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女羅曼死》:先有了美麗還是勇氣?

JiaxuanGao
·
·
IPFS
·

──「話先說在前頭,笑與哭喊意思其實是差不多的。」


維納斯在海中的泡沫中誕生,莉莉子則剝開層層的繃帶,赤裸的展現人工構成的身軀,她是人工維納斯。


惡女羅曼死描述女性與美麗的糾纏不清,女主角莉莉子幾乎全身整形,忍受痛苦與後遺症,為了登上華美舞台,為了追求「眾人的愛」,而舞台從來就是遞嬗更替,後浪殺死前浪,眾人的愛更是從未存在,群眾愛的是他們慾望的投射。


追求美麗是天性還是社會的「教育」?

「年輕又美麗?女人可真是貪心」這是劇中一位男性的評論;「美人冰棒,獻給永不滿足的女人」這是劇中不斷出現的廣告詞。但是女人本身貪心嗎?人皆有貪婪本性,貪婪來自於欲求,那為何女性把她的欲求投向青春與美貌?為什麼社會上對女人的成就總是期待兼顧外貌的姣好?追求美麗是女人的天性還是社會的「教育」?


一切終將凋零,我們心知肚明

時鐘不斷傳來滴滴答答的聲音,那是宣告快一點的聲音,明星被媒體剪成影像碎片,推送給一個個未來的莉莉子,快一點、快一點,群眾的注意力只有幾秒鐘,我們知道美貌總會消逝的,快崩解了、快崩解了。


明明在她身邊,卻從未看見她

她是物化的,莉莉子到底是怎麼樣的人呢?劇情從未道明,沒有人知道。人們看的見莉莉子的形象,卻沒有人看見她的內心,包括口口聲聲說愛她的經紀人,看似為愛被利用、奉獻己身的粉絲工具人,但誰是可憐的呢?經紀人自己也向她的男友說了,「莉莉子很可憐,沒有她(經紀人)是不行的」。

一再的粗暴對待經紀人、試探底線,就是想被看見真實的自己吧,希望妳可以依舊愛我,但卻看到妳依舊迷戀外表,當莉莉子哭泣時,經紀人自顧自的說起迷戀,更讓人噁心吧,就算近在她身邊,經紀人也從來沒有看見真正的莉莉子,或者說也不想看見吧,對每個人來說莉莉子都只是工具。


旁觀者的男性說教

「年輕和美麗並不能劃上等號,美是更複雜且多方面的東西」

男偵探沒辦法理解女性為何如此追求美麗,只是從局外人的角度高高在上的來看,所以可以清醒,但是女性本身就算理智知道如此事實,還是只能這樣走下去呀。

導演想傳遞給觀眾的話,也就是對劇情的直接解釋,幾乎都由男偵探說出,大概在面對這個議題,也只有男性能用旁觀的上帝視角來談,或者說旁觀的評論家都得把自己擺在非女性的位置。


女性作為彼此的觀看者

這是一部女性的電影,女性凝視女性,女性崇拜女性,而非著墨於男性凝視,偵探、化妝師,男性幾乎都作為旁觀者存在;愛慕莉莉子的經紀人是女性、將莉莉子整形為自己年輕模樣的投資者是女性、嚮往成為莉莉子的粉絲是女性、後輩競爭者也是女性。

由討好男性轉變為女性之間的較量,影迷重複:「好可愛、好喜歡你、好想變成你」,又在莉莉子遭揭露整形後施加嘲諷,女性作為彼此的觀看者存在,就像女生朋友聚會反而會更用心打扮一樣,因為輸了美貌就是輸了,這樣的潛規則大概是女性的共同生命經驗──同時最好裝作不在意,因為人們喜歡美的女人,但鄙視其表現出費力成為美女的樣子,嘲弄化妝、修圖、整形,他們喜歡「自然」的美。


先變美還是先有勇氣?

「女人打扮得越漂亮,她就越受到尊重;她越是需要工作,絕佳的外貌對她就越是有利;姣好面容是一種武器,一面旗幟,一種防禦,一封推薦信。」─ 西蒙波娃

妹妹說莉莉子好有勇氣、好美麗,莉莉子卻和妹妹說她是變美後才擁有勇氣的。貫穿電影的問題於此浮出──「究竟是『有勇氣的人會變美』 ,還是『變美了、就會有勇氣』?」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JiaxuanGao擅長觀察、思考、分析、創造,喜歡當一個內容創造者,目前寫作快一年了,關注性別與各式壓迫與不正義議題。 我想成為不只當公民老師的雜學者,興趣是穿搭、攝影、繪畫,也喜歡嘗試新東西,曾在blink(大學生觀點平台)擔任社群經營實習生,目前在文化銀行(傳統文化與台灣記憶傳播)實習。
  • 来自作者

科學與宗教非二元對立:尋求對世界的詮釋

我該去諮商嗎?最害怕的都是進入諮商室的前一刻:【諮商51區:石瀝新諮商心理師演講】

有問題的從來就不是同志,而是異性戀預設的幻象:【同志諮詢門診徐志雲醫師演講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