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電影
美國電影

美國電影
美國電影
《異形:羅穆路斯》Alien:Romulus
《異形:羅穆路斯》的出現,標榜著回到系列最原初的形式,帶給我的困惑其實更多於興奮,究竟異形這個載體還能有什麼值得說的故事?觀眾和創作者還想從異形系列裏看到什麼,而這東西能否召喚出市場的想像?

《圈套》Trap
奈沙馬蘭將日常家庭中的秩序與脆弱化為一則關於偽裝與逃脫的驚悚狂想,現實空間完全在心理隱喻的層次運作。最大的懸念不在於劇本如何建構出追捕與逃亡的邏輯結構,而是創作者要如何調和兩種身份的巨大衝突:主角如何以一位殺人狂逃脫的同時,又能保護他做為父親的身份與責任?

《龍捲風/龍捲風暴》Twister / Twisters
一個微妙的轉變是,面對龍捲風的態度從前作的觀察測量,逐漸轉變成馴服,從原本的閃躲改變成直接闖入暴風圈,龍捲風的出沒依舊神秘難測,但高科技的3D量測和網紅的鏡頭,讓動作多了點包圍捕獵的意味,然而這並沒讓續集成為獵人與獵物對峙與翻轉的寓言,而是包裝成克服災難創傷,追逐個人潛能與夢想,甚至改變社會的政治宣示。
《腦筋急轉彎2》Inside Out 2
這個故事和這系列電影,情緒和行動之間的關係並不真的如你所見,反而洩露出真實與想像間的分裂。你無法真的理解情緒和邏輯如何地運作,就好像本集故事的寓意,你無法透過選擇性的記憶與遺忘去塑造你的人格,你只能接受一切的自我,與隱藏其後無法理解、無法控制、無以名狀的幽暗裂縫。這一切無比自然,也帶點恐怖,終究人的主體…

《之前的我們》Past Lives
這閃前的場景標示了整部電影的「展示」與「觀看」的意圖,表面上是以三個人物的表情、肢體動作來揭示整個故事的懸念,但做為一部美國出品的英語電影,我很難不去思考這其中所隱含的「美國視線」對「韓國人」的凝視,一種橋接西方觀眾視線的設計。

重訪保羅湯馬斯安德森
與其說 PTA 真想訴說關於美國的什麼,倒不如他更在乎如何把玩這種雙生的戲劇結構,讓角色被互相的能量驅動撞擊不斷推進。這模式可以套進不同人物和主題身上,形成一種以電影來訴說涵蓋這世界的概念。

《寶可噩夢》Beau Is Afraid
本片最終在觀眾間的評價兩極,電影前段描寫阿寶(Beau)的焦慮性格如何過度地具現在他居住的破敗公寓與混亂街區,似乎引發了部份觀眾自身的焦慮。事情不斷出錯,恐懼不斷成真的荒謬情節或許描寫的太過成功,同時在不同觀眾群體間激起了「這太可怕」與「這太好笑」兩種極端的情緒。

《AIR》
以此脈絡來思考,那 Air Jordan 就可說是當代聖物,這部電影以聖物的誕生為題,透過刻劃信徒們的故事,重新召喚觀眾對喬丹以及背後的美國與資本主義價值的信仰。所以第一代 Air Jordan 被設計完成時,被描述成「好像原本就存在的完美球鞋」,一種對聖物的形容。在高潮競標會議,主角的感人發言基本上正是種宗教預言,預言了喬丹日後將如何行使神…

《TÁR塔爾》Tár
這角色不只反映了 Todd Field 做為創作者的慾望,也反映了觀眾的觀看渴望:一個完美的、等待崩解的梟雄式人物,一個無關性別性傾向,只關乎權力腐化的人物,一位等待「被取消」的角色。但同時 Tár 的性別身分又對故事至關重要,因為必需是這種最進步的女性形像,和最退步的掠奪式父權價值的無縫結合,才能創造出最大最諷刺的戲劇性或悲劇性。

《駭客任務:復活》The Matrix Resurrections
最新第四集《復活》或許還算令人振奮之處:它試圖重新界定玩家和遊戲的後設關係,以及有意無意地坦誠於經典遊戲(電影)被資本所收納後所展露的虛弱本質,一種「拍得越爛越代表我的不爽」的反叛與矛盾。

