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春遊去(三):芥子納須彌

一隻會彈琴的貓
·
·
IPFS
·
最後一篇過年期間的文,YES!終於啊!

話說,初四那天一家人去佛陀紀念館走春時,除了看了雲林媽祖文物展,還去看了來自中國的雲岡石窟藝術的特展。

說到石窟藝術,對此領域是非常陌生且不熟悉,只知道以前地理課本有稍微提過莫高窟、敦煌石窟;而讀大學時,在大四有一堂必修課叫「民間文學」,當時教我們的老師就是專門研究敦煌石窟藝術的,我依稀記得老師總是講很多很有趣的民間故事,但我完全忘記老師是否有在課堂上說過石窟藝術,只記得「飛天」。

純粹帶著對文化遺產的好奇走進去看特展的。看到展覽以「芥子納須彌」為標題就很好奇,大概知道這句話應該來自佛教的經典,因為聽過「須彌山」這個名詞,也知道「芥子」除了是芥菜的種子,也有渺小、微小之意,像是「視人命如草芥」的草芥,就是指人命如草如芥子般渺小卑微;還有一直在廣播媒體常聽到的基督教的「芥菜種會」社會福利組織,大概就知道這個芥子就是形容弱小但有強韌寬厚的大愛心胸吧。

但不太懂須彌山和芥子在佛教的含意或者出自哪個經典,於是就上網搜尋了一下來源,出自於《維摩詰所說經·不思議品第六》,稍微看了一下原文的文章,很長的一大段對話的故事,於是取其中一段提到芥子和須彌山的段落:

「維摩詰言:『唯,舍利弗!諸佛菩薩,有解脫名不可思議。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芥子中無所增減,須彌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諸天不覺不知己之所入,唯應度者乃見須彌入芥子中,是名住不思議解脫法門。……」

須彌山是佛教神話中這個大千世界的中心,也許以古代人觀測的星象來說,他們所說的須彌山或許就是現代所說的銀河系的中心——那個人馬座A星超大質量的黑洞。而且我們知道銀河系中心是超大質量黑洞還是這幾年拍到真實影像才知道的,以前古代人利用想像力和觀測能力創造出的神話體系,且多多少少都有現代科學的影子,這樣想想挺酷的!


回到正題,我們好奇地跟著指示上二樓的去看雲岡石窟藝術特展,發現他是用3D打印複製出來的石窟(真心覺得現在科技發展出來的3D列印技術超級強),有些是一比一等比例的模型,有些是微縮模型。

雖然我除了釋迦牟尼佛外,就太不懂佛教經典中其他人物的故事,也沒有去現場看過真正的雲岡石窟,是不是跟特展展出的是一模一樣的;但我看到這些一比一的打印模型時,還是會覺得很震驚,雖然照片上是拍不出來那種感覺,不過現場看到時,就算不懂,也會對這樣的石窟藝術覺得很震撼。

就像古埃及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法老王的神殿、古希臘的神殿、馬雅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吳哥窟等等,都會從心底升起對古代人對建築藝術融合宗教和政治的一種熱血和崇敬的敬佩之心啊。有時候,面對這些偉大又古老的建築藝術時,不需要任何文字,只要靜靜地站在那感受著那時代的氛圍,看著那些藝術作品悄悄地跟我們訴說遙遠年代的某個王國的故事,就覺得全身起雞皮疙瘩。我想,要是親臨現場去感受這些古老文明的建築藝術,那更會是更深入其境的氛圍。

當時看特展時,我腦海中想起一些曾看過的科普影片,記得那部影片訴說著:當人類滅絕後,地球會發生甚麼事情?

