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樣看林奕華那樣看《三國》
What is success?
非常林奕華的《三國》顛覆傳統用女生演繹男人的故事,對照現今男人將變回男孩,女人將成為男人的世界,實在饒富深意。女人要主導未來,要學習如何成功,首先便是去掉一切女性特質如包容、忍耐、感性、關愛、溫婉、細心,將自己變成男人,所以戲中的學習者(學生)全是女性,學習的對象(老師)全是男性,學生不再是為讀聖賢書而來,她們是為學習謀略而來,因為她們都渴望成功。
甚麼是成功?成功便會快樂嗎?會給他人帶來快樂嗎?如果不,人為什麼一定要成功?為了成功,弄得精疲力竭,值得嗎? 做一個不成功的人,不行嗎? 走出劇院後,一直在想這些問題。
捉放曹
第一天上課,關羽說「我什麼也不要,我只想要一個家。」家代表情感,老師(男人)沒有這個東西,沒辦法給她一個家,關羽得不到她想要的,她開始不耐煩,不再尊重她的老師(男人),女人得不到她想要的情感,男人得不到他想要的尊重,或許女人跟男人的戰爭便是由此而展開的。如果開始的時候,男人學懂承擔,女人學懂尊重,歷史是不是會改寫?女人也許便不會那麼熱切去追求謀略與成功,男人(說書人)也許就不會只是旁觀,甚麼也沒能參與。
衣帶詔
葉麗嘉飾演的漢獻帝和背後操控的韋以丞,兩人演繹配合得天衣無縫,好有感染力,令人深深感受到被困與不自由的悲哀,相信台下好多觀眾(特別是年青人)很有共鳴。看到這裡,讓我想起一個醫學教授的訪問,他說教學中令他最悲哀的事,是看到好多同學選讀醫科是因為父母的安排,而不是因為喜歡或理想,父母為子女鋪排好一條「康莊大道」,讓子女跟著安排走,表面看來人生無疑是比較平穩及舒服,但是快樂嗎? 某程度上,這些醫科學生的命運跟漢獻帝沒有多大分別,他們的身體雖然沒有被挾持,可是心卻已被挾持,困在一個「美好」的未來,誰也不願冒險走出來,因為冒險需要付出代價,行動會辛苦。大家都說漢獻帝笨,所託非人,但是我卻很佩服他有改變現狀的勇氣,他無疑是一個很勇敢的人,憑這件事,我是蠻喜歡這個生不逢時的Sandy。
關於弱智兒,戲中說他們永遠都快樂,其實弱智兒只是智力比較低,他們不是傻子,他們也有喜怒哀樂,有情緒的。我有種感覺,弱智兒似是上天派下來的天使,他們來這世界是為了提醒我們有多麼的幸運,令我們醒覺及珍惜一些我們擁有但看似平常的能力;另外,我也想說一個有關弱智兒的故事,是會有點「離題」啊,我認識一對夫婦,擁有高尚並受人尊敬的職業,人生本來十分美滿,直至女兒出生,因為女兒是一個弱智兒,女兒對夫婦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不過也是因為這個女兒,令這對本來高傲的夫婦學懂了一些從前他們不懂得卻是彌足珍貴的東西,是忍耐、體諒、謙卑和愛。女兒今已二十多歲,外表是有點與我們不同,個性活潑開朗,主動熱情,喜歡幫助與照顧別人,活脫就是一個安琪兒。曾在街上遠遠看見他們一家,女兒走在父母中間,一家人手牽手邊走邊談天,世界因他們變得溫暖,在他們之間我看到關懷與愛,是現今很多家庭都缺失的東西,擁有一個低智力的女兒,是幸還是不幸呢?人生的順境與逆境,最終是幸或是不幸,完全取決於你對事件的態度,相信我,持著好的心態,壞事終究可變成好事,反之亦然。
三顧茅廬
「做任何事,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才叫做堅持。」劉備能放下身段與面子,不怕失敗與被拒絕,三顧茅廬,堅持去追求他想要的東西,真的好難得,這也是我唯一喜歡劉先生的地方。堅持,需要毅力與勇氣,如果事情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你會否願意堅持下去?我們都曾經有這股毅力和勇氣,只是大家忘記了,還記不記得小時候是如何學行的?幼兒學行時都是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又再跌倒了,大力吸一口氣,努力地又再爬起來,像是要將一切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樣子,從來不會將跌倒放在心上,態度專注且堅定,我們是甚麼時候開始忘記了這份堅持?人長大了,反倒容易放棄,選擇逃避,只因不想面對失敗與被拒絕。
