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生与死的二重奏 · 第三题

閒聊生與死(四):意識對自身的假設1

野人
·
·
IPFS
·
跟黑格爾的那個反思不一樣。話說,這篇文章沒有重點內容,因為我這次把閒聊全部都寫在簡介欄裡面ㄌ~雖然簡介欄只能寫到兩百個字,但其實我今天瞎掰的內容根本就填不滿兩百個字,正當我在思考該怎麼辦的時候,齁,就靈光一閃喔_(:з)∠)_沒有錯,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擺爛就對了~至於今天為什麼正文部分又換了一種方式,就完全看心情~

1.1 知識是思維的基本素材
1.1.1 所以知識不能成為任何思維或思維方法上的尺度
1.1.2 對於直覺到知識的意識而言,知識必然不能成為某種真理
1.1.3 由方法構成的方法,視為更高階的方法
1.1.4 知識是構成方法基本要素,所以構成更高階方法的方法,也可以成為知識
所以1.2 最低階的知識是常識
1.2.1 常識並非指經過驗證、理所當然的事物,而是指意識對先驗要素的符號性還原
1.2.2 所以常識不能成為尺度或方法,只能成為任何思維的最基本要素

2.1 意識與外部世界的連結,仰賴方法作為二者的中介
2.1.1 意識無法透過任何常識認識外部世界
2.1.2 意識無法直接認識外部世界
2.2 更高階方法意味著意識對世界的複雜認知
2.2.1 簡單與複雜並非優劣之分,所以任何想法,無論邏輯上或道德上的合理與否,都首先沒有價值上的差異

3.1 基本邏輯是任何思想素材自洽的底線
3.1.1 邏輯不能生產任何內容
3.1.2 邏輯上的不自洽無法證明哪一方更合理,只能證明至少有一方不合理
3.1.3 邏輯只能成為驗證形式,無法成為任意知識或方法
3.2 基本邏輯是使意識對外部世界認知合理化的底線

4.1 意識的內容透過自我作為中介自然形成
4.2 意識可以意識到自我,但無法準確意識到自我的所有內容
4.2.1 自我內容的合理性底線取決於基本邏輯
4.2.2 自我內容的素材取決於經驗
4.2.3 自我內容的差異性取決於思想素材的差異、思維方法的差異、遺忘的差異
4.3 意識無法參與決定任何外部世界的內容
4.3.1 意識只能參與自身在外部世界中,自我外化的過程
所以4.4 意識無法決定外部世界可能提供給自己的素材
4.4.1 意識有能力辨別與篩選這些素材
4.5 意識透過方法作為中介,建構這些素材
4.6 每一次建構的最終結果,被稱為主體的思維
4.6.1 當下的思維是主體一切可經驗方法的最終結果
4.6.2 若意識預測自己內容必須仰賴邏輯跟已有內容,又因為3.1.1,故意識無法對自身內容做結構性預測
所以4.7 意識的發展方向仰賴其對自我傾向的假設
4.7.1 假設的形式合理性仰賴基本邏輯
4.7.2 假設的內容合理性仰賴比建構方法更高階的方法
4.7.3 假設的可能性仰賴合理素材的廣泛程度


沒寫完,但是能用

睡覺去囉~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野人學中世紀哲學,暫時還沒死的怪咖野人。正在學習如何假裝人類。 ⋯⋯ 喔幹,學不會。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閒聊生與死(三):幸福的界限2/快樂的界限

閒聊生與死(二):幸福的界限

閒聊生與死,這篇就算序曲好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