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活了100萬次的貓》《被生下來的孩子》

三好咪
·
·
IPFS
·
佐野洋子的作品《活了100萬次的貓》說「好好愛過一輩子,勝過白活幾輩子」把愛的真諦表現的淋漓盡致;《被生下來的孩子》表達了人為愛而生,愛讓世間一切與我有關。爸媽可以帶著孩子一起來看「愛」在繪本裡怎麼表現,讀後的延伸討論可以讓孩子練習同理,更懂愛。
媽馬,謝謝你把我帶來地球!
我選你當我的媽馬是因為我想愛你,還有我想你愛我。

好好是個把愛掛在嘴邊的孩子,一天總要跟我示愛個好幾次,我常納悶明明我跟爸爸都是含蓄少表達愛的人,這孩子到底是學誰的?這題始終無解,只好把他當成一份來自不具名贈禮者的禮物,好好地收下。好好對我們的愛無庸置疑,咪咪覺得愛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或是比較像是沉浸在環境裡自然而然學會的,但我想跟好好一起看看繪本裡如何寫和畫「愛」,另方面想從正向的情緒來訓練他的同理心,這次選了佐野洋子的《活了100萬次的貓》《被生下來的孩子》作為我們討論「愛」的繪本。

《活了100萬次的貓》
一隻虎斑貓,他死過一百萬次,也活過一百萬次,有過一百萬個疼愛他的人,並在虎斑貓死的時候為他流下眼淚,然而貓卻一次也沒有哭過,他根本不在乎自己死了,因為貓只愛他自己。有一次貓是野貓,他是自己的主人,驕傲自負的他,遇見一隻美麗的白貓,對白貓一見鍾情,他們相伴,還生了一窩小貓,漸漸地他愛白貓和小貓,超過了愛自己。白貓死去的那天,虎斑貓抱著他哭了一百萬次,直到他自己也靜靜地不動了。這次,貓再也沒有活過來。

《活了100萬次的貓》封面照,佐野洋子筆下的貓傲嬌到不行,但這就是貓啊!

《被生下來的孩子》
一個沒被生下來的小孩在宇宙和星球間晃呀晃,有一天來到了地球,因為沒有被生下來,所以獅子吼他,他不怕;蚊子叮他,他不癢;小狗舔他,他不覺得濕黏,外界的一切都跟他一點關係也沒有。他來到大街的廣場上,身邊跟著那隻剛剛舔他的狗,他們坐在那看著毫無關係的人來人往,突然來了個牽狗的小女孩,兩隻狗開始吵架,那隻一直跟著沒被生下來的小孩的狗咬了小女孩,小女孩的狗護主心切,也咬了沒被生下來的小孩,女孩哭著跑回家找媽媽,媽媽抱著小女孩,幫他擦藥貼上繃帶。沒被生下來的小孩也好想要貼繃帶,他大叫:「繃帶,繃帶。」然後就被生出來了。媽媽抱著被生下來的小孩,安撫他的疼痛,為他擦藥貼好繃帶,他抱緊媽媽,覺得媽媽又暖又香。然後,他開始對其他的一切有了感覺,會覺得餓、會覺得癢、會追魚玩還會跟別人比較,那晚被生下來的小孩睡了一個沒有夢的好覺。

《被生下來的孩子》封面照,喜歡佐野洋子大膽的筆觸和用色。

家裡有好幾本佐野洋子的作品,咪咪每一本都非常喜歡,他的故事總有股力量,讓心為之震動,好幾次我講故事講到掉眼淚。佐野洋子筆下的人物有的有缺點、有的不太討喜甚至有些還懷有惡意,不過又很難真正討厭他們,大概是從他們身上多少映照出自己的缺陷吧,也因為如此每一個角色都好鮮明,不管那故事有多怪異,他們的身影深深地刻在讀者心裡。佐野洋子的繪本跟傳統的童書不太一樣,他的故事凸顯出人性的真實面,有黑暗的、也有光明的,就是這股獨特的洗鍊魅力,讓他被譽為打破大人與小孩藩籬的繪本作家。

我們這次一起看兩本書,看完後再交叉討論,也是給好好一個新的嘗試,讓他進行跨文本的比較,讓他稍微感受一下兩個故事的相同與相異。咪咪先講了號稱「把愛的真諦闡述得最精粹的圖畫書」--《活了100萬次的貓》,很仔細地講過一遍,照例講到虎斑貓抱著死去白貓大哭那裡又鼻酸紅眼眶,隨後講了《被生下來的孩子》,咪咪邊講邊觀察好好的反應,覺得《被生下來的孩子》似乎比較好理解,可能主角同樣是小孩吧!講完之後,開始跟好好討論這兩本書。