放棄只需走回「從前」,堅持卻需要付出去開創一個未知的「未來」,所以好多人因而卻步,「堅持」雖然是這樣的不容易,不過為我們珍重的人與事,再艱難艱辛還是非常值得堅持下去。
舌戰群儒
「孫權問:我這麼年輕心態就已是秋天了,這樣好嗎?孔明答:秋天過了,春天還是會再來的...讓它不來也不行。」我也曾經待在秋天裡以為春天不會再來,後來發現春天之所以沒有來,是因為我遺失了一樣很重要的東西—Passion。熱情是來自對生活有所期許,對未來有所期盼,而會對未來有所期盼的人,必然是一個自信的人,清楚自己想追求什麼。孫權缺乏自信,不清楚自己的價值,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因此對一切人與事失去熱情,美色、美食、華衣、美景以及一切新奇事物,全都不能引起他的興趣,他迷失在自己的秋天裡,這和現今沉迷打機、上網的年輕一代很相像,他們迷失在網絡世界中,放棄其他娛樂,甚至放棄與人正常社交的興趣,世界變得很小。
孔明提出結盟以抗曹,為孫權帶來「未來」,令他對未來有所期盼,引起他對生活及自己的興趣,所以他最後笑了,因為他知道春天好快而且一定會再來。希望你相信,不論是甚麼年紀,只要仍有熱情,春天是一定會再來的,你讓它不來也不行喔。
三氣周瑜
「我沒有朋友。」周瑜被這句話氣死了,由此可見他是多麼的重視朋友,但是朋友偏偏都遠離他。周瑜是個可憐人,他自卑,自我價值低,因為他只懂用外在的東西去衡量人生的價值,像每年收到多少張的聖誕卡,生日派對有多少朋友到賀,以此等表象去衡量友誼,衡量自己的價值,忽略了一些很重要卻不能用眼看到,必須要用心才能感受到的東西,難怪找不到朋友。周瑜重視朋友,可是他只找能力比他低的人做朋友,大概跟他非常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有莫大關係吧,以他這般聰明優秀,低能力的人一定喜歡跟他做朋友,他因而可以永遠做朋友中最特出最優秀的那位,大家都奉承他讚美他。
可是,這些人不是真心朋友,交朋友不是看外在條件,真誠及信任才是交朋友最重要的條件,真正的朋友能交心、分享與信賴,都市人物質豐富,心靈空虛,我們其實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的人更加需要真正的朋友,總覺得周瑜跟孔明是可以成為好朋友,甚至是知己,可惜一個鋒芒太露,一個又事事要爭第一,大家各不相讓,如果其中一方,能多一點謙卑與體驗,他們應該是對很好的朋友。
斬華佗
「你殺不死我的,因為我只是你的幻想,是你幻想的朋友。你殺了我會死的只有你自己。因為你殺死的是你自己的幻想。」華佗是最明白曹操的人,唯一沒有離開他的朋友,卻是他自己的幻想。為何要殺死世上最了解自己的人,因為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不想面對自己的失敗和弱點,所以寧可讓一個本來可以救自己(救贖)的機會死去,看著曹操及華佗最後相扶離去,很悲嘆。諱疾忌醫,殺掉醫生,這樣就可一了百了嗎? 頭還是會痛,人還是會失眠,再可怕的自己或病痛,都需要勇氣面對,才能有被救治被完善的一天。
很喜歡這場戲,除了因為它的深義外,另一個原因是演員的演出太精彩。周姮吟一人聲演兩角,與謝盈萱無言演繹的相互配合,一黑一白,表達一個人內心的爭辯與矛盾,令人看得心酸,很「痛」的一場戲。
