任何結葛中爭鋒相對互相砍殺,或有時老死不相往來誰也不原諒誰,更經常有的是日後想起不論是當時的痛與淚、笑與滿足,都僅是記憶中/生命裡的一小角。

因為幽靈的存在,所以合理所有細節!/《小女子》

基本上我不相信在政治圈會有一個政治人物如此如魚得水之破綻百出還沒有人攻擊且民調還不掉的!這是天方夜譚吧!哈哈哈哈!

從電影看創設韓文的故事/《王的文字》

這部電影沒有什麼特別精采或是能夠爆紅的元素,但若是恰好正在學習韓文的人找來看,應該能夠感受到文字的被創建出來及它的邏輯系統都別有一番巧妙之感,或許在熟記讀音時,會經由電影的呈現通曉些什麼,也能從中感受到世宗大王想要使語言和文字結合讓知識得已有機會讓每個人接觸到的心情。

趕在失去以前扭轉未來,不斷重複的那天/《一天》

沒有人想成為那個受害者,但在所有的人為或命運創造出來的事件中,誰要接受自己是那個被犠牲的角色?我們僅能在不斷犯錯的生命裡,提醒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在元宇宙時代來臨之前,我重啟了DVD player!

也許走進元宇宙的時代是遲早的事。但某一些再不見天日的作品,也許仍然需要藉由那些老時代的機器讀取,才能看見更多早期還未進入如此豐富的影音時代的作品,也才能很清楚看見一個創作者的變化、成長,或是從中看見影視創作經過不同年代有著不同的敘事方法,且融進不同時代的元素。

令人驚豔的韓國科幻動作片《外星+人》

先不論《外星+人》在時間軸、遊歷時空中是否可以流暢操控著這個主題,光是看整部片的武打動作、動畫效果、未來科技的應用,就讓人讚歎不已,特別是將穿越回到古代時期,道士與神及凡人(來自未來的)和外星人打鬥的場面,比起西方說起「外星人」,更有著東方古老那些越過神鬼的能力,而添增了更多想像…

挑戰體能的極限是頂尖運動員的藝術/《必勝球探》

愛運動的人,即使不成為真正的運動員,可能都會在運動的某個瞬間抵達那個「啊!我今天比昨天更快、更好、更棒」的狀態,而在心裡感受過自己對於那個運動的熱愛!也因為那個瞬間的存在,所以甘心在每一項枯橾的訓練裡,享受孤獨地自我對抗!

看的是性愛,說的是自由/《為人民服務》(電影)

愛情或者是性,往往發生在各式各樣的情境中,有時沒來由的看對了眼,有時從心裡長出的愛慾衝破了界線。這樣毫不遮蔽的不忠,同時張揚了個人主義的追求,性與愛的慾求,不過是一個人自由的其中一個小項目而已。我比你更愛你,得從你口中重複的複頌,也就真的像是背齊了主席小本本上(如聖經般)的語錄,確認了「你一定會是愛我的!

《脫稿玩家》這世界怎麼可以沒有愛情!

《脫稿玩家》拍得甚好。虛實之間不像《一級玩家》的登入與登出那樣明顯,而它以遊戲NPC的方式來設定《楚門的世界》中的楚門這樣的一角,還有著時代傳承的意味。但不變的是:即使在遊戲裡,人與人之間(或角色與角色,甚至與NPC之間)不只愛情,人們都需要真實的情感、真切與他人的往來(朋友),…

同性・性・寫作・自己——《薇塔與維吉尼亞》

這場兩個有夫之婦的作家維持多年的婚外情,不強調「同性」之間到底能或不能、該或不該、行或不行,只討論許多極細微的情感,將它們繞過同性的身體、性的慾,讓所有會被敏銳刺穿的,都那樣毫不避諱的被看見!好像只有那樣被看見,才能抵達性愛的頂端,像高潮後的自我釋放!

《在車上》,人在一生中的自我原諒!