「為什麼虎斑貓抱著白貓一直哭?」
「因為白貓死了。」
「那為什麼白貓死了他會哭呢?」
「…」

「好好你很愛我跟把拔對不對?如果是我們死掉了,你會哭嗎?」

「會啊!」
「那你知道為什麼虎斑貓會哭了嗎?」
「因為他很愛他。」

好好一剛開始回答不出來,咪咪發現他似乎不太能理解虎斑貓的愛,所以把情境轉換,直接套在他身上,讓他試著同理虎斑貓的感受。雖然好好現在已經很能辨別別人的情緒,有時也能做到同理或情緒同步,像是他會安慰讀繪本讀到哭的我,有幾次甚至跟著我一起哭。但目前這些僅出自於跟真實的人互動的反應,他還沒辦法同理故事中虛擬的角色。

「那個小孩為什麼突然想貼繃帶?」
「因為他看到小女孩有繃帶,他也想要有。」
「那你覺得除了繃帶,那小孩還想要什麼呢?」
「擦藥…」

「像你腳趾被櫃子撞到,不是很痛嗎?除了擦藥和貼ok繃,你還想要什麼呢?」

「呼呼〜」
「對,因為看到小女孩有媽媽抱抱安慰,他也想要有媽媽愛、有媽媽抱抱安慰他。」

這題卡關卡了好久,剛好他的腳被櫃子撞了一下,咪咪就借題發揮,引導他去連結自身生活經驗和故事情節,幫助他去體會書中角色的感受。

「書裡面哪個畫面有愛?」
「貼繃帶那裡和媽媽抱抱那裡。」
「那活了100萬次的貓裡面呢?哪個畫面有愛?」
「虎斑貓變成野貓自己躺在那裡、他跟白貓一起的那裡。」
「是喔,那虎斑貓自己躺著的時候,他最愛誰?」
「他自己。」
「那跟白貓在一起的時候呢?」
「最愛白貓。」

對於好好會說虎斑貓躺在那裡看起來有愛,咪咪著實感到意外,不過他說的沒錯,虎斑貓確實很愛他自己,這也是一種愛。當了媽媽以後,真的很容易忘記自己。

「媽馬,那個小孩不是最後才被生下來的嗎?為什麼書名是《被生下來的小孩》不是《沒有被生下來的小孩》呢?」
「嗯,你覺得沒有被生下來比較好?還是被生下來比較好?」
「雖然沒被生下來很開心、很自由,但我覺得被生下來比較好,因為可以吃東西和睡覺。」
「所以作者的想法可能也跟你一樣喔,他應該也是覺得被生下來比較好或是比較重要,所以他把書名取作《被生下來的小孩》。」

好好能問出這個問題也算他厲害,表示他不是只有單純沉浸在故事裡,他已經有意識到故事寫作上的起承轉合了,我們往賞析的路上邁進了一小步。其實命名和下標題本來就是很難的事,目前只要讓他知道標題都是寫重要的東西就好了。

「媽馬,為什麼虎斑貓遇過那麼多主人愛他,但他都不愛,他只愛白貓呢?」
「…可能他覺得白貓最漂亮吧!
就像你說你會選我當你媽馬,是因為覺得我最漂亮,所以就選了我。虎斑貓可能也跟你一樣。或者,因為白貓是白貓,而虎斑貓就是愛這樣的白貓。愛有時候也沒有為什麼,就像我愛你、你愛我一樣。
「…媽馬我覺得累了,我想睡覺了。」
「晚安。」

這個問題實在不好回答,因為愛情本來就沒什麼道理可言,對好好來說還太難理解吧!媽馬也只能先解釋到這裡了。

這次的讀後討論,其實延續了好幾天,咪咪問了好好很多問題,從一問一答中引導他去回溯書中的細節和引導他的思考脈絡,上面的對話僅節錄我們討論的一部份。讓我驚喜的是,好好也主動問了我很多問題,從他的問題中讓我知道他目前的理解程度,裡面不乏「這我不是解釋過了嗎?」的問題,不過咪咪提醒自己「不能罵」,可能他真的還是不懂,需要我換個方式說明。整體來說,這次的討論咪咪很滿意,有點像我所期待的賞析意見交流的樣子了。 


親子共讀小技巧:用孩子的經驗培養同理心

孩子的「同理心」自兩、三歲開始逐漸出現,直到六歲才能發展成熟。對於尚在培養同理心的幼兒來說,家長平常以同理的態度與孩子互動,重視親子間情感交流,亦可從生活經驗中教導孩子認識自己和他人的情緒,為孩子的同理心打下良好基礎。咪咪常藉由繪本跟孩子討論主角的感受,結合他自身的經驗讓他練習換位思考,隨著主角喜怒哀樂,增進對故事的理解。而且,被故事感動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希望孩子可以早點得到這樣的幸福。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三好咪我是咪咪,育有三貓和一子,人類的那位小名好好,他是我親子共讀的起點,從六個月大到現在。因為愛,我們讀;因為讀,我們愛。喜愛繪本,想留下我們親子共讀和生活共筆的記錄。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親子共讀《我的下雨天》

親子共讀《點和線大變身》

親子共讀《河馬波波屁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