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向标 032 | 蛙池Wachi《哑牛》“互联网新文艺”的时代显影?

温带复调
·
·
IPFS
·
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谄媚,依靠“打工人共情”的姿态和概念而搏得成功。“东莞女工”与“小镇青年”(《小唐》)再次成为了被展现和被消费的景观,再次成为了人们满足自我想象和自我感动的物体。
蛙池Wachi《哑牛》

032

《哑牛》

蛙池WaChi
太合麦田

综评:4.0分


不是很妙阿森:4.0分

同名曲跟5Sing古风有区别吗?没有。蛙池乐迷在承认蛙池音乐性一般之后,吹蛙池的词作是最后的遮羞布。是这样的——蛙池的词差不多等于词作洗稿。也没有哪句抄了谁,论文查重都没问题的那种,就是一细读没有一个表达是新的表达,每一句都是说过的话、听过的话。

可能是我太爱共同体联结太替别人尴尬,尤其主唱还是女声,这种原创性上的投机取巧、虚伪的复读式的愤怒,同作为女性,我听起来更感到羞耻、窘迫、尴尬。

后生阿豪:5.5分

蛙池似乎对于作曲跟编曲没有过多的兴趣。成名作《河流》里面尚且有一些数摇的尝试,而这张正规辑的三首歌中,对于歌词的吟唱的处理,已经逼近数来宝的程度了。事实上,我严重怀疑用诗朗诵的方式去表现他们的歌词,都会比他们目前乐队的形式要好些。

蛙池的歌词并没有好到能让他们肆无忌惮地放弃在音乐性上面的苛求。即使是一张普通的民谣专辑,创作者也需要考虑歌词与和弦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个字的长短节奏。数来宝不是不可以数,但在无法与编曲有足够的化学效应下,如此地数除了会让听众感到恼人以外,更要命的是会传达一种不真诚感,而这种不真诚感对于想表现歌词魅力的创作者而言,是非常致命的。

当然,在歌词这个乐队的传统长项上面,蛙池还是有闪光的地方的。比如桃花岛就是“粉红”色的,登上以后果然是歌舞升平,我真自豪。或许放在几年前,这样的表达不算什么,但在当今的语境下,还能要啥自行车?

JoeZhan:5.0分

在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随时随地聆听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发行的(至少是大多数)音乐的现在,我反而越来越感叹于此地新乐队的视野之局限、养分之匮乏。以粗暴的第一印象来讲,这张EP里的三首歌曲就像“2010年代网红乐队套餐”:草东+告五人,华北浪革+海朋森,mla+万青;拙劣模仿的修辞乱炖更加衬托内在语汇的贫乏,“如此不讲究原创性让创作动机都可以被怀疑是某种投机”。

上面最后一句是我在豆瓣短评里写下的气话。我并不喜欢揣测创作动机(尤其是负面的揣测),但蛙池在已发行作品里展示出的创作状态的确反映了当下社交媒体场域中的城市青年日常:以二手经验和话语代替一手的生命体验,试图以“懂得多”掩饰经历以及想象力的空虚(所以《小唐》的在地感在专辑中显得难得的可贵)。这种“左派表演” 是创作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共谋,因此我不愿将矛头只针对乐队自身——蛙池成为“新晋网红”,是时代症候的显影。

liz16:4.0分

以低沉念白与“奋力”呐喊状为反差特点的女声主体,出身、语言及歌词所指折射出的地域标识,未脱“大学生乐队稚嫩生猛气”的朋辈语气,活跃舞台表现映射出“好蹦”标签下的livehouse片面倒影,“创作从模仿做起”的稚嫩词曲创作。从蛙池身上拆解出来的上述片段大多无可厚非,大抵是创作主体被刻板标签潜移默化后的外部呈现。但也诞生出一种近似于杂合子的形象或特质。早已被滥用的人声高低反差处理手法十分恰当地顺接了新乐迷的听觉习惯,女性的主体特征也有些许顺承“成功经验”的暗合之处与反抗/猎奇/偏好之处。在提供现实书写素材的基础上,地域标识还能产生一种避开“京圈”的选择优势。而朋辈身份则给年轻听众以”帮衬朋友生意“的推荐动力,还能生发出“先下手为强”“宝藏乐队”的迫切珍惜之情。一面以身体力行充当蛙池的注解人,一面以绝对乐观、主观之态包容所有青涩与不成熟并使他们与前辈齐名。在华语独立音乐被介入的外力撬开一丝裂缝后,大量名号为“新”的势力从裂缝中毫无秩序地涌入进来。蛙池同齐名的同辈乐队”顺应天意“般融入此现状——宛如事先就已铆合,恰到好处地以“好蹦”乐队之身份引荐新乐迷进入“好蹦”的新消费场景中。

