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朝黃老思想
夏朝黃老思想
【夏朝黃老思想】第一篇 上善治水
「道法自然」是夏朝時人的立論習慣,「上善治水」的「上」是指大禹,漢儒將「上善治水」竄改為「上善若水」,顯然是刻意抹去黃老的痕跡;「黃老」是如黃帝的政治家們,而不是黃帝與老子兩人,如同「父老」是如父親的長輩們,而不是父親與老子兩人。
【夏朝黃老思想】第二篇 道汎呵
大禹治水成功之後,獲得天下各國的擁戴,若你是大禹將會如何?是選擇功成身退還是選擇締造大同?
【夏朝黃老思想】第三篇 江海
「法自然」是夏朝黃老思想的特點,水往低處流是自然現象,江海之所以能如此廣大,是因為地勢低而寬廣;人性趨利而弊害,能造福眾生的人,自然會受到愛戴,言以民為本則民聽從,事以民為先則民跟隨,這與江海廣大的道理相似。
【夏朝黃老思想】第四篇 取天下
大禹並沒有取天下之心,是天下各國主動推戴他為王,主要目的是統籌調配諸侯以治理水患;反之,假設大禹治水沒能成功,他就不會成為天下共主,這便是「及其有事也,則不足以取天下矣」,因此,「恆無事」就是使天下太平長治久安。
【夏朝黃老思想】第五篇 道恆無名
「楃」是臨時搭建的簡易木帳,或許在大禹治水時,乃至夏初與諸侯朝會時,「朝廷」就只是簡易的木帳;因此,王是否尊不在於宮殿或木帳,而在於王道是否能行,如果能持守無為的王道,就能長治久安諸侯賓服。
【夏朝黃老思想】第六篇 大成若缺
全篇道理主軸在於勢所必然,說於必聽所以貌似口拙,作於必成所以貌似簡單,勝於必克所以貌似顯然,表面上看來都是自然而然理所當然,其實都是精心設計巧妙安排的結果,在無形中作好一切,即所謂「無為之道」。
【夏朝黃老思想】第七篇 道可道也
本篇畢竟是李耳的筆記,原經出自何處已不可考,除非挖開始皇陵,不然後人應該永遠見不到正本;因此,我們只能看到總結的精粹部分,卻看不到完整的推論過程,所以,若想看懂〈李耳筆記〉需要更多理解力、推理力、想像力、甚至創造力。
【夏朝黃老思想】第八篇 視之而弗見
「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忽望」是在描述萬物成像原理,忽是描述高速運行,望是形容充實填滿,例如在原子觀測時所發現的電子雲,就是電子高速運行的縈繞殘像,當縈繞殘像大量疊加就會貌似實體,所以物象觀測是空間或實體,關鍵在於取相的時空區間。
【夏朝黃老思想】第九篇 孔德之容
太陽憑甚麼讓十萬倍太陽半徑內的星球都繞著它轉?靠萬有引力?還是靠重力?原子核又憑甚麼讓十萬倍原子核半徑內的電子都繞著他轉?靠電磁力?還是強弱力?
【夏朝黃老思想】第十篇 道生一
人體就是小宇宙,人體內有電子、原子、細胞三個等級,我們的宇宙是天人,地球、太陽系、銀河系則如同其體內三等級,每個等級相差約八的八次方倍
【夏朝黃老思想】第十一篇 道沖而用
時空意識是宇宙形成的根本要素,創造時空意識者即為宇宙造物主,換言之,宇宙造物主不僅沒有形體相貌,甚至連時空概念都得意識虛擬
【夏朝黃老思想】第十二篇 有物昆成
「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究竟是什麼?意識規律。意識形成的規律就是「道」,因此,它並非永恆不變,也並非真實存在,但它是自然而然理所當然,例如無為之道是因有為太甚而生,而有為也曾經是道,就是使自我生存更加完善。
【夏朝黃老思想】第十三篇 返也者
物極必反是自然的規律,明顯的例子如物理運動,深幽的例子如業力作用;然而這種自然規律源自於何處?那就得追溯到宇宙初始之前
【夏朝黃老思想】第十四篇 天下有始
宇宙有為演化已到令人窒息的地步,若繼續下去將是全面地獄化,眾生未來只會愈來愈苦,生在其中處處危險世世不安,這就是為何須要「復守其母,沒身不殆」的道理,只有為無為反演化,才能讓這樣的苦難真正停止。
【夏朝黃老思想】第十五篇 天下皆知美
世間萬物都是相對的,刻意有為去營造美善,反而釀成更大的醜惡;所以,菩薩道與王道皆無為,菩薩道不著法相布施,王道治理功成於自然,菩薩度滅實無滅度者,王道治理成功而不居,皆以覺悟真相為基礎,才能夠真正地為無為。
【夏朝黃老思想】第十六篇 知其雄
古代共主如何與諸侯相處?此文或許能給出具體答案:共主與諸侯相交宛如赤子,共主對諸侯盡責任重道遠,共主待諸侯公平絕無偏私。
【夏朝黃老思想】第十七篇 其安也
「為之於其無有也。治之於其未亂」這是很高明的思想方針,適用於各個方面,對後世影響深遠;例如醫學,等到病入膏肓再請扁鵲醫治,遠不如在疾病發生前就做好預防;又譬如兵學,《孫子兵法》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
【夏朝黃老思想】第十八篇 為學者日益
「無為」不是「弗為」的不胡為,也不是「不為」的不作為,而是相對於有為太甚而做的反作為;有為太甚使得眾生愈活愈痛苦,就如同魚群生活在優養化嚴重的池塘中,只有改變大環境嚴重汙染的問題,才能使眾生都活得幸福,使眾生都幸福自己才真幸福,因為主觀意識在誰就是誰,一切眾生的命運都有可能降臨自身。
【夏朝黃老思想】第十九篇 希言自然
「道法自然」是夏朝理學的特色,從風雨的自然現象,探討至道德從事,然而,兩者如何一概而論?前者言天地不久作,後者言道、德、失之從;換言之,沒有萬世不移的國祚,卻有萬事不宜的造作
【夏朝黃老思想】第二十篇 知者弗言
「和其光,同其塵,坐其閱,解其紛」意為『共享榮耀,患難同當,耐心聆聽,解除紛亂』,或許夏朝與諸侯的一般朝政即是如此,天下大同就是夏朝中期最重要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