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緬甸政變
2021緬甸政變

2021緬甸政變
2021緬甸政變
追捕與釋放
全國抗議行動進入第七天,宵禁的夜晚,軍政府更密集地捉補抗議人士,包括參與公民不服從運動的公務員、醫師與學生,也包括超過100名全民盟成員,以及翁山蘇姬政府的選舉委員會人員。據傳軍政府逮捕23個各鄉鎮的選委會官員,要求他們作證去年的國會大選有舞弊情事,藉以合理化政變。

烈焰與光
深夜烈焰 軍政府在夜裡追捕全民盟人士、參與公民不服從運動的公務員與醫護人員,更宣布撤銷「無法院命令不得拘留任何人超過24小時」的規定,形同軍警可以任意逮捕拘禁。 12日白天被特赦的23000多名囚犯,被救護車載運著,據傳救護車到哪,就會有房屋被焚燒。仰光、曼德勒與密支納等大城市的夜晚,持續傳出火警;數個鄉鎮傳出水塔與飲用…

緬甸抗議者手冊
* 0212更新,感謝羅恩亮 修訂 1. 如果人群遭到驚嚇,避免手拉手奔跑,這會不小心拉扯到其他人,造成有人跌倒,使得遊行民眾在混亂中不小心踩到至死,在世界遊行歷史事件中看到很多類似事件。應該互相通知重新通知集合地點,再前往。2.除了口罩外,還要帶濕手帕,裝在塑膠袋裡,遇到催淚彈時可以使用。

緬甸日子 Burmese Days:小吃攤老闆
總想起在緬甸的時間,路邊小攤美食誘人,書寫告一段落,在攤位蹲坐著吃點小食,點碗麵或一盤茶葉沙拉,直到那攤的老闆認識我,比手劃腳地結帳,然後踩著仰光的晚風散步。政變對緬甸人日子的影響。2月12日後,緬甸人開始變得很忙,白天上街抗議,原本晚間8點開始宵禁,在自家門口,敲打鍋盤,因特赦...

緬甸日子 Burmese Days:夜色、斷電、斷網與裝甲車
緬甸人在2月14日至15日經歷政變後最漫長夜晚。14日,數台裝甲車行駛在仰光道路上,一台忽快忽慢的裝甲車看似故障地冒出白煙,周遭的民眾憤怒地鳴喇叭、敲擊物品。同一天政府宣布,15日凌晨1點至早上9點,全面斷網,就算發生什麼事,外面的世界也沒人知道。

數位倒轉:緬甸網路安全法
數位倒轉:緬甸網路安全法 2014年2月,第一次到緬甸時,花了點時間才適應「Free wifi but no wifi now」的回答。餐廳或飯店掛出free wifi的牌子,但是永遠都連不上網路。餐廳服務生詳盡地對我解釋,「今天早上有網路,但過中午後就沒有了,下午有時會有網路,但很慢。

癱瘓軍政府,We Want Democracy
兩週的公民不服從運動,正在考驗緬甸民眾的耐力與團結,也因軍政府更強硬的執法,民眾與年輕Z世代如流水的彈性與創意,即將顛覆世界的看法。民眾在仰光街頭的不合作運動 同事在政變後問我,「翁山蘇姬不是執政很久了嗎?為什麼這麼隨便就被政變?」 「其實她執政不到五年,2016年才政權輪替,軍政府下台。

我想我撐不下去了 ” I don't think I can make it.”
緬甸最大城市仰光,正在經歷政變以來最長時間的斷網,自2月22日凌晨1時至中午12點,而仰光以外地區的斷網截止時間為9點,而22日這天,緬甸將發起最大規模的全國不合作運動。21日的緬甸籠罩哀傷氛圍,在首都奈比多遭槍擊頭部死亡的少女Mya Thwet Thwet Khine,她的葬禮...

2021年「22222」與1988年「8888」
2月22日的「22222運動」,是政變後最大規模的全國罷工行動,成千上萬的民眾不顧軍政府集會禁令、斷網防止串連的情況下,依舊走上街頭。全國的商店,從小吃攤到連鎖超市全部停止營業。政變、軍警在各地暴力鎮壓造成的死傷,加劇民眾的憤怒。仰光是斷網時間最久的城市,從凌晨1點斷網,直到近中午才恢復網路。

三指:獨裁終結
柬埔寨有句諺語,河水高漲,魚吃螞蟻;低潮時,螞蟻吃魚。

藍色氣球
一台汽車突兀從巷子裡緩緩轉出,車頂堆滿藍色塑膠袋,是自行清運垃圾的民眾。大規模的不合作運動,沒有人收垃圾,政府與城市運作即將崩潰。飽滿的藍色垃圾袋,像藍色氣球。

我來到這個無能為力的世界,用盡了全力去奮鬥
2月28日,緬甸不合作運動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天,這天是台灣228事件74週年,74年後台灣成為民主體制成熟的國家,但鄰近的國家,許多人民依舊生活在暴政下的現在進行式,那是曾經品嚐過自由空氣後,令人窒息的暴政。緬甸政變後,原本聲援泰國的「奶茶聯盟」,加入了緬甸,而中華民國台灣國旗也出現在仰光街頭,出現在民眾對抗維安部隊…

他的蹄子中捏著一根鞭子
年輕人在手臂上寫下名字、血型、聯絡人資訊,拖著石塊鐵架搭起拒馬,塑膠水袋與濕布用來熄滅催淚瓦斯彈。《動物農莊》裡的動物屈服了,但香港人,泰國人,緬甸人都沒有。

葬禮與怒吼
更多的國家暴力,更多的葬禮,更多犧牲者喪生地的悼念,更多的人民聚集,更多怒吼。

年輕人的歌聲愈響亮,整個世界就愈潔淨
詩人K Za Win心裡面的那片烏雲,最後散開了沒,我不知道,但如果愛上一架沒打算著陸的飛機,確實十分折騰人。3月4日,五架戰鬥機在曼德勒上空飛行。緬甸的夏天已經到來,天空藍得一片烏雲都沒有。

為窮人抬棺的詩人
第一次知道覺杜(Kyaw Thu),是在《緬甸詩人故事書》的新書發表會上。來台灣唸書的緬甸朋友說,「他在緬甸其實是超有名的大明星啊。」

如果我沒回來
22歲的Ko Po Chit,離家時告訴妻子,「翁山蘇姬有一天一定會被釋放,如果我沒回來,請為我感到驕傲。」他的血液凝結在馬路上,留下妻子與年幼的兒子。民眾以磚塊圍起血跡,覆上戰鬥孔雀旗幟,保護著他。

分裂與團結
緬甸佛教極端主義份子對穆斯林的暴力,緬甸軍頭與少數民族武裝組織數十年的衝突,看似緬甸更分裂了,但軍事強人以粗暴的政變,保護自身利益,卻讓緬甸人民團結了起來,超越民族與宗教信仰。

亡者
仰光友人一行前往亡者家中慰問,他的父親一直在反覆說的一句話是,「我的兒子死了,他們已經贏走了他的生命,可是為什麼連遺體都不願意還給我們呢?」

與妻訣別
「親愛的妻子,請原諒我,如果我不出去,像我這樣不出去的人變多,緬甸就不可能獲得民主了啊。」25歲的仰光北達貢鎮青年Ko Chit Min Thu在3月11日前往抗議現場時,對擔憂的妻子最後說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