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叶嘉的打字机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七日书 第六日 没有秘密

叶嘉的打字机
·
第六天寫一個曾經如影隨形的心魔,而最終,你終能夠把它坦然放在陽光下的故事。比方說,那些曾讓你放不下、纏繞著你、坐立不安的事情,終於「come out」的時刻?

过度紧张。怕噪音。容易被PUA,尽管对方可能无意这样做。容易被细小的痛苦抓住注意力。容易忽略自己拥有的力量、美好。

这个心魔,我没有刻意隐藏,只是以前我自己也没有意识到。

我的体质可能比较弱,身体不够强壮,我很容易紧张,心跳加速。这段时间,我住在父母家。昨天,楼上的小孩很吵,在上面跑跳,开童车。因为觉得这是父母的房子,主要的关系也是父母的关系。而且,我从小,在父母面前,总被说不会办事。很多我能做的事,他们都不让我做,要么是心疼孩子不让孩子动手,要么是嫌我做得不好。总之,回到父母家中,我很容易变形成“孩子”,不让我做家务,也不让我处理一些琐事。

楼上制造的噪音,我听了一段时间了。我跟老妈说,楼上太吵,我要上去跟他们说一下。老妈说,楼上的是外地的,这几天回家过年了,又说楼上的还跟她抱怨过,不知何处传来噪音,让他们都抑郁了,应该不是他们。听老妈这样说,我居然就相信了噪音不是楼上的。硬生生听了好几天。

噪音来自楼上,这么明显的事,我竟然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相信了老妈的说辞。直到昨晚,噪声实在太大,我忍无可忍,上去敲门。第一次说了,无效,又上去一次。老妈担心我说僵了,也上去,且把我赶出来。

第二次提醒后,声音好了些。

被噪音折磨后,我不淡定了,甚至在微信上问做建筑的同学,能不能在不破坏原有装修的前提下,加装一个隔音天花板。同学告诉我,天花板能隔音,但震动带来的噪音很难被隔掉。我问,不是有减震材料?同学说,民用材料没那么好效果。而且,加装天花板,相当于把房子打成毛坯重来。我又想,要不去租个顶楼的房子,这样就没有楼上的噪音了,但这一点父母也不会同意。他们并不觉得这些噪音太过份,是我觉得难以忍受。

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我失眠了。

今天又陷入了熟悉的模式,有些犯困,大脑不清楚,一天没法好好工作。上午写七日书的第五篇,写得干巴巴的。下午,带着电脑从家里出来,本想去星巴克坐着写点东西。星巴克离家有段距离,平时我都走过去,今天精神不好,就坐了公交车。到站时,我坐在座位上,不想起身,就这样多坐了五六站。外面风景普通,不过阳光灿烂,看着令人心生愉悦。然后,我又换了反方向的车,坐回到星巴克。

这家星巴克有两张长条桌,桌边没人。我在长条桌边坐下来,点了一杯英式红茶,然后开始修改今天的七日书。修改完了今天的文章,不知该做什么,想起了从去年开始构思的小说,打开文档,写了一段。

星巴克里也有不少噪音。怕噪音的人,任何一点声音都是噪音。不过,写着我喜欢的人物,写着他们的对话,心渐渐安静下来。只是,大脑仍然很累,写得干巴巴的,只是记录了我的构思。

我一直喜欢写故事。除了中学时期写作文时写过的故事,高中毕业后的第一个暑假,我就开始写故事了,不成形,不能称为小说。老妈替我把那些碎纸片保存下来了,所以我还能看到自己洛丽时代的文字片段。高三的暑假,大学的暑假,刚工作第一年,我都写过一些片段。看了别人的小说,不喜欢主人公爱而不得,改写故事的结尾,放在google文档中(可惜后来找不到了)。2012年,我曾在日记里说,希望以写作为生。2016年,我买了写作指导的书,认真学习写作这门手艺。每年,我或多或少,都会写一点。但成形的少,半成品多。

以前,我以为自己技术不够,或没有坚持。最近我发现,根源是自己的力量不够,没有足够的脑力去构思复杂的故事。有技术的原因,更多的原因是力量不够。

容易紧张,容易被PUA,容易被细小的痛苦抓住注意力,容易忽视自己扔拥有的美好。没力量做自己最喜欢的事。说到底,都是身体不够强壮。有心而无力。曾经忍受了很多痛苦,以为是自己性格太软弱,后来才知道,我没有足够力量去支撑一个强悍的身体强悍的性格。

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根源后,我内心没什么黑暗的秘密了。所有的无力无奈,都有了明确出处,我不觉得有什么不能见光的。

所以,我就把这些都写下来了。

PS:今天这篇,我想给它配的歌曲是《爱江山更爱美人》。我喜欢歌者独特的嗓音,也喜欢快意恩仇的江湖,没有噪音没有机械的江湖。有大片原野,有大片土地,小院落,有鸡鸭,有桃李,有春风,有淡酒。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