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為什麼

妙融僧蹤
·
·
IPFS
·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為什麼」是必要的思維。

在做任何事的過程中,「為什麼」則會是必要的提醒。

當所做皆辦的時候,「為什麼」便是最好的答案。

同學問我,為什麼要慈悲這麼一個問題,這個原因可能來自於,沒有認真的去思考與認清「為什麼」。

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在我們接觸佛法的第一堂課上,甚至是在每一堂課上,都不斷的在被回答著,但是我們仍然會在每一天,在被自己和他人提醒應該要慈悲的時候,情不自禁的想要再問一遍,為什麼要慈悲?

在被問了這個問題之後,我自己也好好的想了一想,於是整理了幾個普遍性的原因,為什麼要慈悲?也許可以先從幾個現實的面向來看:

一、生存的必要條件

生命之所以生存與延續,慈悲是關鍵的要素之一。沒有基本的慈悲之心,生存本身將會是極度困難的。

換句話說,每個生命心中的愛意與善心,即便無法普遍,但是我們都必須承認,這是慈悲的基本元素。

甚至可以說,宇宙中充滿著慈悲的力量,如果能認識出這自然的力量並與之連結,生命將會自動地趨向美好。

二、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有句話說「慈悲無敵」,這可以有兩種詮釋。一種解釋能夠慈悲,便沒有了敵人,第二種解釋是能夠慈悲便自然強大無敵。

這是因為如果心中有的是慈悲得話,從慈悲的角度來看,看不到有真正的敵人存在,因為所有對象都將是值得慈悲的對象。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一但自己充滿了慈悲,便能使自心因包容接受而寬廣強大。

在入菩薩行論中,引用佛經裡面有趣的比喻,說到牧牛人光腳走在砂石地上牧牛很難受,而聰明的解決方案不是將牛皮鋪店在所經之處,而是只要將牛皮包覆著自己的腳,於是就等於所到之處皆是牛皮了。

同樣的道理,用慈悲來包覆著自心,於是不論到哪裡、遇到誰、面對什麼,都能在慈悲的保護中,安適安然。

三、增長信心與勇氣

一旦能夠慈悲,或者選擇了慈悲的立場,便對自心有了主導權。

而這種能主導、能掌握的狀態,能增長自信也會帶來勇氣。

因為決定了要「慈悲」並且拿出了慈悲的態度,這都必須要有自主意識,因此,我們將成為自心的主人,為自己的心緒作主,主動的去回應一切的發生。這會是信心的泉源,也是勇氣的根源。

所以可以看到,那些選擇了慈悲的生命,最終都是無畏且無懼的。

從佛法的角度來看,慈悲的必要性,直接關係到能否解脫與成就的課題,探詢所有佛教修行者、高僧大德的事蹟行傳,沒有一位是在不長養、不修練慈悲的前提下而得道證果的。

如果對於是否必要修持慈悲仍有疑惑,不妨反過來問看看,我拒絕慈悲的話,會如何?世界沒有一點慈悲的話,又會如何?

也許從這樣的角度去思考就會發現,慈悲已然無處不在,且與我們息息相關。

不論面對什麼,多數情況下我們都能夠有選擇的權利,各種選擇的累積堆疊,形成了我們的今生,甚至所謂的來生,也在無數的選擇中逐漸形成。

在每一個發生中,你可以選擇慈悲或不慈悲,這絕對是每一個人的自由,但是有一天我們將明確地看見,現在你做出了選擇,而最終那些選擇將會成就了你。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