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沈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IPFS
發現自己有這個毛病很久了。
和朋友,同事聊天過程中,總是不自覺將話題引到自己身上,如果被岔開,也要想著接下個話頭再續上。在表達的當下是痛快的,情緒激烈,以至於口不擇言,詞不達意,傷害自己也傷害別人,冷靜下來後只有滿心的悔恨和空虛。
獨自一人的時候並不會感覺到孤獨,反而享受與自己進行對話,但是一旦身處群體中,就仿佛變了一個人,過度的解釋自己,激烈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細致地暴露自己的生活。通過自我包裝獲取優越感,攫取外界註意力,通過自我貶低來獲取安全感,降低外界期待。這種表達並不是真誠的,內容是經過修飾的,是帶有微妙的表演性質的。我不清楚哪個才是真實的自己,但更喜歡獨處時的我。當我沈默的時候,我是完整的,自洽的,一旦開始表達,我就變得矛盾,變得醜陋。
要改變很難,要一直和人的劣根性做鬥爭,克製虛榮心和表現欲。但還是要嘗試去自救。
總是聆聽,常常贊許,有時提問。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