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角鴞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一座屋頂的坍塌

角鴞
·
·
出發的幾天前,Novi Sad發生前所未有的大新聞。在一個平靜的週五中午,中央火車站入口的水泥屋頂毫無預警的坍塌⋯⋯

(本文寫於2024.11.12)

原先這座城市並不在計畫之中。旅程的前半段,好幾組旅客聽到我接下來要前往塞爾維亞,不約而同地說Novi Sad是他們最喜歡的城市,相較之下,首都Belgrade顯得無聊許多。

Novi Sad是塞爾維亞第二大城,跟Belgrade距離八十公里。相比作為前南斯拉夫中心的Belgrade,兩者間人口數、基礎建設和城市發展都不在同個量級。盤算一陣覺得似乎可行,最終決定在僅剩的時間裡,安排個一日行造訪。

旅行之神從來不站在我這邊。出發的幾天前,Novi Sad發生前所未有的大新聞。在一個平靜的週五中午,中央火車站入口的水泥屋頂毫無預警的坍塌,重重地壓在停留或經過此處的平民之上,最終十四人死亡、三人重傷。

可能是旅行的疲憊,並沒有特別思考任何風險,但心想著意外發生了大家應該會更小心吧,下次回到這裡不知道是何時,還是決定照原定計畫前往。

倒塌的車站屋頂

巴爾幹運輸系統

意外之後,Novi Sad火車站被立即封閉,原先高速火車半小時的路程,變成一個半小時的城際客運。

說到大眾運輸,巴爾幹國家的大眾運輸系統早就惡名遠播(?),不準時、臨時取消都是家常便飯。在塞爾維亞,城市內的運行的公車,大多是前南斯拉夫時期留下的遺產,走上公車就像闖入時光膠囊,斑駁骯髒的座椅、隆隆作響的引擎。政府因為資金不足的緣故無力翻新,於是保持著還能用就繼續用精神持續至今。

因此這裡可以觀察到個有趣的現象,雖說每輛公車上都有買票機,但沒有人會付錢,民眾就真的是跳上公車再跳下公車。當地人的心態是,好啊你不在乎我也不在乎,政府提供這種爛服務就別想跟我收費。

外地人終究是外地人,原先自信滿滿提早從青旅出發前往客運站,結果公車誤點、大塞車,等到客運站的時候,只剩五分鐘就要發車了。

趕車已經不是第一次。熟練地打開FlixBus電子車票,衝進往月台的方向直衝。突然工作人員擋下我:

「你有買月台票嗎?」

(拿出電子車票)

「只有電子車票不能進月台喔」

(???)

原來遊戲規則是這樣的,乘客要買車票也要買月台票,車票給客運公司月台票給車站,要買月台票你才知道自己的車會停在哪個月台,只在網站上買票,即使進到月台你也不知道要在哪搭車。等到搞清楚狀況,我的那班車早就開走了。

摸摸鼻子認了損失,買了下一班車。這次特別提早二十分鐘進月台。

十分鐘、五分鐘,直到預定的發車時間都看不到車,生怕悲劇重演,趕緊隨機抓個路人確認,的確是在這等車沒錯。等車閒得發慌,於是我們就聊起來了。

Vladimir說自己來自Novi Sad。但過去幾年其實他都不在塞爾維亞,分別在德國、愛爾蘭當工程師,這次回來是為了處理一些官方文件。

他提醒我今天在Novi Sad要小心一些,因為晚上在市中心會有場很大的反政府示威遊行,追究政府在車站事故的責任。

說到這條鐵路,其實是中國主要出資興建的,塞爾維亞多年前即加入一帶一路的建設計畫,利用位於巴爾幹中心地理優勢,嘗試打造成為交通樞紐連接其他國家。新的高速鐵路串連各大主要城市,比過去節省一倍以上的通勤時間。

而車站過去幾年其實正有翻新工程,三個月前才剛剛完工,其中中鐵國際和中國交建是工程的主要承包商。不過意外發生之後,政府發出官方聲明,表示屋頂並不在這次整修範圍內,但屋頂上下方的牆壁有翻新,似乎企圖迴避責任。

