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642088870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金色:一位总统的自我加冕

642088870
·
金色,成了他最唾手可得的心理补丁:用最直白的视觉语言,宣告自己的“成功地位”,以遮盖不被认可的脆弱感。

根据媒体的镜头,川普在2025年春天,再次把白宫装点得金光闪闪。

他挂上了厚重的金色窗帘,换上了带有金边装饰的沙发,壁炉上面,陈列了一溜金色的装饰物。他还在椭圆形办公室里摆放了一张“金框国家地图”,连遥控器都包上了金色的外壳……

不少有幸目睹的媒体忍不住调侃说:这里不是美国最高权力中枢,而更像是拉斯维加斯的总统套房。

这在心理学中叫“空间的自我神化”——

白宫原本是朴素象征、制度理性的空间,而川普用金色重新给它“上妆”,正是对传统审美秩序的挑战。金色在宗教与皇权建筑中常作为神圣标志——川普的金色空间,似乎是一种“自我加冕”:我不是一个普通的总统,我是神圣的,不可取代的。

一以贯之的“金色迷恋”

从1984年起发家的川普大厦,就以其铺天盖地的金色装饰闻名。大堂地面、天花板、大理石墙面无一不泛着金光,仿佛步入一座商业版的凡尔赛宫。还有他在第五大道的顶层住宅内装金饰无处不在,配以仿古宫廷风的家具,墙上挂着金边镜框与水晶吊灯,视觉冲击极强。

除了住宅,川普选举时发放的纪念品、支持者卡片,限量金额球鞋,二次上任后500万一张的“川普金卡”,还有他上任后主导的新国防计划“金穹”(Gold Dome)——一套本土导弹防御系统,不仅被以金色命名,连宣传海报与内部演示文档都铺满金色调。甚至有传言称川普要求未来部署的雷达阵列要有金属镀层,以“体现美国的荣耀与威严”。媒体讽刺道:川普不仅要拦截导弹,还要拦截沉闷。

还有2017年,白宫向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提出请求,希望借展梵高的名作《雪地中的劳作者》。馆方拒绝后,策展人南希·斯佩克特在回信中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一只名为《America》的纯金马桶。

这是由意大利艺术家毛里齐奥·卡特兰创作的概念装置作品,通体由18K黄金打造,价值超过100万美元,且曾在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可正常使用。斯佩克特在回信中讽刺表示,这件作品“可能更符合您目前的行政风格”。

这封信后来被曝光,引发热议,成为讽刺川普“金色”审美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之一。

金色背后的双重需求

金色是权力、财富与地位的普遍象征。而川普对金色的这种“形象一致性”反映出一种极强控制欲和自我投射。他不仅塑造了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空间,也试图通过他人来映照和延续自己的理想形象。这种“审美集权”,既体现在空间、物件上,也体现在人际关系与亲密选择中。

一、补偿性审美:用金光遮蔽焦虑

虽然川普出身于相对富裕的家庭,但他始终处在精英主流之外。他父亲经营保守,早年对川普要求严苛;成年后川普又屡次破产、被纽约精英排斥。在一次集会上他曾说:“我比他们聪明,房子比他们好,我当上总统了,他们没有——我才是真正的精英。”

这句话反映出一种深层的身份焦虑。而金色,成了他最唾手可得的心理补丁:用最直白的视觉语言,宣告自己的“成功地位”,以遮盖不被认可的脆弱感。

二、视觉统治:我是最显眼的存在

在以往的文章中,我曾多次分析川普属于高度自恋型人格,渴望无穷的关注,掌控欲极强。真人秀出道的他深谙媒体规律,懂得视觉冲击的重要性。在电视镜头与社交媒体主导的时代,金色是最容易吸引注意的符号语言。从金边窗帘到金色领带,再到社交平台展示的“金生活”,这不只是他个人趣味,更是有意识的“视觉政治”的系统操作。

他要的不只是曝光,而是凝视。

三、审美即政治:金色是川普主义代表色

川普主义不是仅靠政策驱动,它是一种基于情绪、身份认同与视觉叙事的运动。金色不只是好看,它意味着“奢华即合法,浮夸即正义”的宣传底色——我这么富,自然值得信任;看我多耀眼,别再听那些制度派的沉闷话语;闪耀即真实:我摆在明面上,反而是真正“透明的领袖”。

金色的使用,是川普主义中“去克制化”、“反精英化”的美学体现。它为一种权力崇拜提供视觉基础,让支持者在感官上接受他的“非常规领导”。

记得昂贵的苹果手机在中国首次推出“土豪金”时,让我惊叹——真懂得消费者心理啊!现在,我更不敢轻易嘲笑川普的土味审美了。

他的金色宇宙,何止是迎合消费者,更是一套精心编织的权力视觉语言。他用冲击力极强的金色抹去制度的灰度,遮盖严肃政治中必须面对的质疑、复杂与理性,毫无心理障碍地涂上了个人的色彩——

这种颜色,我愿意称之为“独裁金”。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