空城計
司馬懿不怕沒有朋友,因為她不是為交朋友而來,她是為學習成功而來的。司馬懿喜歡在一旁觀察,看到有用的東西就學習,她不參與也不投入其中,所以她沒有恨,因沒有愛過。對於愛,她可以選擇給或不給,永遠站在安全與不敗之地,為了成功,不怕最後一個人走。
看著台上這個冷漠孤獨的人,像中了一箭,害怕又震撼,因為我發現我有點像她,「I am not here to make friends, I am here to learn to be successful」。好年輕的時候,參與了一個內部競爭非常激烈,人事宇宙複雜的團體,沒想過爭只想好好學習,可是背脊仍然中滿箭,有時候你的存在已然就是人家的障礙,心灰意冷之時曾說過「我來這裡是為學習的,不是為交朋友」,用冷漠與身邊一切保持距離,錯過很多寶貴的東西,幸好最後不是只剩下我一個人,經過好多年經歷好多事之後,由了解和體諒,我們一幫人又奇蹟地做回朋友(慶幸還有機會)。因而我很明白司馬懿,她的冷漠是為了保護自己,不想受傷害,不過我更明白這種過度的自我保護,會令她錯失人生中很多珍貴的東西,比如愛,不懂愛人也不懂愛自己,給你成功了,成功反倒是一種對自己的懲罰。因為成功了,沒恨也沒愛,也沒有人會記得她,司馬懿是個可憐人,她比任何人都更需要愛、更重視愛,只是越想得到,心𥚃越害怕,唯有與愛保持一個距離。
舞台動作設計
這個作品裡的舞台動作設計很特別,尤其是戲開始時演員在台上的走動,好像舞蹈,好有氣勢,像行兵布陣,有種逼逼迫人的感覺,像是預告即將開展的爭鬥。其後演員開始不規律的繞圈子走、奔跑,時前時後,像在追趕甚麼似的,跟都市人的生活很相似,大家每天都在忙,像追趕著甚麼很重要的事情(事實是自己也不太知道在追什麼),從來沒想過停下來,生怕一停下就趕不上,所以只得麻木地隨大隊繞圈子跑,看似身不由己,其實是放棄選擇,多麼悲涼。演員們真的很棒,那麼複雜多變的舞台走位,表現流暢又緊湊,演員們之間的互動好有默契,節奏拿握精準,非常喜歡這部分的演出,為觀眾帶來無盡的想像空間。
最後
最後當然要說《最後》,如果演員是身體,劇本是思想,那麼這首歌就是靈魂,詞寫得實在好,詞簡意深,配合動人的旋律,是一首會走進你我心坎裡的歌曲,演員們天籟歌聲,也是功不可沒的。現場演繹怎麼可以這麼好?
「誰會笑到最後,誰被記住最久,誰不怕一個人走,誰就來到天盡頭」,不管你在世時是如何的叱咤風雲,權傾一時,富甲一方,到最後都要一個人走,成為歷史的一部分,誰會記得你我他的存在?人不在了,是否就代表不存在?
想起一個小說作家跟他富有的商人兒子的一段對話,兒子對爸說:「我比你成功,我三十多歲已可退休享樂了,賺取的金錢大大多於你一生苦苦不倦爬格子辛苦得來的。」作家爸爸回答道:「你只是個小富翁,我是大作家,我們死後,誰會被記住呢?」兒子語塞,因爸爸說的都是事實。
人走後,唯一會留下,被記住的,是精神。歷史中,好多忠臣義士,偉大的詩人、作家、音樂家、科學家、哲學家、文學家與舞蹈家,他們的事蹟、作品、高尚的情操都被我們一一記住了,永遠留在人間,在我們心裡,人是走了,精神卻永遠長存。林奕華的作品,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焦慮、不安、脆弱與冷漠,同時亦讓我們認識到「勇氣」對人的重要性,他的作品將會留在觀眾的心裡,被大家永遠記住。
「誰在誰心裡逗留,誰就是誰的宇宙」我們都是一個人來,最後一個人走,但是,當中你來了,逗留在我心裡,我會永遠記住,到盡頭的盡頭,最後的最後。《三國》是林奕華導演作品中,我最喜歡最深刻的一部,希望這部精彩作品能有機會讓更多的觀眾欣賞到。
寫於壬辰年十二月初九大寒(2013年1月20日)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