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学习方法有效吗,如何才能有效学习?
常用学习方法评价
2013年,有学者们发表了一篇引用率极高的论文: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With Effective Learning Techniques: Promising Directions From Cognitive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论文评估10种学习方法的有效性,结果为:
最有效的方法:提取测试(practice testing)和间隔练习(distributed practice);
中等有效:精心的询问(elaborative interrogation )、自我解释(self-explanation )和交错练习(interleaved practice )。
相对效果小:总结(summarization )、高亮或下划线(highlighting )、关键字助记符(keyword mnemonic )、用于文本学习的图像(imagery use for text learning )和重读(rereading );
对这些方法感兴趣的可以阅读原论文(正文长达44页),我在这篇文章中选出5个方法:重读、高亮(下划线)、做笔记、提取练习和间隔练习
重读:较小益处
重读通常是学生们最常用的学习方法。2009年,有学者调查177个华盛顿大学的在校大学生,询问他们最常使用的学习方法,排名前三的分别为:重读教科书或笔记;做练习题;使用flashcard。[①]
重读是最常使用的学习方法。那重读效果如何?
相对其他学习方法,反复阅读益处不大。
大多数实验表明,阅读2遍比阅读1遍的效果好。但有一个研究得出,阅读2遍并没有比1遍的成绩好。[②]
为什么重读不能带来良好效果?因为随着反复阅读,读者会熟悉文本内容,进而以为自己理解或记住了文本,这种熟悉或流利会被误认为掌握了知识和理解,进而导致过度自信。
高亮:较小益处
高亮(或下划线)也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高亮被认为在两个方面有益于学习:(a)选择文本中的重要内容会引发详尽的思考(生成功能),以及(b)下划线和突出显示重要部分使以后更容易识别它们(存储功能)[③] 。这种学习方法有多大效果?学者做了实验,让受试者①阅读文本、②高亮文本、③阅读高亮组高亮出的文本。结果显示,高亮组①并没有阅读组②的测试成绩好。
当然,高亮也是有用的:高亮是一种积极参与阅读的方法,前提是使用高亮能选出重要的文本,即选择重要文本的能力很重要,直接影响高亮是否有益。遗憾的是,研究显示,低水平的学习者选择重要文本方面不如高水平学习者,而且他们常常高亮出更多文本。
高亮的一个问题是可能阻碍推理能力。有研究显示,阅读10000字的文本,画下划线组在推理题目中比阅读组成绩差。可能的原因是,划下划线让学习者更关注孤立的概念、文本,而不是概念与概念间的联系。
做笔记:中度益处
做笔记也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在少数派,相信人手不止一款笔记软件。
做笔记有两个主要功能,编码(encoding)和存储(storage)功能[④]。编码指做笔记过程中能参与理解、组织、概述笔记内容,达到更深的理解和记忆。存储指做完笔记后,日后能复习笔记,从而保证长期记忆。
有学者对57个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表明,做笔记比不做笔记的效果是中度有效(positive but modest)。[⑤]具体论证可以看一下这篇论文。
怎样做笔记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1. 做生成性而不是逐字摘抄的笔记。
2014年有一个有名的研究,得出用电脑做笔记不如手写笔记对信息的理解和保留效果好。可能的一个解释是,学生们用电脑做笔记时,更倾向于大段逐字抄下老师讲的话,而采用手写笔记的学生无法逐字抄写,更会使用概括的语句,而概括说明学生们深度参与信息处理。
2. 复习笔记很重要。有一个对做笔记并复习与做笔记不复习的效果进行了荟萃分析,基于30个研究的分析显示,做笔记并复习有非常好的效果。[⑥]
3. 结合提纲式笔记
有研究指出,大纲式笔记比逐行笔记、无笔记,在短时回忆上的效果更好。[⑦]因此建议教师在上课前提前给学生大纲式笔记,而不是直接给出全部笔记。
换做自学场景,可以充分利用作者给出的目录、大标题和小标题。在笔记上先复制一份目录,阅读时在目录的标题下填写关键信息。
更好的学习方法
提取练习
学生时代,我很讨厌背书,不仅背的过程很痛苦,还觉得背书相当于 “死记硬背”,对理解和应用没有作用。
直到今天,我了解了“提取练习”这个方法,一改对背书的错误印象,原来背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培根在百年前写道:你把一篇文章读了二十遍,不如那样能更轻松记住:读十遍,并不时地背诵,记不住的时候再查看文本。(If you read a piece of text through twenty times, you will not learn it by heart so easily as if you read it ten times while attempting to recite from time to time and consulting the text when your memory fails. )[⑧]
提取练习(retrieval practice)又名自我测试(self-test),是近二十年来学术界最推崇的学习方法。提取练习是在没有文本的情况下回忆内容(相当于闭卷考试),抽认卡(flash cards)或Anki都是普遍使用的提取练习方式。
测试有两个好处:①本身是促进记忆的方法;②能提供反馈:知道自己记住或没记住。
有一个经典的实验,两组学生参加实验,一组学习2次,另一组学习1次+测试1次,然后分别在5分钟、2天和一周后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学习2次组在5分钟的测试成绩上高出学习+测试组,但学习+测试组在2天和一周后的测试成绩高出学习2次组。[⑨]
有研究比较提取练习和做笔记哪个更有效,结果发现,在即时测试中,做笔记比提取练习分数高,效果好;而在延迟测试中(1周和2周后),提取练习比做笔记效果好。该研究还比较做笔记后重读与做笔记后测试的效果,结果发现,做笔记后测试比做笔记重读的效果好。[⑩]做笔记的各位,不如在做完笔记后加上一道工序:经常使用提取练习。
如何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提取练习?
