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的仲夏一一在臺中市中區待了不只十天的成長之旅

流連民族學
·
(修改过)
·
IPFS
·
「現在的小朋友大概很難懂,在我讀書的時候,象徵時髦、潮流、新穎的遠東百貨當時開在中區,光是走進去都很得意。而且不僅遠東,早年很多知名百貨公司都陸陸續續開在這一區呢!」站在咖啡店門口的阿伯說,挾帶著榮景雖逝卻仍驕傲的在地情結…

作者:民族學系學士班一年級 謝恩美

(註:本文章由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11 年青年壯遊臺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成果報告書改寫而成,若對本計畫的學術成果感興趣者,可以透過此處的連結前往閱讀成果報告。)

「嘟一嘟一」一場關於臺中市中區的文字之旅即將啟程,請上車!

「現在的小朋友大概很難懂,在我讀書的時候,象徵時髦、潮流、新穎的遠東百貨當時開在中區,光是走進去都很得意。而且不僅遠東,早年很多知名百貨公司都陸陸續續開在這一區呢!」站在咖啡店門口的阿伯說,挾帶著榮景雖逝卻仍驕傲的在地情結。

「市場本身沒什麼太大改變,攤商彼此的感情依舊融洽。但生意真的是大不如前,如果是二十年前,大家招呼客人都忙到根本沒空聊天」果汁攤婆婆回想著早市的熱鬧氛圍,意識到那已是難以重返的過往。

「因為工作關係接觸這裡時,已經變成你們環顧四周所見的樣子:整治好的綠川、人很多的宮原眼科、愜意的假日市集」臺中鐵道驛的小編口中的中區,與外地觀光客印象相對貼近。

第二市場攤商流動但人情依舊,可謂中區人面對城市變遷的確幸

近期整理去年(2023)暑假到臺中執行計畫的街訪資料,驀然察覺光是拼湊三位報導人的回應,便足以窺見中區興衰的故事。從土生土長的中區人,到堅守第二市場數十年的老攤販,再到近期在3T(OT、ROT、BOT)1模式運作下於臺中火車站工作的攝影師,與他們的對話中,我發現每位來到中區的人,都有與這座城市相伴相繫的生命故事。然而關於城市本身的描述,卻像條單向行駛的火車,有起點站的「極度繁華」,有終點站的「極度衰微」與「極度改造」。但,究竟這座城急轉直下的衰微從何而起?以什麼方式發生?近期又如何蛻變為各大網紅與文青一致推薦觀光勝地?如果未對中區進行全觀的研究,一般人對該處的認知恐怕欠缺脈絡。

恭喜你,點開了這期的《流連民族學》!這篇文章將盡所能地以文獻爬梳、專家訪談與田野調查,以及作者個人在中區執行「112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的經驗與心得,帶領各位以民族誌的研究方式,重新認識中區。


臺中火車站新、舊站站體(註:紅磚建築為1917所建的第二代臺中火車站)

大墩街、舊城區、市中心,中區人口中的「曾經」到底多厲害?

中區曾有極其繁盛的過往,是當今世人有心感受也無法真實體會的。在透過參與觀察等民族誌方法直接進入田野地進行研究前,不妨讓我們藉助《臺中市志》經濟、社會與地理三志和吳幸玲等人的著作,透過重要政策與直觀的統計數據理解當時繁盛興旺的中區。

中區的正式興起要從日治時期談起。那時名為「大墩街」的中區定位是周圍村莊的市集,在1903年日人實施市區改正計畫後,今天的市府路、繼光街等街道因應政策闢建,街區的朝向有一說也是此時為配合自由路增建刻意向東偏45°(另有利於陽光照射、增進居民健康之說)。以京都棋盤式的方正城市格局為藍圖設計,也因而使中區被冠上「臺灣小京都」之名。

但要說真正讓中區興盛的,是1907年縱貫鐵路開通,以及隨後臺中火車站的興建,大量人流輻輳與商貨集散,中區搖身一變為臺灣中部區域商業與交通核心。戰後大抵來說承繼著此時榮景,或由流動人口之大,登記在案的旅宿業者多達42間;或以二、三級產業之蓬勃,為臺中市各區全年賺取利潤額度之首;乃至街道上各家新朝百貨公司進駐⋯⋯中區的繁盛,已是登峰造極。

從喧囂奔騰到空城一座

一座城市,要經歷多少人事變遷與產業結構轉換,才會從萬眾矚目的區域核心,淪為連在地居民都默認為留不住人的空城?