除了動植物會大量不斷生長繁衍,所有的建築物會隨著時間風化崩解,就連紙張、塑膠製品也會隨著時間而消逝不存在,唯一能證明地球上曾有人類存在過的痕跡,只剩下刻在石板上的象形文字、壁畫和古老的建築藝術。

這樣想想,人類的生命和存在過的痕跡在整個宇宙中就如芥子一般,但………芥子可以納須彌,就如同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小宇宙,我們身上的細胞分子都來自宇宙;且不只是人類,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組成都來自廣大的宇宙,就像詩人布萊克說:「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掌中握無限,剎那即永恆。」


看到這些文字,雖然我很讚嘆那些古老文明所留下的偉大建築藝術和雕刻技術,但腦中又浮現起秦始皇為了建萬里長城,強制徵了多少勞工,多少生命死在這上面;還有古埃及的金字塔和法老王的雕像,也是血汗勞工被奴役被王權壓榨而建造的。

我相信那些金字塔絕對不是外星人蓋的,因為現代的我們也是可以蓋出來的,之所以沒有效仿複製古代的那些偉大建築藝術和雕刻,是因為現代和古代對於勞工權益已經改善很多,如果用古代的方法去命令他人沒天沒夜地工作、去建造,根本就是不符合勞基法,違反人權。

當時我在和家人看這特展時,腦海中就一直浮現一群人被抓去開鑿、雕刻石窟,以當時的北魏皇帝的的容貌為他們造佛像,就像古埃及的法老王一樣,君權神授,君王是神選出來在人間的管理者。

於是我懷著一種很矛盾的心態在看這些石窟藝術,想著人類真是既渺小又偉大又瘋狂啊。


特別拍下這張石窟的照片,就是無意間聽到解說員在替一個團體解說時,他說這尊佛像是以北魏第四代皇帝——拓跋濬的容貌雕刻而成的。聽到拓跋濬這三個字時,瞬間被吸引過去,偷偷混去團體裡面聽聽看。

因為之前看過《錦繡未央》的古裝劇,整體來說,我不是很喜歡這齣劇的魔改歷史劇情,但對羅晉演的北魏年輕皇帝——拓跋浚(劇中真的用拓跋浚這個名字)印象很深刻,畢竟魔改過的歷史劇情,為了劇情張力和效果,把歷史上馮太后的身分變成前北涼公主,然後邂逅了這個帥氣太子拓跋浚,整個劇情的走向就是偶像劇來著的,又加上那齣劇的很多演員的顏質都超級高,然後我就邊看邊吐槽這魔改的歷史劇。

這邊說一下,第十六窟的佛像,那位解說員說,叫我們注意看到的服飾,前面有一個像領帶的,她說,最早發明領結、領帶的是源自於中國。這句話,讓我有些不可置信,一直以為領結或者領帶,應該源於歐洲。但仔細想想,也許是歐洲把領帶或者領結發揚光大的,因為在西元前的古老文明中,好像很多服飾都會在文化交流(侵略戰爭)過程中,互相影響、演化、進化。所以有時候看那些各國古代服飾就覺得有些樣式、設計似曾相識。


特別拍下第十二窟的介紹和3D打印的一比一作品,是因為它很華麗,有許多色彩圖樣和裝飾,還有融入外來的文化藝術。因為這幾年在學禪繞畫和畫禪繞畫的過程,可以間接認識到各種不同國家古老建築上的圖樣、花紋和樣式,所以看到特展在介紹它一些建築上的裝飾藝術,受到不同國家文化的影響,就非常感興趣,特別看了一下介紹,也許在畫禪繞畫時,可以有更多的靈感和創意。

上面照片拍下來的是介紹柱頭的樣式,柱頭就是柱子連接上面天花板的那個頂端部分,那個地方可在很多古老文明的神殿建築上都可以看到不同的樣式。而第十二窟的作品就有出現波斯式的獸型柱頭,就是柱子頂端到天花板的連接是一個動物的圖樣。看到這種獸型裝式的建築藝術,想起以前在歷史課本上看到的波斯帝國的古老文明上也有這樣半人半獸的浮雕和雕像,但現在的伊朗也就是以前的波斯帝國卻處於動盪不安的局勢,卻覺得曾經那樣風光的古老大帝國如今卻戰亂不停歇,而對文化藝術的破壞感到嘆息。

