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行銷與策展:我在TDRI學到的事】2025台灣設計研究院寒假實習心得
嗨大家好!我是Michelle~
今年想說趁著大學最後一個寒假,在即將畢業之際可以嘗試探索不同的領域,很榮幸有機會可以到台灣設計研究院實習,因此想透過此篇實習心得簡短記錄為期一個月的實習時光!本篇文章主要分為「申請面試」、「實習內容」與「實習心得」三個方向和大家分享。
關於台灣設計研究院

台灣設計研究院(Taiwa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TDRI)是台灣專責推動設計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機構,前身為「台灣創意設計中心」,於2020年正式升格為研究院。TDRI 致力於推動設計導入產業、公共服務與社會創新,並透過國際合作、設計思維培訓及政策研究,提升台灣設計的全球競爭力。
台灣設計研究院每年寒暑假都會舉辦實習生計畫,會在官網上公布實習計畫的相關資訊並在104上刊登詳細的實習職位部門,因此建議大家可以在寒暑假前三個月左右關注台灣設計研究院的官網和臉書粉專。
申請動機、資料準備與面試
我目前就讀廣告學系四年級,因為修習數位內容學程的關係開始接觸使用者體驗、視覺設計以及互動裝置設計等內容,漸漸產生興趣,但因本科系是廣告系,因此在學期間的實習經驗大多與廣告和行銷相關,所以一直想要有更多領域的發展學習。後來則是因為系上老師的介紹認識到台灣研究院著手的案子,其中,「用設計改變台灣」這句話像是在我心中播下一個種子,讓我有動力和動機想要做真正對台灣這片土地與文化有幫助的事。
申請資料方面,除了設研院規定的基本資料如自我介紹與申請動機之外,作品集的呈現形式不限,基本上我就是將自己的社團經營、實習成果、課程作品與國外的短期留學經驗整理在作品集的簡報中。雖然說我的作品集沒有特別依照想要申請的組別準備,但在內容整理上我有將自己的作品分類整理,除了讓作品看起來更有一致性,我認為也很方便在面試或是撰寫自傳的時候用不同的標籤介紹自己,更有說服力之外也更容易讓人記住你的特色專長。
投遞完履歷後我順利進到第二階段_面試,以線上形式與約十位左右的主管進行面試,印象中面試時間應該不到十分鐘(或是更短?)先是約莫30秒到一分鐘的自我介紹,後來再由主管詢問問題,我記得我當初被問到的問題與我的履歷內容有關,詢問我在過去社群經營經驗中有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個人認為面試環節主要還是詢問履歷的內容或是問你對於設研院的熟悉程度,口條清晰、脈絡清楚,並且言簡意賅的在短時間內回答問題,我認為就可以順利的完成面試了!建議大家對自己的履歷經驗務必要非常熟悉,或是可以常常問自己在這些經驗中學習到什麼、有什麼收穫等等,練習促進思考!
實習工作內容
我最後順利進入到產業創新中的組別「國際發展組」,主要透過與全球設計組織的合作,整合跨領域專業,提升台灣的國際形象與價值,並積極推動台灣設計服務的國際化。 此外,國際發展組與國際合作夥伴網絡,協助台灣設計產業拓展海外市場,推廣台灣的創意設計實力。
在實習的一個月中,我主要是負責instagram的社群企劃與經營(這邊也跟大家宣傳@designintaiwan,歡迎大家追蹤!)其次是協助文博會的前期策展規劃。社群經營方面因為過去有相關經驗,所以在硬體與軟體操作上沒有什麼太多需要交接的地方,最主要就是要思考一個以介紹台灣設計的社群帳號該如何在這樣的定位下獲得更多的曝光,每週製作約兩到三篇的貼文或短影音,並且透過洞察報告了解帳號的客群輪廓、活躍程度以及點擊成長幅度,再和學伴討論接下來的企劃規劃,並整理成執行簡報報告;除此之外社群的工作還有製圖與影音剪輯,雖然說之前也有接觸貼文的排版製圖,但因為designintaiwan的內容著重在台灣的設計創作分享,需要花更多的心思查找相關資料和素材。文博會的部分主要是參與策展相關的會議,因為目前文博會仍在初期階段,所以目前還沒有太多執行業務,工作內容大多為廠商合作洽談、場地勘查、贊助廠商與異業合作廠商列表、IP授權規劃討論以及徵展細節規劃討論等,還有蠻多可以出公差的機會,協助幫忙拍攝場地規劃與佈置,讓組內之後執行的時候可以參考。

