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例子嚇人:談談面對攀岩、登山的態度

ohlak
·
(修改过)
·
IPFS
·
台灣有攀岩愛好者,也有登山愛好者。而這群人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運動場地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被關閉和限制。好在台灣現在的攀岩環境已經越來越友好,各地攀岩場紛紛建立,各種介紹攀岩、講解攀岩技巧的資訊也層出不窮,倒是呼籲和提醒安全觀念的資訊變少了。專業的技巧讓專業的教練來教,我這個曾經的攀岩愛好者,就多寫點關於安全觀念的文章吧。

我還在台灣的時候,有三起意外讓我印象深刻,其中一個是我的親身經歷,兩個是當時台灣很轟動的事件。

今天我打算把這幾件事件拿出來分享和分析,希望能夠讓所有想要接觸攀岩的朋友先有一個基本的安全觀念,以最安全的態度去面對這一項運動。

之後我所有談論攀岩、登山、溯溪、跑酷等運動的文章,都會關聯此文。希望大家可以以此為戒,玩得開心,玩得安心。


意外1:2人溯溪迷路,在溪谷過夜一晚

石文溪迷路過夜,同伴幫我拍的照片

這是一個關於懶惰的故事,我和一位朋友相約溯溪,因為他說自己之前來過這條溪,對它挺熟悉,所以我就懶得再去查資料,準備好一個背包便跟他出發了。

結果因為溪水上漲,我的同伴分辨不出現場地形,找不到下山的路。而我自己也沒有做任何資料研究,只能完全聽他的,兩人就只好在山上過了一夜。

這次意外對我來說有好有壞,好的是我終於明白為什麼爬個山、溯個溪,學長姐總要我預備那麼多東西,把背包塞滿。

因為我多帶了一套衣服,晚上就可以把身上已經濕掉的衣服換掉,避免失溫的危險。

因為我多帶了好幾條能量棒,我們第二天還能有充足的體力在溪谷中走一整天。

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學長姐提醒過我,出發之前要跟家人、跟朋友報備自己的登山行程,因為如果真的出事,家人和朋友們能在第一時間就察覺到我們出事,然後進行援救。

而我這次就因為我出發前跟室友、跟攀岩場的所有同學都說過“晚上8點之前會回到攀岩場”,所以當我沒出現在攀岩場,甚至午夜12點我還未回到家的時候,我的室友就立刻聯繫了同伴的家人,然後報案,我才能在第二天就碰到消防員,然後獲救離開溪谷,避免在溪谷中迷路好幾天的情況。

有了這次經歷,我再往山上走的時候就更加小心,也更加仔細,我才終於成長為可以在山上照顧學弟妹的學長,登山技能level up的感覺XD

可是那一次經歷也是危險的,我們不知道周圍的路,也爬不出溪谷,只能選在溪谷較高的一塊大石頭上過夜。如果晚上下雨,溪水再次暴漲,我肯定會被湍急的溪水捲走。

所幸山神眷顧,不但一整晚晴朗無雲,還讓我們找到一整棵漂流木,可以輕易就生火,維持一整個晚上的溫暖。而且星光、月光打在溪谷的淡淡光芒也非常漂亮,讓我一整晚都安心不少。

所以還是一樣的問題,登山、攀岩也好,溯溪也罷,教練指導我們的安全事項,一個都不能忽略,一個都不能減少。

出發前要研究路線,這是學長姐在我爬山之前就一直灌輸給我的觀念,而我那一次懶了,沒做,結果迷路了。

不論多小的路線都要報備,要預備好各種備用物品,這兩件事我做了,所以出事的時候派上用場了,我隨然人是迷路了,但是身體狀況很好,獲救的速度也很快。

所以,各位想要接觸登山攀岩的朋友們也記住這一點,聽從前輩們的專業指導,顧好自己的安全。


意外2:張博崴山難

從公視《有話好說》部落格截取判決書內容整理:http://talk.news.pts.org.tw/show/13935

2011年一位叫張博崴的男生單獨前往白姑大山卻在山里迷路,等到消防隊找到他的時候已經罹難。他的家人因為這件事情把消防隊告上法庭,最後南投縣消防局被判赔新台币两百六十七万元,成為台灣第一起山難國賠案例。

這件事情發生以後,登山界全員憤慨。因為白姑大山不是一座容易登頂的山,整個山路對資深登山客都是一個考驗,鮮少有人會單獨前往白姑大山的。

而張博崴是一個沒登過山的新手。

而且在張博崴登山的過程中,遇到好幾個人都勸他下山,他卻執意不聽。而且他也完全沒有野外求救的意識,迷路以後他成功打出過一個電話,卻不是打給警察局,而是打給他的女朋友,路途中也完全沒留下任何可供搜救人員找到他的記號。

單人登山、無求救訊息、無追踪記號,這幾樣事情大大增加了消防隊的搜救難度,最終導致張博崴遇難,在山中留下了他的性命。

上面的這幾個狀況,就足夠斷定張博崴是因為個人因素而導致遇難,那為什麼南投縣消防局還要判賠呢?