或許用不到二十載。

從「火車站周邊發展全盛期1970、80年代」(吳幸玲 2017),到開發強度過高而「重要性不再居臺中之首」(國立中興大學 2008)的1990年代,中區與時代的脫節既急遽又猛烈。以針對中區衰微進行的街訪經驗來說,大部分稍加理解的人都會表示該處會變淒涼背後牽涉太多因素,一時之間也說不清。為使大家在短時間內有辦法大致理解,此處我將從2021年所做的小論文中節錄當時彙整資料,列點解釋中區衰微的可能原因。


中區衰微是一千絲萬縷影響下的綜合性結果

從《大墩報》上的地圖可看出街廓面積小、數量多的舊城區空間特性

一、中區內部空間問題

1. 站前、站後發展不一:中區因應日據時期都市計畫所改造,火車站周圍土地被縱貫鐵路一分為二。前站各類發展逐漸蓬勃之時,後站卻始終發展有限。空間配置與發展不均,是中區承襲殖民時代影響的區域限制。

2. 飽和的城市:商業活動集中前站的情況下,外界資本投入、量販店與百貨公司接連進駐。該類型商業仰賴大面積停車空間的建置,舊城區飽和而無能及時解決人車壅塞的問題。無形之中,人與資源都被向外推離。

老屋外牆的手繪廣告和後方的中區新地標李芳愛美酒店成鮮明對比

二、城市形象的負面化

區域發展較早又欠缺經費修繕,使中區公共設施水準低落;人口遷出後閒置空間增多,特種產業、無家者的進駐伴隨治安問題增生;隔間狹窄且管線複雜的老屋,難免滋生災損嚴重的火警事件。層疊加成的劣勢與負面新聞,讓中區的形象每況愈下。

從臺12線街景不難發現汽機車等交通工具已成民眾常見的移動方式

三、汽車城市興起

因應高速公路竣工,政策轉眼視汽車為移動主流,憑藉火車站興起的中區,不再是臺灣中部貨物集散的樞紐。

停用的剪票口與舊站大廳舉辦「驛二三事-臺中車站展」的展品藍晒圖
「台中停車場本家新築工事設計圖」藍曬圖

四、分期重劃區政策

分期計畫是非常複雜的大規模計劃,若極其精簡地說明其對中區的影響可濃縮為:

1. 1965年臺中市規劃第一期大智重劃區:舊市街格局被打破,城市擴張、聚落始明顯向外分布。

2. 1986年都市計畫通盤檢討,七期成發展重點:本為舒緩舊城區飽和問題而開發的七期重劃區,在中區交通樞紐地位動搖、政府關注降低、大量資源移出後,反倒成為新興中心商業區

結合以上從居民、商人、施政者等視角出發的陳述,我們能發現中區的衰微不僅牽繫眾多複雜因素,同時也是時代各方勢力與結構作用下的產物


嘗試以不同專業解讀城市興衰

像斷線的扉頁,中區的璀璨年華停留當地人所謂的「曾經」,逐漸於現代性的淘洗中泛黃。就如《國家的視角:改善人類處境的計畫為何失敗》一書在〈導致國家計劃或社會工程失敗的四大因素〉段落所表達的,政府統治力量強大的國家道路多方正整齊,但這樣的規劃卻也易淪為城市乃至區域發展的阻礙。興衰本是城市發展的自然現象,從軸線規劃到街區改正再到分期重劃區,當我們仔細分析地方與國家政策,卻遺憾地發現它們某種程度也提前了城市落寞的臨到

同時,在此也鼓勵讀者更理性、脈絡化地思考除了從空間配置、都市發展、施政影響,我們還能從哪些方面解讀一座城市的興衰。

認識中區至今快滿三年的日子裡,我持續接觸不同學科背景人物和知識,發現環境行為、路上觀察、土地資產、展覽策畫等專業都是各界前輩試圖理解中區的方式。當我愈多投入,就愈發認同並相信「一個地方的凋零,不會只有一種原因;那麼一個地方的復甦,也不會僅限一種想像」

「為河川添入一份創意美學—綠川」展覽週邊


綠空鐵道軸線1908

兩派的爭論究竟如何能解?