實習工作心得
這次有這個機會到國際發展組實習,我認為對我而言是很好的機會可以更了解自己在大學期間所學習到的行銷專業該如何實踐在不同的產業中,行銷不只是賣產品,該怎麼把一個品牌分享給更多的人,甚至讓不了解台灣設計的人開始有興趣,以及該如何以故事包裝、用脈絡貫穿整個博覽會的價值與呈現,我認為這都是我在實習過程中不斷學習的。
我記得一開始學伴和我介紹desugnintaiwan這個帳號的時候,我有一個疑惑是:「這個帳號是要讓更多台灣人知道還是想拓展到國外」會有這個問題是因為這個帳號以英文為主、中文為輔,除了介紹TDRI院內的不同案例和活動外,也會分享很多台灣設計師的展覽或是創作,但其實這樣的內容要吸引國外的追蹤並不容易,要不就是自己本身對於設計有興趣,要不就是對台灣的文化有興趣。因此我開始搜尋一些國外也是分享設計的帳號參考,同時在短影音方面也會搜尋例如reels tips的國際內容,我才發現雖然我自己也算是有在看短影音、接觸社群趨勢,但其實國外的短影音文化和台灣很不一樣,除了要找到有共鳴的題材與趨勢外,更重要的是該如何從內容製作出發,增加曝光並影響演算法。
在實習期間我找了其他的實習夥伴幫忙拍攝一支有關台灣過年打麻將文化的reel,原本在規劃的時候還想說很簡單,只要素材拍一拍就好了,但從企劃內容規劃、腳本撰寫、效益評估、拍攝執行、素材剪輯、文案製作到社群發酵,這些都是很花時間的;同時這是我第一次剪輯短影音,在節奏和字幕方面也是在剪輯過程中一直和學伴們討論修改(而且當時適逢過年除夕時間QQ真的辛苦了)。

總結一下自己在這次社群經營上的兩個收穫,一是對於品牌的定位與客群輪廓要精準,這個時候很適合用奧美廣告策略長葉明桂先生所提出的「定位三角型」,一句話來說就是「對什麼人而言,我是什麼?給你什麼?」,首先要先清楚自己的TA是誰,接下來是清楚品牌的定位,最後是這個品牌可以提供什麼,我認為這對後續在思考內容的時候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就是,盡量多看多問多了解,我自己不是設計背景出生,所以在創作內容的時候我大多數還是以搜尋網路上的資料為主,發現有很多很豐富的資源可以利用,更讓我有體悟的是,我常拿著我的半成品給學伴看,她總是可以給我很多建議,這些建議大多數是來自她過去接觸過、看過的一些設計內容,「書到用時方恨少」我想就是在描述這樣的情況吧,總是有點後悔自己沒能在過去多花點時間和心思留意這些生活裡的美,因此也非常佩服學伴與正職同事將過去經驗分享給我。

另外關於文博會,雖然說真正協助到的事務不多,可是可以有機會跟著組長與其他同仁到其他地方拜訪廠商或是合作夥伴,這些經驗對我而言是非常可貴的,尤其是前面所提到的「脈絡」,不只是說故事需要脈絡,在洽談的過程中如何有效的溝通、準確地聚焦在討論的議題上,都是需要好的脈絡去支持。
記得有次也是前往合作洽談,結束返回公司的途中我向正職同事詢問會議上的細節內容,才了解到「談合作」就像一盤棋,要下的好要先知道對方手裡拿什麼牌、會出什麼牌並且該如何隨時應對,意思不是勾心鬥角,而是該如何游刃有餘的讓雙方都可以獲得最大利益,這些都是需要靠經驗累積的。其他收穫則是關於策展規劃上的流程安排,能認識到前期的這些規劃和考量,對我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收穫與學習。最後也因為國際發展組本身的國際資源,即便沒有接觸到太多相關的國際事務,但從過去的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還有工作坊的合作推動,以及記得有天我們一起去國際書展拜訪過去有合作過的捷克設計師,真正認識到設計產業在國際上的發展,同時也很佩服能累積這麼豐富的資源。
最後輕鬆分享一下在台灣設計研究院實習的生活紀錄,在這一個月的實習日子裡我幾乎每天走路約50分鐘到松菸文創園區,幸好大多數都是好天氣,而且公司的採光也很好,在這裡上班讓人覺得身心靈都有很好的照顧。我們這次的實習座位是國際發展組與公共服務組共五位實習生坐在一起,雖然一開始因為距離我們組的距離有點遠,擔心沒辦法和組內有比較多的交流,但很幸運的是組內的正職同仁都非常照顧我們,很常拿零食餵食我們XD 除此之外也因為我們和其他組別坐在一起,所以可以交流彼此的業務(當然還有開心的閒聊時間)
這次實習生似乎是以百分之四點多的機會選入,共14位實習生,主要在TDRI辦公室工作的實習生們都會一起約買午餐一起吃,非常溫馨,也都會彼此交流互動,是很棒的大家庭~~而且雖然說在TDRI只有一個月的時間,除了可以免費進到不只是圖書館以及金點設計獎的展覽,實習生們竟然還有機會可以吃到春酒,超級開心,甚至領到了開工紅包和「大吉大利」的橘子,在這裡實習的日子真的覺得自己在幸福企業工作!真的很開心能有這個機會在台灣設計研究院實習,認識了很多優秀的朋友,也在前輩身上學到了很多,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和大家相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