看來只有建築藝術能見證人類大時代的變遷啊,即便風化殘破,仍舊可以慢慢地修護保存,而想像出當時的那個時代所創造出的宏偉氣勢。


看到「藻井」就覺得很熟悉,因為台灣的有名的廟宇室內的天花板頂部,都會有美麗的藻井,只要抬頭往上看,就會讓你置身在另一個平行宇宙空間,而且盯得越久,不只眼睛開始有花朵、星星、月亮、太陽在飛舞讓你暈頭轉向的,還會有種掉入深空,那種不見底一直無限延伸的恐懼感。

所以我每次看到這種華麗的藻井就覺得很不可思議的感覺,印象最深刻的是好幾年前和家人去彰化鹿港小鎮玩時,看到小鎮上的天后宮,有非常華麗的八卦藻井,是當時的解說員叫我們抬頭看,才發現頭頂上別有洞天。

來到特展,發現石窟頂部也有華麗的藻井,只可惜只能看複製品,如果現場抬頭看,大概會被那種華麗給震驚到。就像米開朗斯羅那幅畫在教堂天花板上的偉大壁畫《創世紀》,只要走進教堂抬頭一看,所有人都會被震懾住的那種氛圍。


飛天藝術,記得知道「飛天」這個詞,一樣是在大學四年時的一堂必修課,因為老師是專門研究敦煌石窟的,有時候會說一些神話類的故事,就提到「飛天」,就是個體態優雅、婀娜多姿的飄飄仙人,而且沒有翅膀和觔斗雲,只有飄逸的衣裙和彩帶飛上天。

我在看這特展時,一直以為只有敦煌石窟裡的壁畫有飛天的藝術,因為有些影視作品的仙人服飾,都參考敦煌飛天的壁畫形象。像是去年追了一齣畫面超美、超有藝術感的仙俠劇——《長月燼明》,裡面上清神域中的十二主神的形象,就是參考敦煌飛天,雖說劇情中間有一度讓人煩躁、鬼打牆;但主神的服裝和上清神域的場景真的把敦煌壁畫的風格還原在你眼前,每一個鏡頭、場警、服裝、細節度、裝飾圖樣都美到不可思議,這大概是我覺得有史以來看到最有藝術感的仙俠劇,劇情也整個很穿越時空的錯亂感。

看到這特展,原來在北魏時代,石窟內的壁畫就有飛天藝術了,只是敦煌的飛天藝術更精緻更美。畢竟佛教是從印度開始起源的,後來藉由文化交流或絲路傳播到世界各地。而飛天的仙人,男男女女都有。

查資料說,原來佛教的「飛天」原本指的是印度神話中的兩位神——Gandhanra和Kinnara,而且這兩位神還是夫妻,都能歌善舞,為音樂、歌舞之神。後來東漢時佛教傳入中國,順便也把飛天藝術也給帶進來,然後就會開始文化融合,印度神話又融合中國藝術,從原本印度輪廓很深的形象就慢慢演變成敦煌壁畫中修長身材的飛天了。

所以北魏時代的飛天藝術中的神人形象,可以看出稍微有些異域風格的容貌。


最後:

其實這特展還有很多關於石窟歷史的詳細介紹,但要一個一個仔細認真看完,真的要花非常多的時間去專門研究,那當天有很多團體,人潮很多,於是就只挑我覺得第一眼吸引我、讓我感興趣的作品去瀏覽、觀看,並記錄一下。如果大家對雲岡石窟感興趣,網路上有詳細的紀錄片,可以自尋去搜尋。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一隻會彈琴的貓高敏感、內向、多愁善感的貓。 慢熱慢熟、又愛自言自語的貓。 寫作風格平平淡淡、寫作體裁不限,只要有興趣和靈感都想嘗試看看。 喜歡彈琴、聽古典音樂,和任何好聽的音樂,很隨興但不隨便的貓。 IG:han8.16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窗邊回憶錄
88 篇作品
窗邊小語集
77 篇作品

春之歌、玫瑰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