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旁的昔日農村──鹿頸、鳳坑、谷埔
肺炎來襲下,不少香港人都減少室內活動,結果每逢週六日,一些熱門郊區便出現塞車塞人的情況,更甚的是不少遊客遺留下大量垃圾(包括疫情限定的口罩),情況令人慘不忍睹。為了避開人潮,趁著星期五請了假,我便帶著爸媽到鹿頸、鳳坑及谷埔來個輕鬆郊遊。
鹿頸、鳳坑及谷埔位於新界東北部的邊陲地帶,三條村落依著海岸線而建,南面背靠吊燈籠和相連的山嶺,北面則迎向沙頭角海,與深圳只有一水之隔。只見這邊青山綠水,彼岸卻是一幢幢摩登大樓,兩岸截然不同的景觀形成強烈對比。
我們在鹿頸下車後先走過一段車路,然後接入一段平坦泥路,再走一會便看到一片片石灘和濕地。石灘上滿是白灰灰的蠔殼,見証了昔日村民在這裏的採蠔歲月(現在偶爾也有人來這裏採蠔)。遠處一些家長和小朋友在海邊翻著石塊尋找小動物,細心一看便可遇到蠔、彈塗魚及小蟹,彷彿要向我們証明這片濕地下有著躍動不息的生命力。
由於鹿頸一帶毗鄰中港邊界,它對出的沙頭角海亦被劃為禁區,以防止蛇頭或走私客偷運人蛇或貨物往返香港或大陸。但既然寬闊如地中海也沒法阻擋非洲難民偷渡前往歐洲,那麼只有一河之隔的香港自然說不上有甚麼難於逾越的天然屏障。自二戰結束後,兩地人民在生活水平及發展機會都有著巨大差距,所以香港一直都要應對偷渡客、非法黑工及走私水貨等問題,直至近年大陸經濟起飛人民生活水平上升,大陸人少了誘因來香港做黑市勞工或非法居民,加上兩地政府推動「中港融合」,不論是人口還是貨物都能夠較容易地循合法途徑往返兩地,這才令走私活動大幅減少。當然副作用便是每年數以萬計的移民以及數以千萬計的旅客,而這自然衍生出更複雜的政治及社會問題。
說起偷渡便自然要分享一下老爸的故事──他就是當年其中一名成功闖關的偷渡客。根據他的憶述,由於深圳西部地型較為平坦、故此大部份偷渡者(包括老爸在內)多選擇從西邊下水橫渡后海灣──怎麼橫渡?當然是游過去!成功的話偷渡者多會在米埔、流浮山一帶上岸。當然大陸的邊防人員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將守衛重點放在西部,務求在偷渡者下水前將他們一網打盡。
一些自問體力出眾又膽大包天的偷渡者便鋌而走險,選擇了東面的沙頭角路線,雖然這一區邊境佈防較為薄弱,但是這一區山勢崎嶇,偷渡者需要翻過海拔600米以上的紅花嶺才可抵達海岸,難度既高亦非常危險,不少人便因迷路、體力不繼、失足等等原因而命喪山上。
有幸翻過山頭的偷渡客便在黑夜中橫渡沙頭角海,期間他們冒著遇溺和被沖出公海(大鵬灣)的風險,拼命游向心中美好的彼岸。當他們筋疲力盡踏足香港後,並不代表他們已偷渡成功。當時港英政府的邊防人員會扮成當地村民,並在該區留意偷渡者的行蹤。一旦發現偷渡者後,邊防人員便假意向他們伸出援手,然後趁其不備時一舉擒住並即時遺返大陸。所以偷渡者要扭盡六壬潛往九龍市區避開邊防人員的追捕。
當時港英政府擔心接收偷渡者會引來大規模難民潮,但同時考慮到香港的製造業正值蓬勃發展,工廠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於是港英政府採取了折衷辦法︰抵達市區的偷渡者只能成為非法移民,但政府對他們採取隻眼開隻眼閉的態度,容許他們留港工作。直至1974年,港英政府實施「抵壘政策」(Touch Base Policy),所有偷渡者一旦在邊境被截獲仍會被遺返大陸,但成功抵達市區的則可獲得正式的居民身份,該政策一直實施至1980年才告結束,自此所有偷渡者都被即捕即解,偷渡人數才大幅下降。
今天沙頭角海上風平浪靜,鹿頸一帶則是風和日麗、綠樹成蔭,大人小孩們在開懷歡笑,有誰想到這一個海灣及郊野曾經改變不少人的人生路向、甚至成為他們人生的最終站?
我們沿著海岸線走了一會,不久便要翻過全程唯一一座小山丘(高度約3、40米),之後便來到鳳坑村。十多座老房子擠壓在狹小的山腳下,前方則是一片綠林及蘆葦,這種佈局很符合一般人對農村的想像。
由於這裏沒有車路連接,所以水路便成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不少村落前都設有碼頭,以便接載村民和貨物往返其他地區(如更東面的荔枝窩、三椏涌等)。儘管有水路接駁,這裏的交通仍然頗為不便,年輕一輩多已搬至市區以利謀生,所以村內房屋多已人去樓空,但同時村民亦擔心政府會以發展或保育之名收回他們的村屋及土地,早年我曾看到村外掛有一些反對政府收地的橫額,所以村民都不願放棄這些破落的村屋,但同時亦不捨得花錢修葺村屋,結果現時我們只能看到一座座甚有歷史但已日久失修的老房子。
離開鳳坑後我們繼續沿著海岸線走,在繞過一個海岬後,一片谷地便躍入眼前,這裏便是谷埔。和鳳坑村比較,谷埔村有著較大片平地,村屋散落在山腳下不同位置,不過大多也是十室九空,我們只能憑空猜想村子興旺時村民在農田上耕作、或在村口串門子的畫面。
我們沿著步道走入山谷,小徑迂迴曲折地在田野中緩緩前進,大片蘆葦按著節奏在空中搖曳,前方迎來一群水牛,牠們守禮地排成單列,從我們身旁淡定地走過,腳下小溪傳來潺潺的流水聲,遠處吹來的海風則帶來微微的鹽巴味道,如果不是山谷間偶爾迴盪著人們的笑聲,不然在群山環抱下這裏真有種與世隔絶的感覺。
沒有大山大水,但簡單的村莊卻依然可以散發簡單的美,這也是香港郊區獨有的韻味。
走過谷埔後我們原路折返,在輕鬆的步調下我們不用三小時便走畢全程,所以是條非常寫意的路線,希望下一次再來時我可以看到多一些沒有口罩的臉孔吧。
想知道路線及交通資訊的可參考綠洲 Oasistrek。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