塞爾維亞政府多年長期執政,各單位貪腐醜聞已是不爭事實,當地民眾早就對其有所不滿,而建設的失敗似乎又再度顯示政府的無能。於是無奈的追悼轉換無限的憤怒,反對黨及抗議民眾在各大城市號召遊行,要求政府改革下台。

不過反政府和反中是兩回事。Vladimir說自己對這條鐵路挺滿意的,比起其他歐洲國家的鐵路又快又準時。

沒搭上的客運票
前南斯拉夫留下的公車

多地之間的賽爾維亞

一位婦人突然衝進月台,以誇張表情搭配上近乎控訴的語氣朝月台上的民眾說,客運在高速公路發生車禍,現在無法追蹤情況,更別說何時會來。

聽完之後,Vladimir領著我跳上停在另個月台的客運,順手幫我付了車票錢。他說大概是等不到原本的車了。「通常你可以去櫃檯要求退款,但我是覺得算了」,車票再次認賠。在這邊遇到的人們,都有一種何必執著的精神,小事而已,just chill。

回到原本的話題,他向我解釋近年來中國一直是塞爾維亞重要的盟友,相近的反美反北約政治立場讓兩者走得更近。近期的經濟合作計畫導致大量投資湧入,雙方人員往來頻繁。

如果想要觀察中國在此的痕跡,走一趟Belgrade的街道就能輕易察覺,無論是客運站旁醒目的中國銀行大樓,行經大街的中國旅遊團客,街角林立的中式餐館,自商業、旅遊到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皆有為中國人提供的服務。

身為台灣人更能輕易感受。由於承認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的立場,塞爾維亞是歐洲唯一要求另紙簽的國家,進出境章不能蓋在護照上。邊境關口工作人員一看見我的護照,急忙向周遭同事確認再三,深夜大排的排隊人龍就這麼陪著自己乾等。後方的中國人知道我來自台灣,好奇地問說「你怎麼需要簽證吶,我以為都不用的」。

關係同樣好的還有俄羅斯。無論同是傳統東正教的宗教文化背景,皆受共產主義的影響至深。Vladmir說在他的學生時期,每個人都必須閱讀俄羅斯文學,舉凡托爾斯泰、高爾基等黃金時期的作家,這樣的文化親近性,也使得跟他同時代的人們,或多或少對於俄羅斯還算是有好感。

更不用說自二十世紀以來的戰爭,兩者幾乎都是站在同一方,俄羅斯(或是前蘇聯)在各種重大戰爭都會對賽爾維亞提供軍事經濟支援。從上世紀的南斯拉夫內戰,到本世紀的科索沃戰爭,塞爾維亞因為戰爭暴行持續受到西方聯盟的經濟制裁,Belgrade更曾受到北約轟炸。時至今日,塞爾維亞要加入歐盟及北約的首要條件即是承認科索沃獨立,民眾無法接受,政治人物如果表態簡直等同於自爆。如此反美反北約的立場與俄羅斯一拍即合,彼此成為最堅實的盟友。

自從俄烏戰爭開始、歐盟執行航空制裁後,賽爾維亞是歐洲地理境內少數有直飛航班到俄羅斯的國家。在Belgrade的Nikola Tesla Airport,每天都有數班飛往莫斯科聖彼得堡及各大俄國城市的班機。俄羅斯成功把賽爾維亞當作進入歐洲的後門,而賽爾維亞航空也趁勢大幅擴張雙邊航線,靠著戰爭財業績逆勢增長。

交通變化反應人員流動,這兩年來大量俄羅斯人湧入賽爾維亞,為工作為求學為旅遊,自己參加的Walking Tour近半是俄羅斯遊客,參與的線下聚會也遇見不少長居在此的俄羅斯人。實在不難想像賽爾維亞對俄羅斯人的吸引力,不只是簽證容易申請,稍微能相互理解的文化背景,相對友俄的人民,以及西里爾字母的共通性。大量移民使得Belgrade的房價大幅翻漲。

為了逃避戰間西方經濟制裁,許多俄羅斯公司來此設立舉點,或是全球公司將過去在俄羅斯分部的人員轉往賽爾維亞分部,透過遠端工作持續辦公。即使西方施壓,塞爾維亞大多是做做樣子,至今仍然為對俄羅斯實行大規模的經濟制裁。