《外科醫生》M*A*S*H
這一切的矛盾來自於阿特曼刻劃片中的戰場軍營的激進手法,創造出一股混亂、惡搞、輕挑的不正經氣氛。軍隊裏的醫生護士在每日血肉模糊的手術房工作,卻拍得像是職場情境劇或工廠宿舍百態,下工後人們在營區四處泡妞、做愛、打牌、喝酒享樂,完全見不著戰事的影子,但片頭曲「Suicide Is Painless」反而用輕鬆的曲調高唱著虛無的歌詞:「自殺是無痛,要…

道格拉斯薛克作品筆記(4) 《春風秋雨》
《春風秋雨》Imitation of Life (1959) 薛克的封鏡之作,在拍完本片後薛克就退休離開了好萊塢。我的愛團 R.E.M.有一首歌也叫 Imitation of Life,以前一直不確定是什麼意思,在本片也是同名的片頭曲中,歌詞很直白地解釋了出來:「沒有愛的生活,只是仿製的生活」。

道格拉斯薛克作品筆記(3) 《碧海青天夜夜心》《無情戰地有情天》
《碧海青天夜夜心》The Tarnished Angels (1957) 本片改編自威廉福克納1935年出版的小說《Pylon》,《苦雨戀春風》卡司中的三位再度合作,前作表現精彩的 Dorothy Malone 從配角扶正,她跟隨 Robert Stack 的飛行員丈夫流浪全國,...

道格拉斯薛克作品筆記(2)《斷腸春夢》《苦雨戀春風》
《斷腸春夢》There s Always Tomorrow (1955) 前兩部片奢華鋪張的富有階級戀情,來到這部片倒像是回歸中產階級生活通俗劇的概念:事業小有成就的中年男子和舊情人重遇,兩人似有若無的不倫情愫,在男人被妻小忽略的空洞家庭生活情境中逐漸燃起。

道格拉斯薛克作品筆記(1)《地老天荒不了情》《深鎖春光一院愁》
《地老天荒不了情》Magnificent Obsession (1954)導演:Douglas Sirk 一位浪蕩的富家公子意外間接害死了鎮上有名望的醫生,他卻愛上了死者的遺孀,這類似成瀨《亂雲》的故事設定,電影沒有刻劃社會與性別架構,而是更宗教性地去處理罪與救贖的軸線,在言情、...

觀後記:《捍衛戰士:獨行俠》
《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 (2022)導演:Joseph Kosinski 首集《捍衛戰士》(Top Gun, 1986)於我一直是深刻的童年印像,非關電影經驗(畢竟當時只能看畫質很差的盜版錄影帶),而是更接近一種媒體行銷下的時代記憶:Tom Cru...

《007生死交戰》:時間到了
《007生死交戰》No Time to Die (2021)導演:Cary Joji Fukunaga No Time to Die 的片尾曲是 Louis Armstrong 的 We Have All the Time in the World。

2021.8月《太陽出來之後》《金屬之聲/靜寂的鼓手》
《太陽出來之後》 すばらしき世界 (2020) 之前看過兩部西川美和的作品,分別是《親愛的醫生》(2009)和《漫長的藉口》(2016)。做為是枝裕和的「弟子」,西川美和從寫作出身的文學影響,喜歡改編自小說原作,經常關注普通人的生命故事的紀錄片眼光,到關注人物細節的刻劃,這些特點都接近是枝裕和的風格。

2021奧斯卡三部片短評《父親》《夢想之地》《猶大與黑色彌賽亞》
2021年五月,台灣因爆發疫情進入三級警戒,這是我在電影院關閉前看的最後幾部片。《父親》The Father (2020) 來自法國的 Florian Zeller初執導筒,改編自他自己的同名劇作。在看這部片時不時會思考裏面的調度是舞台劇多一些還是電影多一些?
兩部女性電影 - 記《花漾女子》《我的親親小妹》
《花漾女子》《我的親親小妹》兩部片是在同一天看的,也剛好都是女性導演的作品,心得寫在同一篇或可做為對照,雖然兩者並沒有任何關係。以下寫兩部片都有爆雷。(2021/4/25)《花漾女子》Promising Young Woman (2020)導演:Emerald Fennell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