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关于自由
2022年10月8日,天气:晴。
我站在太阳底下,闭着眼,微扬着头,让阳光洒在脸上。近三年来,一直躲在口罩后面的脸第一次如此直接、惬意地沉浸在金色的阳光中,酥酥的,痒痒的。真好。
9月下旬,孩子去参加学校组织的夏令营。虽然做了一切必要的防护,但等回家的第三天,就出现了咳嗽、流鼻涕的症状。用新冠试纸一测,根本无需等够测试通常所需时间,两条红线就已经赫然在目。太太一下就紧张起来,问要不要把孩子隔离在自己的房间。我劝慰她说,孩子感染后咱们已经一起过了几天,现在隔离肯定也来不及了,所以做好咱们也感染的心理和生活上的准备吧;另外,咱们已经打过三针疫苗,现在流行的奥密克戎病毒的毒性也不大,不用太过紧张。
不出预料,第二天,太太出现了症状,又过了两天,我出现症状。三人当中,我的症状最轻,仅轻微流鼻涕,嗓子有点不舒服;太太最重,发烧卧床了两天;孩子最早感染,也最早痊愈。无论如何,前后经过大概半个月,我们一家三口就此全体免疫了。
我亲身经历过2003年3月到5月的北京非典。非典病毒从出现到消失,其毒性就没有减弱过,因此,那两个多月里,我时刻都能感受到死亡的气息,但是,我从来也没有过2020-2022年新冠流行期间的窒息感。这种窒息感不仅仅是因为疫情持续时间长造成的,更主要的是,原本正常的世界被分割为了一个一个的孤岛,没有谁不是在画地为牢。人为制造的恐慌和灾难更是推波助澜,以上海长达两个月的封城为代表,达到人类文明史上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度。在上海封城之前,有人对反对封城的人说:“自由不能当饭吃。”经过封城,我想人们应该可以想明白,自由可能确实不能当饭吃,但不自由却会让你没饭吃。当时,我很幸运地置身于上海、乃至中国这个大监狱之外,但是,我却依然不得不把自己遮蔽于口罩内,深居简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此之谓也。
任何坏的事情都会结束,区别在于,有的人能走到终点,有的人倒在了中途。当10月8日最后一个新冠试纸上只出现一条红线时,我走到了久违的街道上,看着路边咖啡座上三三两两的人们,我贪婪地呼吸着没有口罩阻隔的空气,享受着阳光洒在脸上的温暖。那个我熟悉的世界,此刻终于又回来了。
自由的世界,多么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