感覺有點沉重嗎?現在我們可以一起輕輕「呼——」的嘆口氣,因為中區的消沉,近期明顯有所改善。

她憑藉豐厚文化底蘊,有中央書局等重要歷史建物吸引旅人踏查;她善用舊城區獨有情調,有老旅店頻頻翻新成功招攬背包客;她成為族群大融爐,有東協廣場聚集主要來自印尼、越南、泰國移工群體,成為他們能自在表現的新「後台」(Back stage)2。

「迷途」——中區一家結合咖啡與理髮的文創小店

在中區逐漸復甦的同時,各界也開始建構起對地方創生的想像。在2023年暑假進行十天九夜的微型田野後,我更明白認知層面的歧異性如何具體存在。在進行專家訪談期間,我就碰上兩個對於中區新生相當不同的見解。「當初在做這項企畫時,對方就一直表達不理解我們在做什麼」其中一位受訪者很真實地向我們分享追求美好願景過程所受的挫折。一如中區的衰微是眾多因素的會聚,中區的再生也仰賴跨領域人才投入。或融入所學,藉學理依據解決問題;或經由氛圍與觀感的營造,改善環境與人的感受,沒有絕對性優劣,卻絕對需要經歷無數磨合與對話。

面對不同「派系」的難解爭論,我想我們該思考的不是如何解決,而是怎麼聆聽。當既有立場形成後,不同觀念產生碰撞再自然不過。如何學習易位思考,同時留與彼此溝通緩衝帶,是件不容易卻相當值得練習的事。


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勇敢明天將影響誰

從關注中區議題至今,晃眼也來到第四年。「某程度來說,中區的議題廣泛、久遠而難以撼動,那為什麼還要去?」類似的自我質疑浮現心頭已不知多少次。

「從被影響的人,成為影響別人的人」我在感動地圖實踐計畫的成果報告書上寫著這樣一句話。十年前,中城再生文化協會催生出臺中文史復興組合;三年前,文復與寫作中區所辦的活動讓我下定決心開始認識這塊土地。像條環環相扣的生態鏈,我們永遠無法預期自己將會如何改寫明天,那又為什麼要對如同巨人般難以改變的事物存憂呢?

「只待河清之日/口袋裝滿春天/柳條如髮茨在飛揚/再和你漫步在河岸」

綠空鐵道上這段源自〈向綠川問安〉的新詩,是眾人對中區的期盼,也是我墊腳希冀的未來。

當我們將城市的興衰看作一持續性的旅程,歷史、制度、商業、社區等性質的影響都會交織成窗外的風景,我們能做的第一件事或許是擦亮車窗,看清現象背後的脈絡,而後為城市付出些什麼。

筆者正在為「ChangeX Beer 南園酒家」攝影記錄

無論所做之事為何,不可否認的,我們都只是世界上的小小個體。但總有一天,我們不再能天真,需要共同擔起責任。在各自擅長的領域,用著

我們喜歡乃至自信的方式,試著讓這個社會更可愛。

就像這篇文刊在網路的文章,我不知道它能影響多少人。

你也永遠不知道你的勇敢,明天將會影響誰。



註釋

  1. 3T(OT、ROT、BOT)根據台中市政府財政局的網站解釋,意思分別如下:

    • OT(Operate-Transfer):民間機構營運政府投資興建完成之建設,營運期間屆滿後,營運權歸還政府。

    • ROT(Rehabilitate-Operate-Transfer):民間機構投資增建、改建及修建政府現有建設並為營運,營運期間屆滿後,營運權歸還政府。

    •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民間機構投資新建並為營運,營運期間屆滿後,移轉該建設之所有權予政府。

  2. 後台(Back stage):由美國社會學家Erving Goffman在他的代表作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中提出。Goffman認為後台為一與前台完全分割的空間,個人能無顧忌地做任何事情,無須在意於前台所受的目光與約束

鳴謝

首先感謝所有協助審稿與幫助這篇文誕生的朋友。也特別感謝「我在中區待了一整天」計畫進行過程中願意受訪的人們,包括撥冗接受專訪的四位專業人士與隨機街訪的群眾。同時,感謝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對「112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的用心,以及該計畫負責評委的鼓勵與指教。

參考書目

江士昌、周岳陞、段定亞、陳欣儒、劉凱菱 Jiang, Shi-chang, Zhou, Yue- sheng, Duan, Ding-ya, Chen, Xin-ru, Liu, Kai-ling