当新势力顺着节目单或者小组推荐歌单逐渐进入此环境时,他们“生不逢时”地发现讨论“万青”等前辈文艺乐队的空间已被上一代或同代的篇章充斥与垄断。但新“乐迷”势力需要同样“新鲜”的力量展开争夺根据地、找寻话题靶标或锚定身份价值的介入性活动。此时,蛙池借由视频社交网站、豆瓣小组、网易云的“榜单”“标题导向性歌单”与关于现场“好蹦”印象的社交媒体可搜索式自发传播得以扩张。同他们的听众一样,大量浅表、乏味地吸取着“前辈”的符号与体验,不加思考地反映于遥远且未加体验的“当下架空现实”上。

一个持久的疑问:蛙池依靠的意象力量来自何处又指向何处?在此张作品中能找到些许“以偏概全”的答案——快速且幼稚的“缩写”。在当下言论环境中,“缩写”已成为一种毫无引申含义且极具自我阉割意味的手法或习惯,或是一种“五分钟看电影”的速食技法。然而在这里又被他们引申出别种含义,提取关键词般“浓缩”(浓缩到足以体现“传承”意味)前辈的风格、构思与意象,再用浅表且缺乏价值的写作手法表现出来。传承到的力量已被符号分解且稀释,肤浅获得的现实力量被“不管我懂不懂,只要这样做就有人夸”的想法支离破碎到空洞无比的境地。他们宛如利用深圳女工换取资历证明的孩童,在”成年人”富有远见的指引下得到关于证明关于口碑的绝佳凭证。此处相关过程无关音乐审美与品质,只关乎“好蹦"的livehouse文化传播与"简单"的下级学生乐队传唱体验。而新势力们借由"保持理智""独立思考″等口号参与到这场竭耗隐喻深度与力量的盲目活动中,完成群体的又一次“缩写”。

于是,另有疑问产生:蛙池是不是“恰逢其时”的受害者呢?作为一支正在创作道路上青涩地摸索的乐队,他们对此是否感觉无奈且无力呢?答案是他们的,又不是他们的。把外界的极端褒贬,文化场景的巧合施加与群体的盲目附和都变成大而化之的“外界”二字。又暂且把上文对“外界”的批判放在一边,答案从我之“外界”产生:蛙池——既得利益的受害者,新势力的互利共生体。

拖稿冠军怀疑互联网里没有真人:3.0分

《蛙池》这张专辑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赛博文艺创作方式——在脱离了语境与本体之后,全靠听众们的无限自我想象与自我感动来做阅读理解。所以拖稿冠军摸了一周的时间去仔细品评了豆瓣、网易云下的音乐评论,感慨喜欢蛙池的朋友们基础教育水平真不错,语文阅读理解和高考作文一定能拿高分的那种。

因为总有人把蛙池和万青的歌词文本相提并论,我们就先来探讨下二者。万青与蛙池的最大区别,便在于“我”的存在本身。从万青的第一张来说,在一段日常生活场景的我,“傍晚五点下班/妻子在熬粥”,到“住在我心里孤独的/孤独的海怪”的”“孤独之王”的“我”,万青的歌词文本通过“我”的存在,使其日常场景便具有了隐喻的意义,同时通过日常生活本身,使其个体意义的“我”,升华成了普遍意义上的“我们”。

而蛙池并非如此,他的文本里没有“我”,是“我们”—— 一种典型的反乌托邦写作范式,构建一个基于“我们/他们”的对抗性想象关系,形成一套“体制\权威\上层社会”的对抗与反叛性隐喻与话术(此种写作范式对国内音乐文本的最大影响者是PK14),这套范式非常好用和易于借鉴,朋友们可以翻开国内任何一只兵马司后朋乐队(可称为杨海崧的罪孽),同时,这套范式的优点也显而易见——简单和易于理解。但这种写作范式的普遍问题在于,他的隐喻与概念不仅脱离现代语境(拿60年前的反乌托邦文学来指示现代生活)。同时囿于蛙池自身创作的局限性和他们的主流听众目标,因此他们的比喻还脱离了文本语境本身(PK14相较于国内其他后朋做得最好的点也在于建立了完整漂亮的文本语境),因此,蛙池的歌词文本,就成了“你猜他猜我猜猜”的打哑谜,并只能依托一再的重复去不断强化概念本身。

因此,蛙池的歌词文本成了奇怪的缝合怪,基于反乌托邦的写作范式上不敢把“他们”写得太明确(这是主流观众们所不喜的),只能用万青的隐喻和象征手法来遮遮掩掩,也就难怪形成了文本的不和谐和不舒服感。隐喻要从语境中诞生,不被理解的象征无法构成表达,打哑谜与猜猜猜只能是自娱自乐与自我感动的滥情产物,这是一种极其糟糕的表达,以至于只有糟糕本身被精准地表达了出来(这也是为啥拖稿冠军不喜欢假假條的原因)。或者说蛙池及其爱好者们,创作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全新的文艺创作理论——堆叠和重复足够多的意象与概念,便足以使观众获得满足与感动,这一满足与感动并不源于文本本身的魅力,而是源自观众脑补的、仅凭符合中产阶级道德标准(关怀底层)、商业化的宣发与互联网粉丝数量。

总有年轻人说,现在已经xxxxx,这样的乐队已经很难得了。但是,我倒想问问,言之有物与虚有其表的区别,便得有那么一个基准的物或情,你真的能从蛙池里明白他的对话对象是谁和要说什么了吗?一段没有对象、没有由头、也没有现实的对话,还称得上是一段对话、一种表达吗?

