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閱讀|證詞|女人的相互監控與規訓,「你」會怎麼選擇?

陳伯軒
·
·
IPFS
·
「如果是我,我會怎麼選擇?」是選擇與理念一起死亡,還是留下一條命以待來日?選擇雙手潔淨的死去,還是走向無辜者鮮血鋪成的復仇之路?

穿越了34年的光陰,《證詞》(2019)終於作為《使女的故事》(1985)續集被出版。在這中間,女性的地位在全世界範圍都有所變動,而更多探討女性身分的書籍也不斷出現,2017年開始#MeToo標籤開始被使用,女人彷彿擁有了對於自身身體、社會經歷、女性歷史的話語權。但也揭示了,即便在這個21世紀,女性依舊在性暴力與權勢性侵等問題中掙扎。

而這本各界翹首以盼的續集,也跨越了半個甲子的時光,終於現身。此刻女人們依舊在許多世界上的角落,為了生育、扶養、身體權、薪資平等上奮鬥,彷彿無休無止的戰爭。

尤以近幾年不論在美國、台灣社會都有企圖在女性生育權上指手畫腳的疑慮,而美國德州更在2021年通過《德克薩斯心跳法案》,強制推翻了過去舊有的,對女性相對友善的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1973年),甚至所有「人」,連你家隔壁毫無關係的鄰居都可以以這條法案「檢舉」你,連帶醫生、醫院櫃檯的接待員、護理師,乃至於開車接送你往返診所的人都必須附上連帶責任,而這位「檢舉人」甚至可以獲得獎金?!

難道女人的身體、女人之餘生育不能自己做決定嗎?

當任何人都可以對女人的子宮,女人的行舉做出干涉,那麼《使女的故事》書中的場景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我很喜歡作家V太太對於《證詞》的說法:

「《證詞》是一本希望之書,並不是因為它描繪了一個多麼順遂的革命或光明的未來,而是它帶我們看見,生命的裂縫裡,只要我們仍有語言、仍願訴說,我們就可以開出花朵。」
(引自《在生命之裂縫處,開出一朵花──V太太讀《證詞》》,文章網址附於文末參考資料)

證詞》一書的確帶有一種罕見的希望象徵的意義,在閱讀完本書後,彷彿書中的保守國度《基列國》將會崩塌(的確也崩塌),而女性將會因此獲得解放的感受。

本書不同於前作《使女的故事》,專以奧芙弗雷德(Offred)為主視角進行書寫,而是抽換地以三個不同主角輪流進行故事敘說,分別是基列大主教之女「艾格妮絲」、生長於加拿大的青少女「黛西」,以及前作已經出現過的「麗迪亞嬤嬤」。

三位主角分別同一個時空中的不同地點,以各自成長的觀點說故事。

用艾格妮絲的眼睛看見基列國的社會制度,以及女性在社會中的分工
以黛西的視角,我們可以窺見基列國立國後的十多年間,國際社會的變化,及外界是如何看待一個極盡苛刻、保守的國度,甚至知曉外部組織是怎麼在這段期間透過滲透、救援的方式援助基列國女性;
而麗迪亞嬤嬤則自白他對於這個恐怖國度的「貢獻」,以及他怎麼在這荒謬國度佔有一席之地,最終渴求顛覆這恐怖政權,而她也將揭露這個國度是怎麼被建構的,女性又是如何在女性協助下被宰制。

如果說《使女的故事》像是一個在恐怖國度的孤島,藉由一個點來了解世界,續作《證詞》就是在透過三個女性建構這世界的不同面向,更透過故事的堆疊、彼此的聯繫而織就一張綿密的網,把整個世界觀交代得更為清晰。

Photo by Pavel Neznanov on Unsplash(https://unsplash.com/photos/27hlfGk0FxY?utm_source=unsplash&utm_medium=referral&utm_content=creditShareLink)

從本書中,你可以窺見書中社會女性的「被分工」,不同的種類的女性在男性宰制的社會中彼此牽制,藍色衣衫的大主教夫人、綠色衣衫的低階女工「馬大」、褐色衣衫肩負女性管理責任的嬤嬤,還有象徵小女孩如花似玉地穿著的粉紅、白色、紫紅衣衫,最後則是身著血紅色的使女。

每一種女性都被分類,每一種類的女性都有所謂「責任」,而所有的規訓責任則都落在女性自己身上,嬤嬤們擁有對於女性幾乎所有的支配權,管理這些女性將會如何被配對、使用,有時候即便連男性都無法介入。

而這樣看似很大的「權限」,卻巧妙暗喻了現實世界中的女性權力往往都是藉由男性而「被賦權」。雖然在國家建立之初就已經互相談妥條件,但在故事發生到尾末的時候,大主教卻完全不顧協議地直接干涉女性自主、男性不可闖入的規約。也巧妙地諷刺了女性的權力在被賦予的狀況下,即便看起來多麼穩固,都有可能在男人的一念之間崩塌。

但回過頭來,其實本書中最讓人難過的,並不是男性如何踐踏、不守信用,或利用既得利益來強勢執行規則,透過各種方式分類、規範約束女性,藉以維持自己的優勢地位,而是在這受壓迫、分化的社會中,女性之間的「團結情誼」是否真的不可能?

如果女性必須彼此傷害才可能在這樣的亂世中生存,那麼有人被迫得成為地位最低下的使女,那麼是否就有人自願成為協助體制控制女性的「麗迪亞嬤嬤」呢?

也許我們都不想,也會因此而唾棄這些體制的協助者,但翻閱書中麗迪亞嬤嬤的故事,卻不免對她的遭遇感到同情,不免對她的選擇感到同理,我更會想問自己:「如果是我,我會怎麼選擇?」是選擇與理念一起死亡,還是留下一條命以待來日?選擇雙手潔淨的死去,還是走向無辜者鮮血鋪成的復仇之路?


最後,我會說本書《證詞》是一本作者瑪格麗特‧愛特伍,經歷34年後淬鍊而出的經典之作,如果說以反烏托邦類型的書籍來說,作者更交代了完整的設定,幫前作稍嫌單薄的世界觀敘述得更加完整;而對於女性文學來說,更是在很多細節上都巧妙地影射了這個真實世界,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可以檢視自我、檢視這個社會。

是一本純粹閱讀也可以感受況味,女性主義者也可以從中有所收穫的一本好書,誠摯地推薦。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瑪格麗特·愛特伍
  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MeToo
  3. 美國德州墮胎法:拜登政府起訴德州 《德克薩斯心跳法案》爭議何在?(BBC中文)
  4. 在生命之裂縫處,開出一朵花──V太太讀《證詞》(九歌)

(以上網路資料檢索日期皆為2022/5/2)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陳伯軒喜歡文字,熱愛閱讀。怪癖是買了新書之後會一邊嗅書本的味道一邊吃吃竊笑。 聯繫方式:boxuan0531@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七日書(8)我的(不)完美人生
7 篇作品

自由寫「七日書」|一月十二日:我只是接受而已

自由寫「七日書」|一月十一日:直到滿意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