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戀觀察室」7、躺平,不行嗎?

寓森
·
·
IPFS
·
躺平主義的出發點雖然不是直接想解決這個問題,但我認為它卻意外地處理到了資本主義核心的欲望問題。人類欲望的無法滿足已無可避免,單純地想去抑制欲望既不可能,其實也沒有必要。我們需要做的,是盡可能地讓欲望回歸真正的「需要」,不要陷入資本主義所過度製造的「想要」的幻覺中。

最近常聽到的一個詞「躺平」,在年輕族群裡引起很大的迴響。一開始我也是以憂心的態度看待這件事情,但隨著我深入去理解這個現象後,我有了很不同的想法。

躺平的起源

查了一下維基百科上關於躺平的資料:

躺平一詞已知在2011年就出現在百度貼吧的「反婚吧」。

2016年,飯圈開始流行「躺平任嘲」,意思是「這次我洗不動明星了,躺好躺平,任你嘲諷」。

2021年4月,一則出現在百度貼吧的貼文〈躺平即是正義〉,引起熱烈迴響:

兩年多沒有工作了,都在玩,沒覺得哪裡不對,壓力主要來自身邊人互相對比後尋找的定位和長輩的傳統觀念,它們會無時無刻在你身邊出現,你每次看見的新聞熱搜也都是明星戀愛、懷孕之類的『生育周邊』,就像某些『看不見的生物』在製造一種思維強壓給你,人大可不必如此。我可以像第歐根尼只睡在自己的木桶裡曬太陽,也可以像赫拉克利特住在山洞裡思考『邏各斯』,既然這片土地從沒真實存在高舉人主體性的思潮,那我可以自己製造給自己,躺平就是我的智者運動,只有躺平,人才是萬物的尺度。

我認為這則貼文將躺平帶入了個人自由的尺度與浪漫的想像,是引起大眾情感迴響的主要原因。

2021年7月,獨立評論的這篇投書:「躺平」不是消極放棄,是年輕人另尋他路,也是無權力者的權力,作者 Amazing 深入評論了躺平主義,很值得一看的文章。

後來中國內部對這樣的現象強力封鎖,但是已經引起很多國家年輕人的注意,影響逐漸擴散開來。

對社會不公與壓迫的反抗

躺平的心態,一開始或許是來自於年輕人對於現代社會無所不在的比較、競爭與壓迫感到厭倦;面對高房價、高物價卻又低薪的狀態,覺得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改變現狀。尤其又在網路世界裡,看到那麼多人成功的形象,自己卻達不到,更加強了原本的失落感,於是選擇了放棄,躺平。

我的愛團「草東沒有派對」的專輯「醜奴兒」裡的一首歌「爛泥」,其中幾句歌詞對這現象寫的簡單而深刻:

我想要說的 前人們都說過了
我想要做的 有錢人都做過了
我想要的公平都是不公們虛構的

既然沒有希望成形,就變成爛泥吧!(2016年台版的躺平)(草東的歌一定要聽,詞一定要看)

就像前面提過的獨立評論的文章裡寫的,如果是一個根本破不了關的遊戲,你可以選擇不玩了。當你無論如何努力也改變不了現況,不如從工作的壓迫中解脫,降低自己對於消費的欲望,維持最低的生活水準,讓自己自由。

這其實是一種對社會不公與壓迫的反抗,所謂的「不玩最大」,甚至可能是對體制最大的反擊,即使你上街頭抗議大概也改變不了什麼。這點也是我一直支持「無條件基本收入」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基本收入可以讓拒絕受壓迫的人有一層保護,更能選擇不被工作綁住。

然而在這裡,我還看見了另一個改變的契機。

改變資本主義結構的可能

一直以來,我無論從哪個方向思考問題,總是發現根本問題都在資本主義的消費與生產方式。貧富不均當然是資本主義直接的結果,現代經濟學如何修正都改變不了它的本質,也就是資本無論如何都有集中的傾向,大者恆大,不可能平均分配;而它不斷鼓勵生產與消費的經濟型態,讓資源過度耗竭,更是造成目前氣候變遷的主因。其他細節我就不談了,日本學者齋藤幸平最近的著作《人類世的資本論》,裡面有很詳盡的描述,建議大家去看看。

