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語言仍有力量的時代:《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
2020年TBS電視台推出了《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鬪:第50年的真相》,也就是關於1969年那場「傳說的辯論會(伝説の討論会)」的紀錄片。除了補足尚未在Youtube頻道公開的後半段修復影像,片中還穿插了事件的背景知識以及50年後的當事人專訪。
私は諸君の熱情は信じます。これだけは信じます
|傳說的辯論會
三島由紀夫擁護天皇以及日本傳統,全共鬪則是試圖瓦解一切既定關係的學生組織,儘管可以簡略劃分成右派與左派,雙方在政治立場上卻並非完全對立(三島開場就表明自己跟在座的學生一樣期盼能看見當局政府的不安)。辯論會表面上打著「要論破(辯倒)三島」的旗幟,然而與其說是要分出勝負,我認為全共鬪是希望藉由這次辯論來提振因為安田講堂淪陷而減弱的士氣。50年後全共鬪主將芥正彥受訪時則說明,邀請三島參加辯論是為了發揮解放區(隔離國家權力的空間)的價值,使其成為活用知識的場域。
之所以被稱為「傳說的辯論會」,除了對戰組合充滿話題性,更重要的是辯論會場地──直到今天仍在使用的東京大學駒場校區900號教室──在當時是個奇蹟的中立地帶。不只是全共鬪與三島,教室外面還有自衛隊與支持日本共產黨的民青同盟,且畢竟是個法外地帶,三島所領導的盾之會也潛伏在聽眾之中,以防三島有所不測。
面對演變成流血衝突也毫不意外的局面,面對1000多位準備看他被辯倒,甚至張貼海報揶揄他是「特別陳列品:近代大猩猩」的學生(反擊三島日前戲稱東大為動物園),三島從開場就選擇幽默以對,900號教室始終不乏笑聲。過程中司儀木村修多次「口誤」稱三島為老師,屢屢對三島的言論表現出不以為然的芥正彥也伸手幫三島點菸。坐在觀眾席的TBS記者小川邦雄受訪時表示,三島的幽默感讓辯論會的氣氛與預期完全不同──由此可見三島當時能夠風靡整個日本並非沒有原因。
言葉は言葉を呼んで、翼をもってこの部屋の中を飛び廻ったんです
|演劇vs小說
辯論會的內容關乎語言與政治,述及名稱與關係,當然也沒有遺漏三島所擁護的天皇。最精彩的段落應屬三島提起的時間連續性問題:他質問芥正彥解放區如果不能長久維持的話有何意義,芥正彥回應說解放區就是要把人類從單一時間觀中解放出來,因此用時間來談論空間相當矛盾,並舉例綜觀人類幾萬年的歷史,三島的小說甚至稱不上時間。對此三島則反論自己在寫作上追求的始終是時間而非空間,作品是幾萬年中的一段「持續」。
全共鬪的成員橋爪大三郎認為芥正彥想強調的是「純粹藝術論」,也就是「動機」大於成功與否的藝術觀。芥正彥活躍於前衛劇場,因此這段也可以視為演劇與小說的辯論。演劇最重視的是演出瞬間,每一場演出都是透過新的動機在否定過去(歷史),小說則是在完成的當下即成為歷史。擁護日本傳統的小說家三島由紀夫,與否定歷史的前衛演劇家芥正彥針鋒相對,締造出辯論會的高潮。
看著執著於時間的三島,我彷彿看見《金閣寺》中焦慮於金閣寺將永遠存在的溝口。聽起來也許有點矛盾,然而焦慮於時間的人,反而會害怕時間的長久。令人不禁猜想三島是否因為過於在意時間,促使他在辯論會隔年選擇華麗的死亡,進而走向永生──忘記時間最快的方式,就是讓自身成為推動歷史的指針。
言葉が力があった時代の最後だとは思っている
|語言仍有力量的時代
離開900號教室之前,三島對著現場的學生說:「語言呼喚著語言,生出翅膀在此處飛翔。我姑且留下語言,留下不知道會以何種樣貌殘存於此的言靈而去。然而我相信諸君的熱情。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就算不相信其他的一切,我依然相信你們的熱情。」
紀錄片導演問了50年後的芥正彥,三島與全共鬪是否有共通的敵人,而芥正彥的回答是「日本國」。假如他們有共通信奉的對象,我想那應該是「思考」。立場歧異的雙方沒有流於反智的攻訐,而是以思考相互說服──我認為這是當今網路時代所欠缺的。
「那是最後一個,語言仍有力量的時代。」芥正彥以他50年來不變的銳利眼神看著導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