不過政治上的靠攏,並不等於全然和西方世界斷裂。也許多少承繼自南斯拉夫時期的不結盟運動,不在美蘇兩邊選邊站的立場影響,政府在某種意義上仍然跟西方世界保持對話管道,嘗試才其中獲得最大利益。至今塞爾維亞境內,德語仍是最後歡迎的第二外語選擇,德國奧地利瑞士則是最大的移民輸出國。

Vladimir也許就是個典型的代表,雖在歐盟境內工作,但他對於歐洲重視環保、平等、重視個人的文化存疑,認為效率至上才是關鍵。同時欣賞著俄羅斯文化。他向我分享兩週前人正在莫斯科,絲毫不見戰爭的痕跡,夜夜仍是派對照開人照跳,雖然有些餐廳換了招牌,但看來經濟絲毫不受影響。

我問他有想過去俄羅斯工作嗎?沒想過,我想大多數人還是覺得德國比較好。他是這麼回我的。

隨處可見的反北約塗鴉
日常盡是西里爾字母

悼念與憤怒

走下客運,馬上看見站外草地上的悼念花束與蠟燭,民眾自發地進行悼念。視線盡頭有兩隻小熊布偶,紀念事故被帶走的兩位女孩。

市政廳前的廣場豎立一座雕像,雕像下印著因意外喪生的十四位死者相片,一旁貼著標語和詩作,底下是黃色紅色的鮮花、正在燃燒的蠟燭和燒完流淌地面的蠟油。凡是經過的民眾都會在此稍作停留,有老婦人獻上新的蠟燭,民眾抽出手帕啜泣,孩子們似乎也感受到什麼而不敢作聲。

上頭也有今晚示威遊行集結的海報,晚上六點火車站見。他們將一路從火車站,穿越大半個市鎮,到市政廳前集結。也許是冥冥之中的巧合,雕像本尊Svetozar Miletić,就是當年在奧匈帝國時期帶領賽爾維亞人反抗政府的革命家。

白日沒想像的長。因為跟準歐洲中部時間,這裡四點多就日落。隨著天色漸暗,似乎城市的氣氛悄悄變得緊繃。

全副武裝、神色凝重的警察駐守在市政廳外,密不見裡的廂型車更不知道準備著什麼道具。民眾說今天這場遊行應該會很大,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但如果爆發衝突實在不敢太樂觀,因為過去警察們有不少使用暴力的經驗。

夜幕降臨,火車站外人群開始集結,各家記者架起攝影機,準備捕捉畫面。悼念的蠟燭成為民眾聚集的指標,民眾交談聲逐漸擴大,隱隱感受到躁動不安的氣氛。

因為晚上在Belgrade有聚會,只好忍痛放棄觀察的機會,搭乘原先預定的回程客運赴約。特地提早二十分鐘進客運站,這次有記得買月台票,刷進月台,坐下等待。

十分鐘、五分鐘,列車難以置信地又沒來。不久後工作人員通知,因為示威民眾封鎖站外的道路,公車根本開不進公車站,短時間內也沒有車出得去。於是就這麼被困在月台。隱約能聽見站外示威者呼喊、敲擊金屬的響聲,天空不時閃著火光。

一小時後,工作人員告訴我們終於有車了。他說公車會到快速道路的站牌,然後有客運帶我們回到Belgrade。心想一切終於結束的跳上公車、跳上客運,正準備閉眼休息時,突然有位身穿制服的男子從前方走向我們說。

「你們原本的車被取消了,這台是別的公司臨時加開的接駁車,跟你們收個車票錢喔」

本日紀念品:五張客運車票。

車站外的悼念花束
市政廳前的Svetozar Miletić
夜幕降臨

後記

時隔半年,塞爾維亞的對抗局勢越演越烈,已經連續好幾次在總統府有龐大示威了。

一位在當地認識的印度旅人在社群轉發,寫著如果相同的事情發生在他的家鄉,死去的人就會無聲無息的消逝,政府仍然在此,社會如常運轉。他說其實有點羨慕他們。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