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Day1-關於孤獨
昨天剛報名完七日書活動,今天是第一天也是第一次寫。動筆之前有大略看了一下題目,第一天的關於孤獨,我本是想這對我沒有什麼問題,一個人搬家、一個人吃飯、或是一個人過年,不會覺得很淒涼什麼的。活到現在過了30歲門檻,更像I人,不一定要人陪,也不見得需要人陪。
但以前不是這樣的。國高中時期,內向怕生,急需有朋友陪伴,不擅長social的情況下,朋友通常一二個,形影不離。大學後跟室友一起行動,上課、吃飯,原本以為可以比照國高中模式這樣,但完全背道而馳。我一直記得,跟室友們一起回到宿舍,因為某些事情我比較慢(落在他們後頭的意思),我以為他們會等我,結果是頭也不回地自行上樓,也不會問你怎麼了,發生什麼事之類的。
那是我第一次覺得孤獨,好像被拋下一樣。
我自己站在樓梯口發愣了片晌,直到確定室友們都沒有人回頭後,才自己落寞上樓回房間。這聽起來是小事,但對當時的我簡直像天塌下來一樣──原來沒有人會在乎你,即便把室友當朋友一樣。
徹底依賴自己是大二那時,因為打球扭傷腳無法走路,有時候需要人家攙扶或幫忙。當時的室友(跟大一不一樣)就說,你可以叫你的朋友來幫你呀,言下之意就是:我雖然是你室友跟你同住,但我沒有要幫忙你的意思唷呵呵。因為扭傷跟保健中心借了拐杖,某天想拜託大一室友(沒有同住,但還是比較熟絡)協助歸還,對方只回了一句:我不要,保健中心很遠,你自己想辦法(大意是這樣),說完就轉身離開。同樣的反應,我又是傻愣在原地,對於朋友的信任徹底瓦解,最後我自己走去保健中心歸還拐杖,駐校護理師還問我,真的要還嗎?我看妳走路還一拐一拐的,我只是擺擺手就道謝離開。
從極度依賴友人到只靠自己的過程是孤獨,甚至是孤寂,因為必須重新適應生活模式,怕生的個性,慢慢修練成人人都好,都能談上幾句,但沒能深交,也不會想依賴誰,更不會想特別找誰。雖然現在有伴侶,但很多時候很想一個人靜靜,一個人的空間,跟自己獨處,長時間處在同一個空間反而覺得有點膩。可能真的太像一隻貓了吧,不想被打擾,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看一本書,好好寫作,這樣就已滿足。孤獨一詞聽起來很像貶義,但對我來說沒有甚麼不好或不妥,一個人不見得是被拋下,更多時候是自己的選擇。還沒上大學的時候,我哥曾轉述他朋友說的話:可以一個人生活,也沒關係,當時還沒悟到怎樣的一個人生活,上大學、出社會,好像才能體會更多什麼叫自己一個人。
孤獨的最高境界,我想是已經過了吧。我常開玩笑說我沒朋友,因為強者不需要朋友,當然是言過了,只是相比會social的伴侶來說,真的等同沒朋友──不會主動聯繫,也不會有人找,唯一會互動的只剩下寫作的同好們吧,五根手指頭就能數出來的數字,當然更多時候才是都自己單打獨鬥,還真的不會交流什麼。一個人,我早已適應這樣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