以我自己從心理學的角度去看,資本主義之所以很難改變,是因為它本質上是人類「欲望」的「具現化」;正是人類那無法得到滿足的欲望,不斷驅動著資本主義的擴張。沒有減低「欲望」這個根本的動能,資本主義無論如何在制度上調整,都不會有很大的變化。

「躺平」現象裡對於消費欲望的降低與節制,恰恰可以降低資本主義的動能;只有對於消費的降低,才能減少生產,讓地球資源不會過度耗竭。當躺平現象逐漸擴大,資本主義雖然不會就這樣消失,但勢必要有相當幅度的修正,或許有機會讓已經失速的經濟發展趨勢減緩,讓地球獲得喘息的機會。

躺平主義看似消極,卻是一種積極的消極,意外符合了前捷克總統與思想家哈維爾提出的「無權力者的權力」。無權利者可以藉由選擇退出遊戲,來改變遊戲的方式。

當你被資本主義壓迫時,不要因為被擊倒而躺平,而是選擇退出,以拒絕來抵抗,同時嘗試回歸自己的生活。

讓欲望回歸「需要」,而不是「想要」

長期以來我也一直困惑著,為何「欲望」會無法滿足?自古以來無數的生活哲學不斷強調克制欲望的重要性,但人類卻是陷入欲望之中越陷越深。一直到我閱讀了拉岡的理論,理解了原本生理的「需要」,如何在象徵與符號中異化成為「想要」,並且因為兩者之間不可能完全一致的裂縫,註定了它無法真正被滿足的宿命。這個「異化」無法改變,只能接受,因為不可能再回到以前文明沒有語言與象徵的時期。類似的異化同樣也發生在人類的經濟體系中,生產的物品在經濟體系中被異化成為「貨幣」的價格,於是生產不再只是為了使用,而是為了獲得代表價值的貨幣,導致了無窮的追求金錢的現象。人與物質之間的關係因而開始扭曲,物品的生產不再是為了「需要」,而是為了「想要」而生產。這樣的情況,因為人類在工業革命後快速增加的生產力,開始出現失控的資本主義。

原本的生產方式是,人們創造與製作商品,彼此再藉由交換互補需求,這是文明進步必要的經濟型態。而資本主義為了增加消費,藉由廣告營造出一種形象,讓你以為擁有某些商品,你就能在精神上擁有某種特質,或是因此得到某種「自我的標籤」,可以展示於人。然後更進一步藉由大量製造的低廉價格,讓具有個人特色的商品無法與之競爭,反而抑制了複雜多面的個人創意,結果反而讓價值單一化,買到的只是不同包裝的同樣的物品,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以往大家可以忽略這個問題,是因為之前地球資源似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如今地球資源也來到了接近匱乏的階段,而大量生產後造成的氣候變遷更是威脅了人類的生存。我們已經到了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的階段,如何不再讓欲望在資本主義的環境中繼續失控,是很重要的關鍵。

躺平主義的出發點雖然不是直接想解決這個問題,但我認為它卻意外地處理到了資本主義核心的欲望問題。

人類欲望的無法滿足已無可避免,單純地想去抑制欲望既不可能,其實也沒有必要。我們需要做的,是盡可能地讓欲望回歸真正的「需要」,不要陷入資本主義所過度製造的「想要」的幻覺中。

當我們無法看清欲望的本質,放棄真正可以創造自我價值的活動,選擇被資本主義的商品餵養時,我們其實已經成為「駭客任務」裡的「人類電池」—為資本主義貢獻勞力,然後在資本主義所製造的虛擬宇宙裡,依照它的規則而活著,卻失去了精神想像的自由。

因此對於躺平現象,我的詮釋(期待)是:躺平應該是「物質」的躺平,但實際上是「精神」真正的站立。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寓森精神科醫師,喜歡思考與寫作,愛好騎單車;主要關注「自戀」與「無條件基本收入」的主題。目前沉浸在「拉康」中,正在關注 i 世代一題... 個人臉書專頁「納西斯花園」,個人網站 lincalvino.me 「自戀筆記」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自戀觀察室」6、學校可能的角色與功能

「自戀觀察室」5、陷入自戀孤立的滑坡

「自戀觀察室」4、世代間自戀結構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