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關於孤獨
最初體會到孤獨,大概是小時候父母外出了、晚上剩我一個人在家。家裡空蕩蕩的,有點涼。
曾經有一段時間,為了對抗孤獨,加入了各種論壇、群組,每天在不同的群組內說話、週末約吃飯、外出,感覺生活充滿了各種行程安排,似乎排解了孤獨。但是喧鬧後反而更容易感受到落寞。
每天都在嘻嘻哈哈,難免會有誤會和表達無法被理解的時候。在無論如何都被誤解的時候,感受到了不被理解的孤獨。被誤解的次數越多,表達的慾望便漸漸失去。
後來曾有過比較同頻的朋友,彼此的思維是相近的,溝通起來輕鬆簡單,不被理解的孤獨感也逐漸消退。但是有聚就有散,誰也無法永遠陪伴誰,知己的漸行漸遠,帶著一點惋惜的孤獨隨之而來。
所謂的相處或陪伴,生活裡可以一起做的事,絕大部分到最後其實一個人也能完成,甚至獨自完成還能省卻不少需要溝通、等候、遷就,也就降低了誤解與衝突的風險。
只能獨自完成的事,別人無法幫忙,例如學習,才開始真正有一點孤獨的感覺。能明白就是能明白,不能明白的事,也許經過提點能明白,但是最終還是要靠自己想明白。
而在這個過程上加一個沒有期限的時間長度,孤獨終於成形。自己喜歡的事,想要學習的知識,花一段不知道需要多久的時間,獨自探索,獨自理解,內化成腦中的信息與知識,這個漫長的、只有自己能完成的過程,才是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