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跟鞋開始,討論日本性別歧視問題與女性的反抗
这篇文章讲的是日本工作场合的着装标准之一——女性要穿高跟鞋(high heels,注意要有 s)。所以整个文章中用了很多与「鞋」有关的词来表达一些与鞋无关的意思。
原文鏈接:https://www.economist.com/asia/2020/04/08/japanese-women-rebel-against-painful-dress-codes
1. 如何通过标题和副标题让读者彻底记住文章主题?
① 标题:heel at high water
high water 等于 high tide,意思就是「涨潮,满潮」,英文释义是 the highest level of the sea and some rivers。
在我看来,它有两层意思。
其一,它呼应了「高跟鞋」。人穿上高跟鞋之后脚后跟(heel)也是处在 highest level。
其二,它呼应了本文的另一个主题。本文说的是一个日本职业女性在推特上吐槽为啥一定要穿高跟鞋,然后这条微博就爆了,随之就发起了一个 #kutoo 运动。这不就是「涨潮」了么。
② 副标题:high on the agenda
X is high on the agenda 意为「X 是最重要的待办事项」。
你想想,priority 也可以表示「优先处理的事,当务之急」,为啥不用呢?因为这里的 high 能再一次呼应主题「高跟鞋 high heels」。
2. 如何措辞让你的语言能传达更多内涵?
如果你想让读者知道你做某个动作时的状态,你会怎么做?我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用副词。但是,为什么不用一个可以替代副词的动词呢?
奥威尔在《政治与英语语言 Politics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里提出了写作的六个规则,其中第三个就是「能砍掉的词,一定要砍掉」。
① 穿高跟鞋
以下哪个表达能体现出被逼穿高跟鞋的难受劲?
a. wear high heels
b. squeeze one's feet into heels
虽然用 a 就可以表达「穿高跟鞋」,但用 b 能让读者感受到为什么他们要请愿,要发起 #kutoo 运动。
② 穿着高跟鞋「到处走」
以下哪个表达能体现出被逼穿着高跟鞋到处走的不适感?
a. wander around
b. walk around
c. totter about
b 是最原生态的「到处走」;a 也是「到处走」,但给人的感觉是闲庭信步,非常自在。
而 c 的本意是「摇摇晃晃,跌跌撞撞,踉踉跄跄」,一个动词,不需要任何的副词,就可以让人感受到那种不适感。
3. 如何让主题贯穿文章始终却又完全不违和?
① 拒绝
以下哪个表达能呼应文章主题「高跟鞋」?
a. refuse
b. dig your heels in
dig your heels in 的英文释义是 to refuse to do something in spite of other people's efforts to persuade you,中文释义是「坚持己见,拒不让步」。
两者意思都是拒绝,可是 a 只能表示拒绝,而 b 不仅表示拒绝,而且还呼应了这篇文章的主题「高跟鞋 heels」。
② 解雇,抛弃
以下哪个表达能呼应文章主题「高跟鞋」?
a. the sack
b. the boot
be given the boot 的英文释义是 to be told that you must leave your job or that a relationship you are having with sb is over,既可以表示「被开除,被解雇」,也可以表示「被抛弃」。
与刚刚的「拒绝」一样,a 和 b 意思相同,都表示「开除」。但是,b 中的 boot 意为「靴子」,正好是全文最后一个词,再次呼应主题「高跟鞋」。
4. 最后说几句
本来写到这儿就可以结束了,但我还是想和各位,尤其是 advanced learners 说两句。
我对 advanced learners 的定义是英专学生,以留学为目的的学习者和英语老师。
我们为什么要读外刊?
我看到很多人在微博上做外刊「精读」打卡,标出生词和好句子。这样固然很好,但如果你是一个 advanced learner,那还远远不够。
你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究竟要从外刊作者身上学点啥呢?
他们比我们厉害的难道是词汇量?显然不是。
如果说我们是语言的 user,那么他们是语言的 manager。如果我们是语言的 artisan,那么他们就是 artist。
在他们眼中,每一个词汇都是不同的,词与词之间总是存在着微妙的差异。即便是意思几乎相同的词,也能在不同语境中发挥作用。
我相信通过上面的内容,你应该能感觉到,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的,是如何打磨自己的语言去传达出语言本意之外的内涵。
这也是为什么我没有给大家罗列每篇文章里的各种生词和表达,而是咀出每篇文章所有的华,掰开揉碎让你了解作者的动机,意图和手法。如此这般,你才能把这些表达精准地用在你的文章中,并且,如果你的领悟力足够好的话,说不定还能自己写出类似、甚至更生动形象的表达。
如果你仔细读我的 #英文怎么说 系列微博就会发现,我从来不会说某个表达「高级」,而是反复强调「生动形象」,因为——
文章是用来触碰心灵了,不是用来装逼的。无论是写作,还是写作文。
我相信,这才是 advanced learners 读外刊的意义。
教英文的蘇老師
現在內地,年底即將赴日;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 教學培訓師;劍橋大學 TKT 證書全模塊滿分,托業 920 分;
應試英語教學 11 年 / 教師培訓 7 年 / 外刊精讀教學 6 年 / 大學英語閱讀寫作教學 5 年
現有英文寫作與外刊精讀課,感興趣歡迎 DM ^_^
社交媒體賬號:
小紅書 / B 站 / YouTube / Matters / Mirror:教英文的蘇老師
由於我來自內地,所以文章主要以簡體字呈現,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分享給其他學英文的同學朋友。如果方便的話,也希望你可以通過追蹤、按讚的方式表達你的支持。謝謝!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