作愛的確是一種非常美妙的人生體驗,伴隨著渴望的痛苦、奔忙、傾全身之力地想要達到高潮的瞬間,有時你以為你是在和另一個人完成這麼一件身體交纏或靈魂相依的事,但實則是在等待某一瞬間整個宇宙只有自己能夠抵達那個無人能曉的境界,有沒有高潮,只有自己知道,尤其是女人。

虛擬、現實與憤怒爆發的那條線!——《該死的阿修羅》

實生活上無法控制的憤怒,都會造成無可挽回的結果。而控制憤怒就像在現實與虛擬之間,可能僅是那個登入或登出的動作,一鍵之間那道看不見的界線。

讓我們一起嘲笑迷因、大數據、社群媒體《千萬別抬頭》

現在說這部電影是我2022冠軍,可能太早,但它肯定是我今年看過最趣味最好笑最幽默的電影,特別是在英雄片和拯救世界(其實是戰爭片)的故事遍布的當下!

那一天,我們沒有電影院

也許消失的不是電影院,而是人們去電影院看電影的習慣!如果後疫情時代,再也回不去疫情之前的世界,希望剩下的電影院,不要太快的消失,期望新科技能替電影帶來更多的觀影可能!

一部香港人不知何時才能看到的電影《時代革命》

上一場大型的、對抗執政者的抗爭在台灣已經是八年前的事,在228這個紀念日裡,不忘每一次我們站上街頭,都是為了一次又一次提醒當權者那些歷史裡的血淚斑斑,也要記得自由民主都不是憑空得來的!

2021阿線看電視電影

除了看電影外,我幾乎不太出門(娛樂)了。十月中終於回到電影院,感覺格外喜悅。但仍然沒有動力往台北金馬影展跑,也就少了金馬影展的觀片場次,錯過了《時代革命》覺得頗可惜,希望可以盡快上院線或OTT平台。

每個女孩心底那個《美國女孩》

女孩的彆扭即是那個自己,被遺忘的、被忽略的、被規定束縛的、被教養所規範的⋯⋯好像在不同的年歲都有不同的限制想要框住自己,最典型的關係就是母女之間的糾結。每個女孩(包括甩不掉這些彆扭的女人們)心裡都有像芳儀一樣的美國女孩,差別只在於,能否有一天突然明白不要再跟自己較勁下去,就能解開心裡無法鬆開的緊繃。

《詭扯》當陳柏霖再也不是李大仁!

看著帶著迷人酒窩的陳柏霖說著流利的台語和無盡的髒話;等了這麼久,當陳柏霖再也不是李大仁那樣的暖男,依然是帥氣迷人且讓人驚豔不已。

那些腦海中巨大的轟隆!轟隆!/《瀑布》

《瀑布》花了一部電影的時間描述最後才帶出的「思覺失調」這個詞。非常像為「思覺失調」去污名化的宣傳片,但這樣的日常更象徵疫情中所有的狀態都逐步地成為了「正常」,你只能調適自己與病毒共存、並行!

觀景窗後的直視/《惡水真相》

關於環境議題的電影或攝影作品,都不能逃避要與充滿勢力的那一端的對抗,不論是影片或影像,在「環境」這一端都是「即使獲得平反」也有著極難反轉的「不可逆」;人們多半想從歷史中得到經驗,卻從來都在經驗中換得一次又一次殘酷的教訓。

你相信這世界上有神嗎?電影《小說之神》裡沒有神!

關於「神」這部以「神」為名的電影,完全沒有提及,有一度我以為片名應該改成「我們一起寫小說好嗎?」(笑)

我的十部珍藏電影華語及外語|Matters社區活動

看電影跟看書一樣,是很隱密又愉快的娛樂!(沒想到寫那麼多科幻片。)

《命運小說家》/寫小說要有才華嗎?

