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是墙,也是她们的牢笼
我记得小时候,或者说直到现在也还是,只要家里一出了什么比较严重的事情,爸妈就会立刻对我说:不要说出去,即使是最要好的朋友也不行,要懂得什么该说不该说,不要让别人笑。于是,小孩就这样顺理成章地背负起了大人的秘密,没有地方释放,也寻不到出口。
这是一个关于“秘密”的故事,故事里的大人很天真,总是觉得只要没有人说出去,事情就一定不会败露,小孩子也很天真,以为只要委屈住自己的情绪,就可以永远守住秘密,维持着家庭和自己内心的平静。
本来这本书刚开始的阅读体验不是很好,穿插了大量与主线故事联系看似不强的人物独白章节,但所幸它的构思设置非常“悬疑”,但我越读到后面越想快点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书中有很多女性角色,我严重怀疑我前面阅读体验不佳是因为我完全代入错了,或者说猜错了独白的主人公),本书的结构设置很巧妙。
这本书涉及的要素很多:乱伦、家暴、未成年性行为、熟人性侵、女性友谊、重男轻女等等,的确每一项都是故事的垫砖,但是哪一个是本书的主题,需要读书的人亲自去感受和评价。我愿意将这本书的主题归纳成:众多绝望又痛苦的要素纠缠成一股麻绳,两端站着两个彼此依偎、拯救却又被现实撕开的女孩。这本书是房思琪的类似题材,但是在文笔和文本上读起来确实没有房思琪那么“痛苦”。
我来聊聊我读完这边本书的一些感受,尽量避免复盘书籍内容,但还是会涉及书透,请对书有兴趣且阅读体验要求比较高的朋友注意,可以读完再来:
这本书涉及到两个未成年人性关系的案子,一个作为开端,一个作为主线。它牵扯出我的一个思考点便是,当案件的起是因为少男少女“两小无猜的两情相悦”时,是否存在实际意义上的“受害者与被害者”,案件有关定论是否更多受到“大人”们思想的影响甚至操控呢?在大人们的视角和立场:女孩子是带着目的的引诱者,男孩子是心思单纯的受害者;事情发生之后,男孩的父母总是不顾一切地想赶紧息事宁人,但是女孩却要往往要遭受来自外界的闲言碎语,甚至父母的羞耻和暴力。社会和家庭对整个事情的态度呈现着极度的偏颇,他们双方所处的社会角色完全模糊掉、扭曲掉了这件事情最原始的本质。(我个人认为是性教育的缺失)
本书设计的“不完全替身”情节是我认为的最大看点。一个女孩(吴)企图去拯救另一个在深渊中的女孩(宋)。吴对宋(真正的受害者)的主动拯救,其实我想将其看作是一种“受害者视角”的不完全体验,她分担了宋所将要承受伤害的外在部分,外界的流言蜚语、父母的辱骂殴打、以及男方家庭的施压、警察与老师的不理解和完全能被归为二次伤害的作为,这些严重阻碍了作为一个少女想要为“受性侵”讨回说法这件事,最后迫使她不得不放弃。在这过程中,吴可以理直气壮地安慰自己“我并不是真正的受害者”,但即使这样她所承受的压力也使她不堪重负。
吴其实是个很勇敢的女孩,她可能也短暂地担忧过自己承担好朋友的角色所要面临的代价,只是她还是低估了这个世界对“未成年女孩受到性侵”这件事情的不堪,事情完全超出了一个未成年少女所能承受的极限,大人们也太过轻易地就可以捏住她们的喉咙。话说回来,真正的受害者是宋,她需要承担的部分是受性侵这件事本身给她带来的伤害,以及作案人为自己的家庭成员这种关系给自己带来的情感失调和挣扎,单是这部分就已经几乎毁掉了她整个人生。
现实中的受害者却往往都是承受双份的伤害,没有吴的存在为她们来分担伤害。在现实中,我们也不要去对受害者问“为什么”,为什么你不够勇敢?为什么你不那样反抗?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她的位置和立场上,也根本完全不会理解到她的无助和痛苦。
吴对宋的拯救,直白来看是“失败”了,她们两个的未来都活在这件事情的阴影中。当初吴想拯救宋的坚定是不用怀疑的,但是她能力的有限性也是实实在在的,她没有办法真的去改变整个事情的走向,颠覆掉大人们构建的牢笼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我认为不是想说“拯救别人没有用”,我的理解是“拯救别人,其实是非常理想化的一种状态。”当你准备好拯救别人,或者被她人拯救时,就需要提前去接受的事实——我可能帮不了她,她可能帮不了我,我们可能会一起下地狱。
这不是在说什么“女性互助”的丧气话,而是在提醒女性也有基本的人性,有人性上的善,也有人性上的恶,也会挣扎、犹豫甚至背叛。吴后来所遇到的两个女孩也是在印证这一点: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方法去拯救别人,该如何面对你所拯救的人可能将你也往下拽的现实呢?
