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賈瑰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靈魂提問01|他者

賈瑰
·
·
一個人的孤獨是浪漫,人群中的孤獨是寂寞。
如果孤獨有等級,你主觀定義中的最高等級的孤獨是什麼?比方說,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火鍋,一個人搬家等等,或者任何你感到無比孤獨的時刻,你會怎樣描述這種孤獨感?
2018,東京的海報

常聽人說獨自去主題公園或者自己去做手術等是高級孤獨。

兩者我都做過。

我倒覺得沒有甚麼大不了,因為這都是情勢所迫。而事實上,如果我夠喜歡主題公園,自己一個人去不是可以更加自在嗎?至於手術,反正要做事的是醫生,親友在旁其實沒有多大作用,可是如果對像選得不對,我可能反過來要安慰親友。相比之下,可能自己一個人更輕鬆……

我想我是一個實用主義而且主我意識很強的人,我不介意孤獨。

真要我說的話,我認同很多人說的,最難熬的孤獨是在人群中的孤獨——還要是那種被自己都認識的人包圍的那種孤獨。

自少都是一個不懂與他人相處的人。只有一兩個朋友還好,可是在一大群人的情況下,我就會不知所措,不知應該與誰說話,或者是不是要說話,我漸漸發現——我就是人群中的「他者」。我會看著(不論相熟與否)的朋友在愉快談天說地, 而我則會坐在一旁,或者間中加入談話。可是我的狀態是抽離的。我會用一個第三者的角度看著我們一群人的互動。我知道我要在人群中「演出」一個怎樣的自己去令到氣氛「正確」,又或者如果真的話不投機時我會演譯微笑讚同的角色。

在這種人多的社交場合中,其實沒有人在意誰真的想法,大家都只是膚淺客套地進行愉快的交談,所以我不失禮貌地應對他人也就是大家的underlying norms。

我知道沒有在乎我我也確實不在乎他人但我卻要裝作很在乎很感興趣地繼續著無意義的交流。

每次在這種交際式的場合中,我總會有一種深深的孤獨感,我覺得自己不是他們的一員,我只是一個外來人。我好像明白他們,又像不明白。而我覺得他們不會明白真正的我,所以我只可以把最sociable的我放在那裡,而我的本體則在旁觀察著這一切的發生。

或者就是這個原因,我確實沒有甚麼朋友。我很少約人——實際上我好像很多年沒有主動約過誰了,因為我怕人家嫌我煩,也怕被人拒絕。

也很少人約我,就算真約,也頂多是兩人起三人止的組合。

為了Social needs,我間中也會參與一下多人的聚會。然後每次我都是感到深深的孤獨與寂寞。

一個人的孤獨是浪漫,人群中的孤獨是寂寞。

每次我都要用很多時間去平復自己的思緒與心情。然後儲夠足夠能量,下次再去冒險。

明明渴望交流,卻又害怕交流,因為覺得身為他者的我沒有能力與多人作交流。

極度內向者的苦惱啊。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