1. 回想。读完一篇文章或书的一章,合上书回想作者传达的关键信息,还可以写一段总结或摘要。
2. 添加问题。在笔记一侧写上问题,遮住答案进行自测。
3. 做题时,先闭卷,尝试自己解题。
边看教科书/笔记,边做题不是有效的学习习惯。比如做数学作业时,边看教科书边抄下公式套用。这会导致平时做作业正确率挺高,一到考试成绩不好,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边看书边做题,用到的是工作记忆,工作记忆的一大特点是记忆停留时间短,需要重复多次才能保留到长期记忆。而考试用到的是长期记忆。
间隔练习
在中国上大学的都有这样的经验:对很多文科考试,只需在考前几天猛读猛背,就能通过考试。虽然考试结束后,所读的知识几乎全忘光。这在心理学上是有依据的,即同样阅读2遍材料,集中阅读2遍比第一次读完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读一遍,集中阅读2遍在立即测试的分数比间隔阅读高。
这个方法对迅速通过考试是有用的,但对需要长期掌握的知识,间隔学习更有效。
比如,哪怕是益处较小的重读,采用间隔重读(即第二次阅读比第一次阅读延后几天至几周不等)的阅读效果也比集中阅读(mass reading)好。[⑫]
工具推荐
最经典的提取练习软件是Anki。有大牛学者利用Anki学习新领域。
现在很多笔记软件自带抽认卡(flash card) 功能。比如Obsidian, Logseq, Goodnotes 等等。
我使用的是Remnote 。它是麻省理工学生为学习而设计的软件,目前有Windows, MacOs, Android版,也有双链笔记功能。
我最喜欢的功能是:
- 做抽认卡方便。只需输入 ::(2个冒号)就能做出一张抽认卡。我把以前做的读书笔记复制到Remnote中,用“问题+2个冒号+需要记下的知识”做抽认卡。
- 有Windows和Android版,同步免费。作为一个Windows+Android 用户,免费同步的抽认卡笔记软件并不多。如此能利用碎片时间测试抽认卡。
结语
当今这个时代,想要获取不知道的信息,用手机或电脑搜索,不到10秒,就能得到,那还有必要费力记住信息吗?
对绝大多数信息,知道在哪里,保存到笔记软件中为日后方便检索,便已够用。
而如果想要掌握技能、深入了解领域、思考问题,都需要在大脑里有足够多的事实、信息和知识。
这主要受限于工作记忆的局限性,尤其对工作记忆容量小的人来说。工作记忆的容量平均是4,因为是平均,所以有些人可能是6,有些人可能只有3。对那些工作记忆容量小的人来说,通过增加长期记忆的知识来弥补工作记忆容量小的不足,即利用chunking 增大工作记忆的空间。而Chunking存在的前提,是已在长期记忆中储备很多知识[⑬]。
现在,我们不再为考试而学习,而是为输出、解决问题、掌握技能而学习,我们不能满足于记笔记,而是将知识真正地融进大脑。
[①]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 in student learning: Do students practise retrieval when they study on their own?
[②] The limited benefits of rereading educational texts
[③] five popular study strategies -- pitfalls and optimal implementation
[④] Listening and note tak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⑤] what limits the encoding effect of note-taking
[⑥] Combined Effects of Note‐Taking/‐Reviewing on Learning and the Enhancement through Interventions: A meta‐analytic review
[⑦] Enhancing the recall of presented material
[⑧] 转引自:The Power of Testing Memory
[⑨] Test-Enhanced Learning: Taking Memory Tests Improves Long-Term Retention
[⑩] Is testing a more effective learning strategy than note-taking?
[⑪] Rereading Effects Depend on Time of Test
[⑫] Distributed practice in verbal recall tasks: A review and quantitative synthesis.
[⑬] Why don’t students lik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