2015 台中市中區商圈再造:策略與方法

taizhongshi zhongqu shangquan zaizao: celüey u fangfa [Taichung City Central District Business District Re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Methods]。發表[Presented] 於「臺中市政府104年度規劃研究設計報告獎助計畫報告」taizhongshizhengfu yilingsi niandu guihua yanjiu sheji baogao jiangzhu baogao[Taichung City Government's 104th Annual Planning Research and Design Report Award Program Report]。臺中:臺中市政府 taizhong: taizhongshizhengfu [Taichung: Taichung City Government.]。

吳幸玲 Wu, xing-ling

2017 移動性與城市社會空間的形塑—以臺中舊市街發展為例 yidongxing yu chengshi shehui kongjian de xingsu—yi taizhong jiushijie fazhan weili [Mobility and the Shaping of Urban Social Space—Taking Taichung Old Street Development as an Example]。刊於[In] 2017「世紀宏圖:臺中百年歷史回顧與展望—臺中驛‧第二市場‧七媽會和它的時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17 “ shijihongtu—taizhong bainian lishi huigu yu zhanwang—taizhongyi·dier shichang·qimahui he tade shidai” xueshu yantaohui lunwenji,許世融主編 xushirong zhubian[Xu Shi-rong ed.],頁189-208[Pp. 189-208]。臺中: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taizhong: taizhongshizhengfu wenhuaju[Taichung: Cultural Affairs Bureau, Taichung City Government]。

陳詩晴、謝恩美 Chen, Shi-qing and Xie, En-mei

2023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11年青年壯遊臺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成果報告書 jiaoyubu qingnianfazhanshu yiyiyinian qingnian zhuangyou taiwan-xunzhao gandongditu shijian jihua chengguo baogashu [The Youth Development Agenc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111th Youth Grand Tour in Taiwan-Searching for Touching Maps Practice Project Achievements Report]。臺北: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taibei: jiaoyubu qingnianfazhanshu [Taipei: Youth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未出版)[unpudlished]

國立中興大學 guoli zhongxingdaxue

2008 臺中市志‧地理志 taizhongshizhi·dilizhi [Taichung City Chronicle·Geography]。臺中:臺中市政府 taichung: taizhongshizhengfu [Taichung:Taichung City Government]。

國立中興大學 guoli zhongxingdaxue

2008 臺中市志‧社會志 taizhongshizhi·shehuizhi [Taichung City Chronicle·Sociology]。臺中:臺中市政府 taichung: taizhongshizhengfu [Taichung:Taichung City Government]。

國立中興大學 guoli zhongxingdaxue

2008 臺中市志‧經濟志 taizhongshizhi·jingjizhi [Taichung City Chronicle·Economic Chronicle]。臺中:臺中市政府 taichung: taizhongshizhengfu [Taichung:Taichung City Government]。

臺中市政府財政局 taizhongshizhengfu caizhengju

2023 關於政府推動之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及BOT、BTO、ROT、OT、BOO的涵義內容? guanyu zhengfu tuidong zhi cujin minjian canyu gonggongjianshe ji BOT、BTO、ROT、OT、BOO de hanyi neirong? [Regarding the promotion of private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construction promot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eaning of BOT, BTO, ROT, OT, and BOO?]。網路資源[Internet information],https://www.finance.taichung.gov.tw/407938/post,2024年4月18日[April 18,2024]。

謝恩美 Hsieh, En-mei

n.d. 斷線的扉頁——由1970年代後的社會變化談臺中市中區興衰 duan xian de feiye—you yijiuqiling niandaihou de shehuibianhua tan taizhongshi zhongqu xingshuai [Broken Title Page—The rise and fall of Taichung City Central District based on social changes after the 1970s]。

Erving, Goffman

1956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USA: Doubleday Press.

Scott C. James

2023 [1998] Seeing Like a State: How Certain Schemes to Improve the Human Condition Have Failed. Chen Liang, trans. Taipei: Rye Field Publishing Co.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流連民族學榴槤榴槤,像是在做田野,從最初味道臭臭,不敢食用,到最終的留戀回味。 這是一群學習人類學、民族學學生的青澀書寫練習,我們書寫日常觀察、田野紀錄。既是一場青澀的嘗試,也是對我們來說最珍貴、青春的民族誌書寫。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語音的濃縮:「注音符號」及「國音」發展簡述

田野調查的魔力_聊聊我第一次走入土城沛陂社區

Aloha~一起來跳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