「寫作」到底需不需有才華?我覺得是要的。但才華是什麼呢?可以學習嗎?我倒是很肯定電影裡寫作班的導師說的:要從「生活」開始找到你要說的故事,用心感受生活是靈感的一部分!

《永生戰》活那麼久要幹嘛?但有孔劉就要看啊!

這世界沒有神,如果有那即是透過內在的信仰而供奉著;這世界沒有永生,欲望和恐懼通常不會帶來永生,只會有永遠的摧毀和被摧毀。

《當男人戀愛時》失去以及死亡即是日常!

死亡和失去,一直都是日常;錯過和遺憾,也幾乎是拼湊或連結起死亡和失去的方式。同樣的故事用不同方式表現和詮釋,也許會產生不同的火花,但不一定可以加深感動。我想電影院裡的眼淚是真的,對電影所帶來的感動也是真的,但是澎湃的情緒在面對的瞬間,常常是措手不及、無從反應的,而這部電影,缺了這…

《心動》青春到中年的銘心刻骨,但終究都過去了!

二十歲拿到駕照沒多久,我開著家裡的車載著當時還算聊得來的女孩去看電影,那是我少數的朋友了,那是我極少數會陪我去「看電影」的朋友,而且是一個我對她有好感但講不清楚是什麼感情的朋友了。那天我很緊張,用著不熟練的開車技巧,載著她去看《心動》,原以為問問看有沒有可能願意坐上我的車,陪我看一場電影,沒想到她竟然答應了!

2020常沒有電影可看的一年

今年看了67部電影,沒看完和重複的都沒算在內,比起他國,在台灣還能上電影院已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樂於見到台灣電影的熱絡,也期望這股熱潮可以持續下去。台灣的影人還是要非常努力一點,劇本要再加強些,但更希望投資方可以投入更多資金,觀眾們能一直支持下去。

今年最意外的台灣電影《親愛的殺手》

每次看台灣電影都很難得遇到同樣的共鳴,不是身邊沒人看,就是很難有人能討論,或者只要太偏門的還常因為檔期的關係就錯過想看但沒有看到的電影。這幾年台灣電影都會給我非常意外的驚喜,比如說去年(2019)的《下半場》(我還院線看了兩次、線上看了一次)、前年(2018)的《狂徒》,以及今年...

《鬼滅之刃》動畫加劇場版/人到底為什麼都那麼想要拯救誰?或是以為可以被誰拯救呢?

《灌籃高手》以後我就沒有看過任何一部超過五冊單行本的漫畫。青春的時候總是熱血沸騰,體力和對未來的想像,以及對自己的期待都在心裡無限擴張著,總以為可以看到櫻木或流川終於稱霸全國,但從來沒有等到那樣的結果,就像後來年過三十後回望青春再抬頭看見著未來的時候,總是有那麼一種「啊!

《同學麥娜絲》/中年異男的集體高潮!

這麼下標並不是因為感到「難看」,而是一種有點難以進入共鳴的只能旁觀,就像男人論起當兵這事,女性怎麼就是無法跟著嗨起來,只能甩甩頭走到一旁做著沒有人要做的家事、沒有人想看顧的孩子,留著男人們集體呼喊青春不再、人生就是這麼一連串垂敗的投降!(喔不!

記2020金馬影展:電影是生活的想像,是真實的凝視!

好像沒有一年看得比今年還要多部電影?不記得了。以往影展到台北還卡上好多工作、聚餐,老是覺得自己瘋狂的壓榨和考驗自己的能耐。今年看了七部,但依如既往的因為奔波,所以多半都還是撐著看完電影(也有點睡著。)台灣院線能看的,我多半不會在影展看,除非時間剛好,我會挑有映後座談的,但為了跟朋友們吃飯,我都盡可能排到九點後的晚場看。

《親愛的房客》/當同志故事走進了家庭!