说回“秘密“。横向拉出两位女孩的人生脉络,发现从相互交织开始好像就注定在悲剧底色中度过。她们各自承担着又家长或直接说是 “父亲”。看似是小孩在承担大人和家庭的秘密,其实是女人在承担男人的秘密,包庇男人的错误,男人是整个背景板外真正的主谋,将乱伦、性侵、家暴这些不堪压在了家庭中的女人身上。
故事中的女人有加害者,也有被害者,她们在男人所编织的战场上相互撕咬、也相互拯救,很可悲,但是我至今也无法轻易地去指责任何一个女人,义正言辞地说出“因为你太懦弱”,无论是故事中,还是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女性在什么都不懂的年纪里就早早被注定和安排好的一生的悲剧,这不是用简单一个“弱”字就可以概括的。
这本书的结尾是“悲壮的爽文感”。最终,“受害者拉着施暴者一起下了地狱”,比起以往的“受害者憋屈,而施暴者逍遥法外”大快人心了很多,但我更希望现实中多一些“将恶魔推入地狱,好人重新开始新生活”的叙事。书中有个比较隐晦的线,就是吴虽然没有拯救和改变宋的人生,但是因为她对于另一位受害者奥黛丽的移情,才使得她与宋多年的误会被解开,使得“她们”都得救,奥黛丽作为好朋友的坚持拯救和解脱了多年来都挣扎在那件事情中的吴和宋,而吴和宋也在不同时间线上共同拯救了奥黛丽,让一个受害者真正想要重新活下去,重新开始认真生活。
另外,我认为书籍封面不是一个男人在抚摸女人,这本书完全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丈夫寻找妻子,并逐渐揭开妻子隐藏的秘密,两人最终说开各自秘密”的老套故事。我的解读反而是“男人作为幕后的操纵着,用所谓柔情将女人围在了自己手掌的阴影之中”。吴的丈夫(范)其实一直是一种游离在外的状态,作为故事的揭秘者,有读者诟病前面花了部分篇幅着墨了些与范相关的事情,但是最后并没有展开,是“废笔”,但我其实觉得这是将他作为吴的丈夫所必要的描述,站在揭秘者视角,他有相当篇幅的心理活动描写,他的态度表现出了各种男人非常“典型”的面对妻子、女儿、母亲与自我需要进行取舍时态度,比如前后找妻子(孩子母亲)的标准、如何处理自我和家庭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妻子安危与自我名誉间的取舍,对确实存在过的“家暴”行为的自我辩解与一笔带过,他也可以作为一类“正常但也烂掉了”的男人形象
总之,我还是会推荐这本书。同为女性,或者同为经历相似的人,我们最终也许也很难完全理解和体会对方的感受,尽管如此,同为女人的心思,也只有女性创作者可以表达出来。吴晓乐对女性心思的描写和刻画,我觉得很值得一读。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