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中的地方
在成长过程中,我对方言的态度似乎经历了一个很隐秘的变化。
从小我就在一个充满方言的家庭中长大,在一个西南的小城市里,大家都说着差不多的方言。不过,我的爷爷却始终说着一口我听不懂的话,它有时候像普通话,有时候像来自外星的语言。这种方言的不同,无形之中也区隔了我和他的关系。我从来都不理解,也不愿理解他,直到看到他的身体进入焚烧室,我来自血缘的眼泪才不知不觉地掉了下了。后面我知道了,他说的是西北话。原来我听起来像另一个星球的语言,离我并不远。他似乎是因为工作原因来支援城市建设,曾经还是一名医生。奇怪的是,小时候竟然从来没有人告诉我那是哪个地方的方言,仿佛这是一件不言自明的事情一样。我就这样被蒙在鼓里,直到爸爸和姑姑们在爷爷死后准备开始寻根之旅,我才终于了解了他。
而我的姑姑们说着一口带有新疆味儿的西南话。这一点是我知道为什么的,因为我的奶奶是新疆人,尽管自从她结婚就离开了那里。跟着我的爷爷来到西南,遗愿是要葬回新疆。长辈们似乎更为新疆这个身份自豪,因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这些特质一直以来都陪伴着她们,不断在交谈中让小小的我接受下来。尽管我的奶奶死于我出生后,她们都说是坚持着为了看我一眼,但我很可惜,没能有关于她的印象了。
而我,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却在青少年时期执着于学普通话。当然,一方面是为了学习播音主持,想要投身传媒事业。另一方面,是我在中学时期的暑假每年都会去北京,是爸爸所在的地方。第一次去到那里时,我被一种强烈的自卑笼罩。那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通过方言被隔离的感受。于是我拼命的说普通话,即使和爸爸交流时都说普通话。现在想来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滑稽,很难想象我这种自卑的情绪是如何被爸爸捕捉到的。他并没有干涉过我,只是一直配合着我说。
读研究生之后,我走向另一个极端,开始执着于讲方言了。当然这也是因为我留在了这边继续读书,更重要的是,方言给了我一种安全感。我能够完全掌握每个语气词的语境,更能够拉进与陌生人的距离。而对于故乡,方言也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它,现在我仍然常常会与中学同学们一起记录方言中的特殊词语。这一地缘上的共同点,终于成为我自豪的地方。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