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Rachel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世纪三部曲读后感

Rachel
·

怀着历史是否会重复的担心,又重读了肯.福莱特的世纪三部曲《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两次读下来,感受皆有不同。

三本书时间跨度100年,地理涵盖了欧洲美洲,大事件有一战、二战、冷战,贯穿其中的主线是几个家族的历史,英国的菲茨赫伯特、威廉姆斯家,德国的冯.乌尔里希,美国的杜瓦家族、俄国的别斯科夫家。神奇的是虚构人物和真实人物对话,穿插,大小事件无一漏网,诺曼底登录,原子弹爆炸,水门事件,古巴导弹危机,马丁路德金遇刺等等,让人分不清是虚构还是史实。

理想的追求和实践,应该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触动,追求并实践妇女权益的艾瑟尔“出生在阿伯罗温贫民窟的一间两室农舍内,现在却身居上议院镀金的辩论室。她为自己所支持的事业而斗争,取得了大大小小许多胜利--妇女的选举权、工人的福利、免费医疗保险、女孩的受教育权,现在又在为少数被判有罪的同性恋者的自由展开斗争”等等,书中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的追求,并导致了相应的生活轨迹。

之前对世界历史一直很无感,读了这本书,才发现民主也不是很久的事,德国一战时还有国王,二战时选择了法西斯,冷战时又分裂成了东西德,当然,这本书力挺民主和自由,书中的人物在不断反思民主,法西斯、共产主义,有坚持的,有反思的,有对抗的,反法西斯选择当苏联间谍,反对尼克松的选择当吹哨人,忠于个人信仰抑或是理想,不由得让人反思政权,国家,民族,个人这些大命题,比如当你不认同这个政权的时候,选择是什么。

冲击感最强的一个画面是,没有最终宣布停战前,攻打一个机枪点而死去的普通战士,发布进攻命令的人知道马上就要和平了。个人在时代中是被裹挟的无力的,到底怎样才是痛苦的,知道又无法改变,还是不知道活在当下。

     哪天再读一遍的时候,要自己做个人物图,对外国名字一直有些无感,第一代还好,第三代时就有些混淆了。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