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Jerom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商信 - 是非分明還是顧及情面?

Jerome
·
·

近日發生一個小小的事件。

海外客戶下單後,經過工廠製作、QC、包裝、運送、二次確認、報關、發貨,一直到送到客戶手上,結果客戶回覆說來件缺料。

簡單來說,總共下單了 2,000 件貨品,按照每箱 200 個,一共十箱發送出去。送到客戶手上後,反應一共少了 10 個貨物。

這就讓大家一陣尷尬了。

因為我們跟工廠端訂購的貨物在出貨包裝時,是透過單件重量乘上單箱總數後,過秤包裝的。如果說單件貨物的重量過輕,導致多一個或少一個的誤差值小於容錯值,那才會真正使用人工方式數,但是這樣的效率差也就算了,重點是只要是人為,就更容易發生誤差。

所以說收到海外客戶的信息,有時候基於彼此合作情況,就會認了這樣的狀況,透過補貨的方式或是發行 Credit Note 的方式補償。

我想這是個基本的商業信用準則,畢竟靠著這樣的方式來獲取利潤,感覺太不合理了。


可是當同樣的情況一直連續發生時,我們也不禁開始懷疑難道是客戶真的在透過這方式,相當於變項砍價嗎?

所以最近決定出貨前,再次重新開箱檢測。

在一箱一箱打開、滿手油汙的排列好一落一落的整數,並拍照後,重新打包回去,繃上束線帶滿身大汗的連續處理了幾箱後。發現並沒有任何一箱有數量上的問題。

這時候又有了一個新疑問:

如果這一批發送過去,然後又被反應短少,那我們有可能告訴對方不承認有少嗎?


如果基於長期合作的關係,應該會稍微「提醒」一下我們都做過二次數量確認才重新發送,並且都有攝影存證。但真的會動用到影像資料證據來討論的話,基本上應該是進入另一個階段的問題了。

那麼客戶與我們之間,是有信任感的嗎?

如果基於事實據理力爭,或許最後是讓客戶知難而退,但最後連客戶自己都退縮再也不合作了,那豈不是弄巧成拙?


所以說商業往來靠的是溝通與信任。

有了正確且圓滑的溝通作為橋樑,或許透過輕微的旁敲側擊,足以提示達到在客戶端別再出現有數量上的佔小便宜狀況。但也要小心求證確保這一個一個小小的貨品同樣有可能是工廠方面出貨時就真的出現的短少。

在是非善惡之間,如果還必須加上商業合作這一層因素,往往就得有更好的妥善處理。否則真的如前所述,賠了夫人又折兵,豈不是搬石頭狠狠的砸了自己的腳~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