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Jing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讀書人的體面

Jing
·
連日來焦慮不安,懷疑是一個無形的玻璃小尖刺造成傷口,久久未癒。

左手食指第二個指節,連日來隱隱作痛,前幾周產生的傷口,越來越嚴重了。

原以為是割傷,現在懷疑是曾經打破的玻璃瓶碎屑卡在指節中,被遺落角落的透明尖刺,僥倖的沒有被清乾淨,直到被不死心的某次清潔哩,終於被抹布帶起,不甘心的尖刺持續躲藏,直到趁著某次擰抹布的時機,用力的插入無辜的皮膚裡。

一定是這樣的。

這麼多的細節,在還沒有詳盡推理就直接湧入腦中,基本上他完全相信了,因此這幾天只要有機會他就會像是擠痘痘般,想要把玻璃碎片擠出來,但傷口只會勉強的流出些微組織液,有點敷衍,又有點像是好像在說拜託放過它們吧。

又幾天過去了,傷口不僅沒有癒合,反而更加的腫起來,隱隱泛著熱。他開始感到一種輕微的刺痛,像針尖一樣細密又持續,時不時攪亂他的專注。

暗暗嘲笑自己,這樣的小傷就去找醫生,未免太失讀書人的體面。更何況他的行程排得滿滿的,為了這件事就要特別跑去找醫師報到時在有點可笑。


然而,他發現自己的腫得有些難以彎曲,感到一絲不安。那種不安不僅來自於生理上的異樣,也來自於心理上的掙扎。這傷口面積很小,真的需要醫生介入嗎?他覺得這只是小題大做。因為這麼微不足道的事去診所,他是否浪費醫療資源,顯得太過貪生怕死?

他上網搜尋了幾個關於打開傷口的的答案。

試了幾個,泡在鹽水、熱水、小蘇打水、滴精油,手邊有的工具他都用上了,卻不見任何捆擾他的兇手跑出來,而傷口仍然頑固的在原地裡,絲毫沒有要好起來的意思。怎麼會這樣?他留意到,農場文章的辦法裡清一色都是建議被刺到後24小時才有效。

他覺得自己一個讀書人居然誤信了這些無稽之談,正經八百的研究如果真的要投醫的話要掛哪一科的號,皮膚科說是外科的責任,但掛外科就想到手術,又不安了起來,外科診所會不會被誤會要做整容,還是去個簡單的藥房,但又想到某次受傷去藥局買藥,藥師的冷言冷語「一個大男人怎麼這麼不小心,連自己都照顧不好呢?」讓他心裡又受傷了。

在查找過程中,他還是想要用科學的原理來治療自己。他想起了過去衛生教育課的護理常識尖刺如何處理,他想念學校裡總是保健室尋求協助,去公司的保健室實在太丟人了。又想起生物課說的,人的角質會逐漸新陳代謝的,他相信他逐漸壞死的皮膚會被新的皮膚給取代,有一天尖刺就會隨著老去的角質脫落的,人又不是蛇,要好久才會蛻皮,很快的週期就會完成對異物的更新,漸漸地又說服自己沒甚麼,再多觀察幾天吧。

可是一旦靜下來,腦子裡開始辯論: 「這不過是小傷,過幾天就好了。」 「但如果是感染呢?萬一是破傷風,甚至敗血症?」 「別誇張了,你又不是第一天受傷。」 「但如果……」


到底,審判傷口的還是日益嚴重的狀況。

體面是什麼?是面對風險時的冷靜理性,還是自欺欺人般的不屑一顧?是維持外在的從容,還是保護內在的安全?他發現,自己習慣將忍耐和無所謂當作體面的標籤,卻忽略了背後的恐懼與逃避。

像是給了他一個清醒的耳光。他合上手中的書,決定去看醫生。


夜色越來越深了,他平日裡去的診所已經打烊,他鬆口氣般,畢竟熟識醫生的眼神他承受不住,沒來由的,他就是害怕,日後有甚麼其他的醫療需求,醫生看到過去的就醫紀錄,阿就是那個以為自己手上有尖刺的患者又來看感冒了。

地圖裡出現了一間新的診所,而且離關門的時間還有半小時。

他覺得自己有有救了,但像是賣弄一般,他用著許多博學多聞玩笑跟著護士打情罵俏,填寫著初診資料,用著過分誇張的言語掩飾內心的不安。他觀察著空無一人的診所,他心想,手指的存亡,就交給這個潔白的空間了!

填完資料,很快地就被領進診間裡,他左手一直保持的相同的姿勢,醫生仔細檢查後,沒有看出任何小針刺的跡象,滾動清理了傷口後,醫師判斷是發炎了,吃幾天藥再觀察看看,建議不需要戳破傷口檢查是否有異物了。

就這樣嗎?他心想。

「真的沒有尖刺嗎?」他問「不管今天有沒有挑針檢查傷口都要吃藥嗎?」白髮蒼蒼的醫生點點頭,對,只要感染最快就是吃藥,細數了過去無數個手部被細小物品刺破的診療歷史,「原來不只我一人啊...這個案例很常見嗎?」醫生再次點點頭,他實在太想打開這個疑惑了,好想知道,糾纏他好幾天的兇手長甚麼樣子,「醫生我想打開看看!」

醫生慎重的戴手套、消毒,慎重的挑了幾次甚麼也沒看到。

「你怕痛嗎?」護士像是聽到甚麼可以發揮的案例,馬上跑過來也想挑挑看「醫生要是病人不介意我用鑷子夾夾看」他用力的點頭感到欣慰,有人對他連月來的苦痛如此在乎,真的是太好不過了,護士挑過了一層又一層,仍然沒有任何收穫「真是可惜,皮都被挑起來一層了,還是沒有找到」護士花了一陣功夫,細細地翻找終於放棄。


恍惚中,他好像看見了那個透明的小尖刺,就隨著他的死皮離開了他的皮膚。

走出診所時,他的左手包貼著簡單的OK繃。他突然覺得輕鬆了許多,像是解脫了一個無形的包袱。他抬頭看著黑壓壓的天,忽然笑了出來。

「這樣的小傷如果處理不當,的確有可能感染,甚至造成更大的問題。」醫生又講了幾個病人惡化的案例,貪生怕死,或許才是真正的體面——因為它源於對自己的責任,而不是對他人眼光的苛求。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