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耕|專題筆記:VAF ╳ AMA・帶著「賭博」思維闖蕩幣圈
是日參與方格子舉辦的 AMA 講座,講者是區塊鏈專欄作家 @James Chiu,聊寫作,也聊幣圈,寫下一些筆記與思考。
■ 關於寫作主題:幣圈
- 幣圈是個「群魔亂舞」的世界。但也因如此,很多底層的東西,需要有人來研究/釐清/科普,不乏素材可寫。
- 這是個「跨維度」的產業。寫久了,觸及的範圍愈來愈廣泛、愈來愈延伸,例如:金融商品、經濟、法規、社會⋯⋯。
- 發現這是一段會「摧毀自己信仰」的寫作歷程。愈挖愈深,很多原先深信不疑的觀點,被翻轉,被打臉。
💡 think:
上面三點,可以收束為「保持開放心態」,不帶成見(或勇於修正自己的成見)地去探索幣圈。
■ 如何寫得白話呢?
- 類比法:先祭出一個例子去輔助,協助讀者進入情境,例如用 Apple Pay 去比喻加密貨幣(熱)錢包。
- 善用註解:艱深的東西,若不太重要,可以考慮挪到註解區。
- 圖:示意圖,幫助理解的好物。
💡 think:
單打獨鬥的文字創作者,還要一手包辦製圖是蠻辛苦的。但這份為讀者「化繁為簡、勾勒架構」的體貼,著實重要。我會帶著這份心思,進行書寫。
■ 如何避開閱聽/書寫的雷區?
- 對「好 vs 壞」的判讀,和自己的「學習歷程」進展到什麼樣的階段,大有關係。
- James 善用他的記者背景出身,人脈資源廣。如果遇到不懂的概念(也不需要全部都懂),就那「一小段」向身邊學有專精的朋友們請益,詢問事物運作的邏輯。
💡 think:
對「學習歷程」蠻有感的,猶記得剛開始寫字時,在當時對於「何謂好文章」的理解(我自我要求),和現在可謂是大不相同呢。
■ 回顧近幾年,怎看待幣圈的進展?
- 很多看似創新的賽道,說穿了和百年前傳統金融在做的事情並無二致,本質上是「舊酒新瓶」的包裝。
- 現階段因為「法規」的介入沒有到位,幣圈看起來就像是一群野蠻人在做野蠻(金融)開墾,只是他們手持的工具相當先進。
- 和傳統金融圈相比,幣圈就是個小池塘,水(流動性)很容易被大量灌入/抽走。
💡 think:
不久前,因為 LUNA 引發後續一串連環爆,剛好映射物理世界中的雷曼兄弟事件(2008)。故熟習傳統金融圈的運作,對於在幣圈安身立命,有正面助益。
■ 如何在幣圈活得久一點?
- 線圖是次要,不看也罷。
- 真正重要的是去掌握趨勢、熱點、資金是不是湧入幣圈了?
加強對總體經濟的理解,看明白央行貨幣政策。
保持敏銳度。從新聞、群組(Telegram)、推特大佬⋯⋯看看大家都在聊什麼話題、大家最有興趣的賽道。
- 做個優雅的野蠻人
請用「賭博」心態來看待這一場野蠻的遊戲,傳統金融裡的 DCA 法(長抱就會賺)可能對大多數幣種都不管用;賺到錢,賺到一定的利潤了,務必適時獲利(Take Profit)出清掉一部分;不要認為某個項目一定可以活得長長久久。
- 資產分配
只拿一小部分的錢去 Try,呼應方才提到的「賭博」心態。
💡 think:
這裡的「賭博」不是指盲猜,而是想要傳達「長期投資的相反」的思維。但又非指技術分析,比較像是股票四大面向的「消息面」掌握。
■ 沒法兒投注太多心力,如何在幣圈理財?
- 完全沒時間的人,別涉入幣圈。
- 你的操作策略(邏輯),可能跟另一個人完全相反,但都有可能賺到錢。
- 每天至少花個半小時,滑一滑剛剛所提到的那些(資訊)渠道;培養敏銳度,知道現在流行什麼熱點、趨勢。進而找到優質項目,然後就可以投一點錢進去「賭博」。
- 穩定幣也是一種方式,簡單放貸就好。
💡 think:
稍微可以想像「敏銳度」的培養,是什麼樣的感覺?例如一個對閱讀很有想法的人,平素必有自己的一套相關資訊攝取管道。而且可以簡單瀏覽一本書的簡介/目錄後,去研判這本書有沒有值得投資(時間)的潛力。
🌱 加入【中書神經系統】圍爐 👇
專題 #寫作的反思 與 #爐內真心話 連載中。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 👇
【Facbook|Twitter|Liker Social|Matters|Medium|vocus 】
🌱 我的教學文與邀請連結 👇
≣ 註冊 noise.cash|一起成為「噪咖」體驗社交金融。
≣ 註冊 Presearch |一舉三得的 search to earn 使用心得。
≣ 註冊 MEXC|抹茶交易所走跳,兌現 OSMO 與擼羊毛。
≣ 註冊 Potato|從 Potato Media 學到三件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