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減少無聊與痛苦
在九月七日書最後一篇談心理健康,有引用叔本華的話,因最後一篇期限內交稿覺得未暢所欲言 ,今天再來講講。叔本華是這麼說的: 人生像鐘擺一樣,很多人在無聊與痛苦的兩端不斷襬盪,脫離不了。需要思想的改造,要減低欲望痛苦就會減少,多做豐富精神的活動人生就不會無聊。
雖然叔本華已開示的很清楚,減低欲望痛苦就會漸少,但每個人的經歷不同不見得都適用。回憶小學時初中是要考的,因為是升學班考試考90分老師照常要打,鞭子打在緊握的手指頭上的痛至今想起來仍有感,哈哈,心理諮商所謂的童年陰影這個也算嗎? 其實應不算的,應是一生會反覆出現的童年痛苦往事如爸媽吵架甚至家暴才算吧。所以不是我欲望太高想考100分,而是在時代的洪流下,我這小卒子只能隨波逐流,在父母的期待下去做本分的事,老師也只是做他本分的事,在允許體罰的年代盡他的本分,所以這樣想就會釋懷了。長大後,大家都會經歷慾望達不到的或大或小的痛苦感,忘掉慾望痛苦就不見了,也是極其自然的人類內心自我保護功能發揮。但是身處資訊爆炸的二十一世紀網路加電視大量傳播世代(年輕的看網路年紀大的看電視),反覆出現的資訊更容易觸動人心的慾望與不滿足感,也就造成內心或大或小的痛苦。
如何避免與減少慾望達不到的痛苦呢? 哇,這是專家才能完整回答的問題,我無法回答,我只能分享我的經驗。我來舉一個我面對身心痛苦的經驗,就是我心臟因心律不整曾進行電燒手術,手術5個小時,結束後進加護病房8小時才轉入普通病房。我的慾望是想有效改善病情所以同意手術,手術過程只有大腿打大針放入導管有局部麻醉,手術全程意識世清楚的,過程的身體痛楚也是全程忍受(大約是五到六分痛的等級我還可忍受,有的人無法忍受會要求全身麻醉)。手術順利完成進加護病房8小時不能下床,第一次用導尿管很不順利,充分體會想尿尿不出來的痛苦。轉入普通病房才總算痛苦減輕,擔心手術不成功的心理煎熬也才算放下。整個住院過程經歷大大小小身體的痛苦與心裡的擔心煎熬之痛苦。
我在這痛苦過程悟出一句話反覆自勉,身心痛苦也相對減少,那就是:
痛苦終究會過去,終究會恢復正常!真的這樣想身心就慢慢放下了,痛苦也可以忍受了。這就是我面對痛苦的親身經驗,希望可以提供參考。另外一次經驗是工作上碰到一件分配的工作預計2年後由我負責進行為期兩年的工作,覺得無法勝任這個工作也排斥這個工作但又怕拒絕分派沒面子,憂心了半年還得到焦慮症,還引起頭暈與心跳加快的身體病症。在一次看中醫後雖改善病症,但焦慮的源頭不解決心裡的痛苦也就無法消除,後來單位進了一位新人承接我那個工作,身心才安頓下來,不再焦慮。由這兩個經驗,證明身心真的是互相影響,身要顧好才能安心,但反過來說心有時也要顧好才能安身,身心兼顧真的很重要。
至於減少無聊,叔本華說”多做豐富精神的活動人生就不會無聊”,會進馬特市的市民應當可以體會。引用”一隻會彈琴的貓”創作者對我心理健康一文的評論就可具體解釋了叔本華這句話,她說” 因為知道自己性格超級敏感,所以我會盡量去做可以讓我專注於喜歡的東西,忘卻外界,像是畫畫、寫小說,閱讀、玩遊戲、追劇等這樣就不會一直鑽牛角尖內耗自己了”。這其中,閱讀與寫作就是很好的豐富精神的活動,也都是我的最愛。
後記
叔本華講人生的兩重要元素是無聊與痛苦雖很認同,但他的背景是19世紀,身處21世紀的現代,人生的重要心境元素應該還由其他屬於這個時代特有的元素吧?有想到歡迎提出來說說。
我想得到的一個現代常有心境元素是”無奈”,正面面對的方式是”淡定”,也就是黃帝內經那句”恬淡虛無”。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