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STEM教育的路向

周念仁
·
·
IPFS
·

不知不覺, 90後最老的一批,今年也踏進了30大關。現在中小學的學生, 都是00後甚至10後的學生。雖然跟學生的年紀差距不大, 但是這一代學生在課程上的變化, 加上時代的變遷, 卻不是我這一代人可以比擬的。


近年,學生接觸的資訊日益增多, 連小學生都會用手提或電腦上網, 而學校近來也紛紛設立了STEM教育, 就是要讓學生在常規課程之外, 接觸更多科技的應用。例如, 電腦課甚至有些學校另設的STEM科目, 都會教導學生使用MICROBIT, coding, python或scratch的工具, 讓學生可以學習編程語言, 更能切合時代的需求。


事實上, 常規課程的設計早已不合時宜, 台積電 - 一家在台灣享負盛名的半導體公司的CEO張忠謀曾說過: 過去所學能夠派上用場的只有基礎物理、基礎數學。除了這些課程之外,我花費好幾年學的,例如機械設計,竟毫無用武之地。的確, 我們在學校時所學的數學和科學, 除了加減乘除或正負數等, 其他的數理科的知識, 除非繼續進修phd, 不然在畢業之後, 之前在中學所學的幾何定理, 坐標幾何等知識, 根本不會在商界的世界用得上場。而Stem課程所學的Python, 除了當中的coding concept比較簡潔, 而且對於數據分析的用途亦十分有效, 畢業生如果從事金融或和數據有關的行業, 也會大為有利。

可是現時的學制結構, 卻是側重人文學科為主。四個核心科目, 有三個為人文學科, 而中英文決不能換, 而通識作為必修課程一直引來各界的質疑。早前有教育界人士認為stem可以成為核心科目的一員, 然而, stem雖然有很多好處, 但仍有不少的問題未解決: 首先, 不少教師對教授stem課程欠缺經驗, 對教授課程不夠信心; 第二, stem的課程內容未定, 教師難以掌握實際教學內容, 亦對考核範圍難以入手; 第三, 教師現時行政和教學工作壓力巨大, 而教育改革的改革過於頻繁, 亦會影響教學質素。當局應詳細檢討整個課程內容和大綱, 同時妥善分配教師的人手編制, 以釋放教師的勞動力。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周念仁一名土生土長的年青人, 有感變遷太快, 青春一逝再也不回來。懷念過去的青春, 仁慈地對待自己和別人, 喜歡靜靜地瑟縮一角, 斷絕一切無用的社交, 以找到心中的靈魂為最後依歸,為不公而荒誕的現象發聲。故名念仁。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特朗普敗了; 可拜登真的更受歡迎嗎?

壞蛋上司 你知多少

為什麼我比較欣賞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