蛙池的成功关键并不取决于音乐文本本身,而取决于其听众在互联网中的天然正义与道德高地——你看,姿态和概念,远比行动更重要。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谄媚,依靠“打工人共情”的姿态和概念而搏得成功。“东莞女工”与“小镇青年”(《小唐》)再次成为了被展现和被消费的景观,再次成为了人们满足自我想象和自我感动的物体。

对于蛙池及其蛙池所代表的文艺作品,我会称这样的东西为“互联网新文艺”。互联网新文艺的一大要素,就在于,他们所有的表达都是为了某个群体概念而诞生的——没有“我”,只有“我们”。没有人,没有个体,只有概念。概念定义了人,口号定义了作品,“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谁”。人们只会用概念与言语去定义彼此,而非他在现实世界里是个什么样的人;人们也不需要语境与上下文,没有人在乎你说出一句话之前与之后的挣扎、处境与变化;人们热爱暴力,热衷口号。就像拖稿冠军之前说的那样,故事被互联网终结了。人们认为,人类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都是属于集体而不是属于个人的,人成为了被概念定义、被语言捆绑的人,“你/你们理应如此”,而非“你向来如此”。

这就是互联网新文艺。至于传统的,讨论创作是不是真诚之类的东西其实没有必要,都没有人了还有什么真诚可言啊?真诚只能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非物与物、概念与概念、意象与意象之间。“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作为表达日常感情的旧文艺,已经被锁上了大门。人们在互联网里被逐步稀释的情感浓度,可能还不如一只小猫咪丰富和深刻。

但还是得强调,蛙池的目标受众,从来不是我这种吹毛求疵又酸了吧唧的人,而是主流群体,从这一点上来说,蛙池的新专算是成功的。在这一点上,还得感谢他们的经纪人健崔。同时对于蛙池的运作方式,我也是十分支持健崔的,毕竟我也想看看,如果能摆脱平台流量,保持独立运作的方式去打造新流量,究竟会不会成功,同时,如果蛙池成功了,也就意味着这样的运作方式可以复制在下一个乐队或独立唱作人身上,这对于如今饱受平台和流量制约的创作者们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尝试,我倒想看看他们究竟能不能走通这条从独立向大众的音乐道路,再造下一个张悬或杨乃文(仅从人气上)出来。

顺便问一句,健崔和蛙池都曾强调,他们一直在听、在学习各种流行的、先锋的音乐,那为啥,这张EP做得如此普通和老气?

Zzz:2.5分

可以被逗笑的那种差。


往期回顾

  1. 《冀西南林路行》万能青年旅店:8.5分
  2. 《野莲出庄》林生祥:7.9分
  3. 《多米力高威威维利星》脏手指:7.8分
  4. 《末日遗绪》陈昇:7.7分
  5. 《法利勝神經》假假條:7.7分
  6. 《中国制造》舌头乐队:7.6分
  7. 《怎么能够说我爱你》舌头:7.4分
  8. 《432》晕盖:7.2分
  9. Boiled HippoBoiled Hippo:7.0分
  10. 《我用什么把你留住》福禄寿FloruitShow:7.0分
  11. 《大陆》卧轨的火车:6.9
  12. 《Real Love Is...》椅子:6.9分
  13. 《WUHAN2020》白纸扇:6.8分
  14. 《成长小说》海朋森:6.7分
  15. 《新世界》塑料:6.6分
  16. 《劳动之余》声音玩具:6.6分
  17. 《上线了 GONE GOLD》刘柏辛Lexie:6.6分
  18. 《阿民》九连真人:6.4分
  19. 《昏古七》解离的真实:6.3分
  20. 《近人可读》寸铁:6.2分
  21. 《非流行说唱》AR 刘夫阳:6.1分
  22. 《如意里》白象:6.0分
  23. 《Mandarin》Mandarin:6.0分
  24. 《We Are 3unshine》3unshine:5.9分
  25. 《赤子白仙》刺猬:5.9分
  26. 《秘神》Mong Tong 夢東:5.7分
  27. 《幻爱锐舞会》高嘉丰jiafeng:5.6分
  28. 《爱之颤》祁紫檀:5.5分
  29. 《NANA I》欧阳娜娜:5.5分
  30. 《走神的卫星》丢莱卡:5.5分
  31. 《哑牛》蛙池:4.0分;

关注我们

微信:鉴赏志

微博:@温带复调

知乎专栏:温带复调 · 乐向标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温带复调温带是现实,复调是理想,乐向标是华语地区新专辑短评集,较严肃的那种 微博:@温带复调 / 公众号:@鉴赏志 / 知乎专栏:温带复调·乐向标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乐向标 033 | 工工工《幽灵节奏Remixed》超越原作的众包“二创”?

乐向标 031 | 声音玩具《劳动之余》炉火纯青的诗意还是自我重复的危机?

乐向标 030 | 脏手指《多米力高威威维利星》什么tm的叫tm的朋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