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活日常》:好好生活的修煉

FilmBurns 電影薪火
·
·
IPFS
·
不論表面多麼地了無拘束,每個人都背負著自己的巨大人生,小心翼翼地踽踽獨行。但日子始終要過,既然過去無法改變,何以要勉強自己?不如專注當下與將來,在舒適區中尋找生活的避風港。這種選擇當然不是毫無代價,與家人近乎斷絕聯絡便是其一,做著旁人眼中不亮眼的工作是其二。因此平山最教人敬佩的,是他始終以豐富的內心世界面對孤獨,對抗不友善的外來目光。

(原文刊載於電影薪火)

文|劉境南

觀影期間心情一直忐忑,畢竟一個德國知名導演受政府和財團所託,以現代化的東京廁所作為主題,拍攝一個熱愛文藝的日本廁所清潔工的日常,歌頌其敬業精神。這樣的碰撞,怎樣想也有點錯位。即使撇除可能發生的東方主義凝視,精英階層對勞動階級生活的理想化投射,難免亦是一大擔憂。抱持忐忑看了上半場,一方面被主角平山寧靜富足的內心世界所撫慰,另一方面糾結於應否保持行車距離——那個優雅和善、一塵不染,每天哼唱英倫音樂、用富士相機拍攝樹影、睡前看文庫本的獨身男人,果真如實地反映一個廁所清潔工的形象嗎?

如果電影所說的,僅僅是任何人都可以擁抱當下每個美好時刻,那很可能我會抱持以上疑惑直至完場。幸而劇情發展至中段,由主角平山的侄女突然造訪開始,這種擔憂得以慢慢緩解下來。

雖然電影沒有明說,但從他分別與侄女和妹妹的對話,大概可推想出他曾經有過的不如意過往。平山的情緒一直醞釀至妹妹接走侄女之後,一直冷靜自如的他終於淚腺崩堤,身影在昏暗燈光下顫抖,這是電影首次表達他的孤單。夜裡,他夢見侄女、單車和燈,還有一連串朦朧的影像,然後沉沉睡去。翌晨,他被屋外的打掃聲吵醒,然後起床刷牙換衣,喝一罐咖啡,一邊聽著卡式錄音帶,一邊駕車上班。表面一切如常,但他並非忘了昨夜憂傷,也不是故作堅強,只是生活依然要過。

更重要的是,在無所欲求的外衣底下,平山擁有對未來的盼望——與侄女共度的最後黃昏之下,女孩要求看海,卻被平山拒絕:「下次吧。」女孩問:「下次即是何時呢?」平山:「下次是下次,現在是現在。」對啊,還有「下次」的日落可以期待,而眼下的現在,亦有書本、音樂和植物作伴,還能奢求甚麼呢?

這情節將平山在鏡頭下理想化的生活,一下稍稍拉回現實,倏然與熒幕外的觀眾接軌。無論 Wim Wenders 在電影中夾帶多少私貨,他又帶著怎樣的眼光看待日本及其勞動階級,想表達的內核卻是人類共通:不論表面多麼地了無拘束,每個人都背負著自己的巨大人生,小心翼翼地踽踽獨行。但日子始終要過,既然過去無法改變,何以要勉強自己?不如專注當下與將來,在舒適區中尋找生活的避風港。這種選擇當然不是毫無代價,與家人近乎斷絕聯絡便是其一,做著旁人眼中不亮眼的工作是其二。因此平山最教人敬佩的,是他始終以豐富的內心世界面對孤獨,對抗不友善的外來目光。

平山的經歷總算合理化了他對現狀的選擇,但假如將他放諸一個藍領去看待,看似悠然的「文青」生活習慣能否繼續成立呢?然而愈是思考這個問題,便愈覺得這個問題很有問題。癥結在於:若果我們說這是精英階層想像的童話,認為清潔工哪有閒情逸致看書聽歌,那何以就不是一種歧視?早前《窄路微塵》上映時,也有人質疑拮据的單親媽媽外型時髦,恐不符現實。但又是誰說「基層」必定打扮隨意,沒有對潮流與美好生活的追求?

同樣道理放在平山身上,他的生活其實並不奢侈,只是上班途中聽聽喜歡的音樂,然後勤懇地工作,午間看見美麗的樹木,就拍一拍照;看到樹根旁掙扎的孤單小草,就帶回家好好裁種;下班後泡個舒服的澡、吃餐飽飯,睡前看看書作為固定的娛樂而已。這些習慣花不了甚麼錢,他單身、沒有兒女,又不用供養雙親,絕對負擔得起。因此真正需要思考的可能是,當我們在為「被理想化」的基層生活抱不平時,值得同情的,會否反而是鏡子映照出的自己呢?


電影薪火網站
電影薪火Instagram
電影薪火Facebook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