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奥斯卡王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看待近期政治动荡的另一个视角:跨国公司与人

奥斯卡王
·

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近期政治动荡所带来的影响。

工作原因,我常往来于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接触最多的是跨国公司的高管及各类专业人士。过去十二个月全球市场的波动与不确定性,让不少业内人士愈发焦虑。商业看似一个平行且超脱于政治纷扰的世界,但现实恰恰相反,商业与政治的盘根错节与相互依赖,在政治动荡时期,可以变成一个黑洞,轻易蔓延和吞噬本不甚相关的人或事

哦,这里说的政治动荡,既有香港“反修例”政治风波,也有中美贸易战的地缘政治对抗。


Photo by Straits Times


跨国公司的政治困境

无论你相信与否,跨国公司在中国活得还不错,至少比华为等中国企业在海外活得舒坦。尤其是财富500强及富时100企业,由于多年深耕中国市场,组织架构、管理团队、渠道及市场地位都已十分成熟,本地化也已臻化境。更多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把长期扎根中国的外资跨国公司视为本土公司。相较而言,中国企业出海也有些年头了,但不论是早期盛行的财务投资出海,还是有如华为、吉利一般的业务出海,出了中国国门,无论到哪里,都被认为是“中国公司”,而不是“跨国公司”或者“本土化的跨国公司”。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究其原因,当然有意识形态因素在作祟,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出海企业从未真正地、按照规律地在海外市场“本土化”。或者从一个更细思极恐的角度看,中国能够出海做大的企业,大小也是政府手里的王牌,难道你敢为了“国际化”和“本土化”把“全球重心”迁出中国?恐怕只是表露这样的想法,政治的小巴掌也会立刻扇你两下,联想此前的遭遇便是如此。

在中国内地,大型外资跨国公司大多已经完全适应了中国的政治语境,甚至在响应、呼吁与站队上玩得比不少民企和国企还溜。大多数此类企业都有完善的内部机制与专业团队,负责政策分析与解读、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沟通、政府与监管关系维护,从而保证在日常业务层面不陷入政治误区和陷阱。但即便如此,过去数年间,“入坑”或者“失足”的跨国公司也绝不在少数,像D&G陷入“辱华”事件,欧莱雅赞助“港独”艺人等,进入2019,在中美贸易战、香港“反修例”政治风波的背景下,“大坑小坑”陡然增多,联邦快递、瑞银集团、太古集团等等都无一幸免。你可以说这些公司是“老爷心态”,在地缘政治变局中缺乏敏感性和洞察力,但另一方面,政治的触角在局势动荡不堪的状态下,更像软体动物一样无所不及。大多数情况下,如果跨国公司抱着冤枉、中立,甚至坐山观虎斗的心态,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麻烦和漩涡,并失去抽身而出的机会。

没错,你要站队。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被“逼”站队,在中国内地,是政府在逼你;在香港,是民粹情绪在逼你;在美国,是特朗普用Twitter在逼你。而这时候,如果你想讨巧,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往往会被抓包并视为投机主义者。互联网与社交媒体所营造的政治话语对立、理性声音缺失与信息洪流形成的沟壑,更加剧了跨国公司的困境。

内地意识形态与民族情绪的微妙

相比较香港和美国,中国内地的政治氛围和政府取态,更值得玩味。

首先,内地政治治理机制的不透明,是长久以来让跨国公司头疼的事情。无论你与政府走得多近,与哪位“高官”称兄道弟,在目前的政治环境下,谁也没法在你遇到“严重问题”的时候给你保驾护航。但话说回来,政府的指引看似却非常直接和清晰——得看你出的是什么事儿。若触碰了“意识形态”的底线,你被弃马保卒不应有怨言;若涉及违背中国的“公序良俗”,或者出现人身安全事故,你应该自备替罪羊;但若事情发展成“群体性事件”,政府宁愿亲自介入,但,钱得你出。

中国的政府,是一个江湖,是一个市场,也是一个企业。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江湖上的三座大山是中央、地方和本土竞争对手。大家都有自己的靠山、通路和忌惮。当陷入严重的政治漩涡时,好在江湖和市场上有灵活的选项。

政府的政治手段千变万化,而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最大的牵制便是中国人民的“民族情绪”。内地政府深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也懂得管理和控制民族情绪的玄妙。互联网“防火墙”的封锁、民众理性思维的缺失、意识形态教育的强化,让民族情绪愈发地工具化,且有效。从策略层面而言,政府何时、如何激发“民族情绪”都是一门微妙的艺术,并且可以作为压倒性的战略武器使用,无论是2003年的反日游行,还是近期内地网民在香港风波上的强势话语,都是这一策略性工具的最佳实践。跨国公司在这个游戏中,并没有多少筹码,换言之,一旦政府启动“民族情绪”反制措施,跨国公司就会丧失主动权。

政治纷争下的人

政治动荡中,我们往往说要置身事外;商场上的人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真的处于政治风波的语境中时,我们往往低估了政治对人的情绪和心态的影响。一个朋友,常驻香港,就职于一家美资跨国公司,办公室里香港本地同事和外籍同事占了多数,内地同事显得式微。平日相处无间的同事,但在近期的香港政治风波中,完全变得水火不容。香港同事支持“反修例”的激进,另内地同事无法忍受;而内地同事的高高在上,让香港同事在工作中处处顶撞;外籍鬼佬可想而知,一面难做到中立看待,另一面只能暗自说声“I just wanna make fxxking money”。

办公室内的政治立场对立,给跨国公司也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挑战,如果处理不当,个人政治情绪的宣泄,只会像钢针一样,刺破公司业已建立的企业形象外衣。这些钢针,已经在伤及像星巴克这样的消费品牌。跨国公司一般会援引多元化(Diversity)和去政治化的立场,来缓冲甚至阻隔因为个人行为对企业组织造成的影响。而一旦个人具有政治倾向的行为被媒体放大和传播,最终还是要公司来承担社会的问责与质询。极端情况下,公司中的个人也会被问责甚至辞退,最终各方皆输。

我们无法要求每个社会人在政治风波面前,都保持冷静、理性,甚至超脱。但尽量地换位思考与独立判断,可能是缓解政治施压于人的最好方法了。

尤其当政治纷争演变为暴力对抗时,人难免会焦虑与恐惧,企业的管理者也在其中。但我始终相信,短期的无解,不代表长期的坍塌。也许这时候读读历史是最好的解药,明鉴不理性、偏见与仇恨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我们是否应该多想想未来、积极与包容。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