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栗子成熟時
去年偶然得知 Newlands Forest 有幾棵老栗子樹,便興奮地帶著孩子前去拾栗子。那次經歷不僅讓我們收穫了滿滿的秋日饋贈,也勾起了許多過往的回憶。
日子總是匆匆流轉,忙碌的生活鮮少留出時間去懷舊。昨夜工作至深夜,臨睡前隨手翻了翻社交媒體,恰好看見去年寫下的那篇文章,正是記錄了那次拾栗子的經歷。頓時心生感慨,於是決定今晨再去看看那些栗子樹。
循著記憶中的路徑,很快便找到了那幾棵熟悉的老樹。果然,不出所料,滿地都是被前幾日大風吹落的栗子。散落一地的栗果,像是一顆顆剛剛掉落的綠色網球,甚是可愛。然而,那滿布細刺的外殼卻讓人難以下手。孩子們興致勃勃地用小樹枝小心翼翼地撬開栗殼,我則一邊指導他們,一邊在樹下搜尋更多的栗子。
不經意間回頭,竟看見一簇盛開的 March Lily。這個名字讓我瞬間想起大學時的植物學導師——她總覺得我認不出那些植物的名稱,實則只是因為生長環境與語言文化的差異,我們對同一種植物的稱呼各不相同罷了。但那時的我並不願深究這些差異,以免引出更多自己答不上的問題,徒增尷尬。如今回想起來,倒覺得頗為有趣。
March Lily 的身影,也讓我聯想到東方文化中關於彼岸花的傳說。這種花開時不見葉,長葉時不見花,彷彿註定無法相見,寓意著陰陽兩隔、前世今生的訣別。據說,它只生長在黃泉路上,奈何橋畔,是亡者走向輪迴的指引之花。這般傳說雖帶著淡淡的哀傷,卻也有一種宿命般的美感。
說到語言文化,前陣子出差時結識了一位義大利朋友。他性格開朗健談,最令人驚訝的是,他全程用中文交流。一次,我們一同去見另一位朋友,這位義大利兄弟依舊自信滿滿、滔滔不絕地說著中文,絲毫不在意對方是否聽得懂。我和朋友都佩服他的勇氣——畢竟,語言這回事,臉皮越薄越難學,反倒是那些敢說、不怕錯的人,進步最快。如果當年我也能有他一半的膽量,或許早已達成許多目標了。
今年的拾栗之行,不僅收穫了秋日的果實,也再次勾起了許多有趣的回憶。或許人生亦是如此,敢做、敢錯,臉皮厚一點,才能贏得更多機會,實現更多可能。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