法官的理由是,消防局的處理程序太慢,包括向軍隊調用直升機,也是申請後幾天才批准。這樣的搜救速度很容易導致整個救援行動錯過黃金72小時的最佳的搜救時間,所以其他單位都沒事,唯獨南投縣消防局被判賠。

舉出這個例子的原因是想告訴大家,事先的訓練和專業的知識,對登山以及攀岩是多麼重要。

有多少人知道利用手錶的指針和太陽就能判斷出東南西北?有多少人知道在台灣的森林中,只要看樹和石頭上的青苔長在哪裡就能大致辨別南方的位置?或者現在我給你一張地圖,你能不能精確找到自己位於地圖中的哪一個位置?

這些事情只是登山領域中的基本知識,但是如果沒有經過訓練,甚至很多人還會認為google地圖就能讓他在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再專業一點,你知道幾種不用打火機就能生火的方式?操作過嗎?SOS的摩斯密碼怎麼打?在山里要如何尋找安全的過夜地點?這些專業知識又有多少人知道?

張博崴在山上存活了45天左右,卻始終找不到下山的路。如果他會看地圖,懂得辨別方向,是不是走下山的機率會大很多?如果他懂得更多野外生存技巧,是不是更有機會讓他活到救援隊發現他?

從南投縣消防局的角度來看也是一樣的,如果搜救制度能夠再健全一點,是不是就不用耽誤一開始的黃金時間,更早發現遇難者?

這一件山難的發生,就是因為平時的訓練和專業的知識都不充足,最後才導致登山客遇難,消防局背負責任的情況發生。


意外3:某探索體驗場地,學員垂降墜落身亡

一個探索體驗場地承辦某中學的戶外教學活動,一名學生在吊橋上垂降的時候墜落身亡。

調查結果很快就出來,教練疏失。

只是這個“教練疏失”,可以讓我們引以為戒的細節太多太多。

首先,該場地一天需承辦上千人的戶外教學,操作時間太少,沒辦法讓學員們慢慢垂降。據估計,一個學員從吊橋上垂降下去,加上穿戴和解除裝備的時間,只有不到3分鐘。

所以教練為了快,做了好幾件危險的事情:

  1. 讓學員以接近自由落體的速度垂降。
  2. 請學員垂降的時候雙手放開,由吊橋底下的教練拉繩剎車
  3. 勾環不上鎖,以求快速掛扣和拆卸。

事發當天,學員以極快速度從吊橋跌落,可是教練指示學員雙手放開,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只要抓住繩子,就有兩種方法可以在半空中剎車。而橋下的教練雖然可以拉繩剎車,卻只能起到輔助作用,最後好不容易把學員拉住了,勾環卻因為沒有上鎖,受力結構不完整,在重力加速度之下,勾環被拉變形,繩子脫鉤,學員直接從半空中墜落到地。

一般垂降、攀岩會使用的帶鎖勾環,俗稱“大D”

從數據來看,整個場地經營了這麼多年只有一起事故,出事機率只有0.0001左右而已。可是這個0.0001的機率帶走的是一條生命。這就是為什麼在攀岩運動中,就算裝備已經越來越先進,大家在上牆之前還是要來回檢查好多遍裝備,多次確保裝備沒有問題。

很多觀念其實就是為了減少這0.001的出事機率罷了。

從另一個方面來談,場地一天之內就接下了超過1000人的生意,導致教練需要想辦法提高操作速度,最終釀成慘劇,校方、場地方有沒有責任?在我看來是有的。

在商業上、在生意上、在激勵講座上,講師常常叫大家要“拼盡全力”,但是拼盡全力背後承擔的就是一個破釜沉舟的風險,這是一個賭博。

攀岩、登山,可不能賭。因為你能夠拿來跟大自然賭的籌碼,只有自己的這條命。

一般攀岩比賽上,一條繩子只要經過三次重墜落,就必須換繩。在2021年的東京奧運上,我更是發現男子組和女子組的每一位選手,身上綁的繩子都有不同的顏色,很可能東京奧運是每一次選手墜落就換一次繩子。

這就是攀岩、登山的時候該有的觀念。


歡迎大家走向山,但請做好準備再來

@Jeger《後綴》了 希望我寫台灣的天然岩場,我很開心。因為有人想看我寫的內容,也有人對攀岩這件事感興趣。可是同時間,我也非常擔憂。我擔憂自己寫了天然岩場以後,會有一些完全沒接觸過攀岩的朋友,直接往天然岩場衝。

天然岩場對攀岩者來說是天堂,但是對沒有充足練習的人來說,危險性卻太大。所以我希望在談天然岩場,或者其他攀岩登山的事情之前,再跟大家多聊聊安全觀念。

攀岩、登山是我在台灣最棒的回憶,它甚至影響了我做人做事的方法,我也希望這些美好的體驗能夠有跟多人參與、更多人分享。

但是就好像開車一樣,我們要先經過訓練,才能開車上路,攀岩和登山也一樣。

找專業的人,學專業的知識,我們才能全副身心地去感受每一顆岩塊的美好。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ohlak来自马来西亚的码字人,散文、网文、攀岩 每日一篇作品(什么都写) 不定时网络小说《精灵培育员》更新(正常情况1天2章) 欢迎点置顶的Ohlak作品分类查看我的文章。 (想看我聊什么可以留言告诉我) 喜欢我请多多支持,感谢大家!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闭口

在人海中忘了自己

跨国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