年輕的時候一直在想:「如果這世界的異性戀成為了少數,這世界會變成麼模樣?」那些多數認為的「正常」變成「異常」的時候,會不會就比較能夠理解其他少數人所選擇的人生,需要多數的包容?能不能就懂得在「跟別人不一樣」的選擇中,還必須盡可能尋求理解或者得到「原諒」,是一件極為辛苦的事情!

疫情之下,一起進電影院看台灣電影吧!

從《海角七号》以後,好幾次我們好像都在票房像煙火「咻—」的綻放下以為台灣電影應該可以「回春」站穩在電影院的廳數、觀眾們都會隨之起舞一起支持台灣電影,但往往就真的綻放完就還是得等著下一部像《海角七号》這樣讓觀眾買單的神作。當大家說著「後疫情時代」這幾個字時,疫情不見趨緩,許多電影大...

《無聲》/一起玩就可以不被欺負嗎?

多年前孔劉在台灣還沒紅的時候,我做了那本《熔爐》的書籍文宣。那時線上影音還不那麼盛行,像《熔爐》這種直視社會黑暗面的電影,多半就像事件本身一樣,被悄悄地、安靜默不作聲放在社會的角落裡。我在網上最後還是找到了這部電影來看(多年後正式上映時,我又到了院看了一次。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總是說不完整一個這樣心痛的故事!

是因為難以直視心底的傷痛,所以在揭開示人的時候,需要加上一點渴望發生的修飾,還是因為事過境遷終於可以拋下曾經的失去,所以用一種泰然自若卻不完整的表達,說這樣一場一輩子錯過的遺憾?如果有下一次會是在年老以後,還是下輩子?像《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這種故事在早年應該屢見不鮮,在同志圈裡能被談論起都是很久以後的事。

《消失的情人節》/心急的人不寫信

時間暫停的故事很多,想回到過去或抵達未來的故事也不少,我們總在這些關於「時間」的故事裡去想像如果自己成為了主角會在這些故事裡做出什麼選擇?但如果是在同一個時空裡,有些人比別人少了一天,而有些多了一天,你會希望你是那個多了一天的人?還是少了一天的那一個?

《少年的你》/我殺了霸凌我的人,平安快樂長大真的是件容易的事嗎?

以(校園)霸凌為主軸的電影(故事)應該是永恆不會消失的題材,但在華語電影裡要拍到變成一椿命案肯定不是那麼受歡迎。在台灣校園裡要說誰因為被霸凌被弄死在廁所,通常只會凝視「被害者」並且檢討被害者應該要做卻沒有做的事:要反抗、要通報、要學會保護自己、要學習社交、要合群、要融入那小小的社...

台灣電影|愛的強迫症《怪胎》

疫情的關係,沒有什麼太多新的片子上院線,反而讓台灣電影有了一點被選擇的可能。很久沒有看到一部小品輕鬆又好看的台灣電影,《怪胎》絕對是部值得在這疫情之下,進電影院好好維持社交距離,又小心翼翼收進心裡的電影。用「強迫症」來帶出愛情的酸甜苦樂,真是再好不過的選擇,看似一堆怪異、重複還有...

《大餓》/蒐集胖子的哀愁

體重過重的胖子或者體態比較豐腴的人,總會在生活上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評比,尤其是負面的那些,《大餓》大概就是蒐集了這些元素拍成的一部電影。從綽號到飲食習慣,從體態到外表給人的觀感,都顯得與這世界格格不入,連身體直接遭受到侵犯也都會聽見那種極為惡毒的形容:「妳這麼胖怎麼可能有人看得上!

2020.01~02電影小記

因為疫情的關係,進電影院還是頗怕怕的,加上一月突然接到選戰的文宣工作、過完年忙翻了商品出貨,所以進電影院的次數少,但院線看得少,還是有看了一下線上影音,不過寫得不多,就從今年開始用小記的方式,寫一下各部電影。一月(6)1/2 MLD ★★★★★★★★☆☆海上鋼琴師 The Leg...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