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Julie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超級思維(2) - 風險

Julie
·
·
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繼續來跟各位討論「超級思維」這本書。 今天談「風險」。

All your actions have consequences, but sometimes those consequences are unexpected. Thes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seem unpredictable, however, if you dig deeper, you will find that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ten follow predictable patterns and can therefore be avoided in many situations. You just need to know which patterns to look out for- the right mental models.

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會造成後果,雖然有些後果是出人意料之外的,但是,非預期的結果通常多半是依循可預測的模式產生,因此在很多狀況下是可以避免的。

1. 公有地悲劇 (Tragedy of the commons): 長假開車經雪隧去宜蘭玩省時又方便,但是愈多人開車,整個雪隧就會被塞爆造成大塞車,反而讓大家浪費更多時間。個人的選擇好像是理性的,卻是是自利的,而隨著愈來愈多人做相同的選擇,有限共同的資源將被耗盡而降低每個人從中的受益。醫學上過度使用抗生素對抗細菌感染,最後卻造成抗藥性,讓治療變得比較無效。 任何公有地或是共享資源都容很易受到這種情況影響。

2. 小決定暴政(Tyranny of small decisions): 因為一連串的微小,個人理性的決定,最後卻造成整體的負面結果。例如一群朋友聚餐分攤費用,大家會傾向選擇比平常自己點餐時相對較高價的餐點,所以付出的錢反而比平常還多。現今山林的環境汙染問題也是因為每一個人自覺微小無害的舉動,而造成普遍的問題,漸漸難以改善。

3. 搭便車問題( Free rider problem): 這是在學校有團體作業時最常發生的事。有人就是不付出任何的貢獻,卻坐享團體的成果。假如團隊中每一個人都這樣,就會落入悲劇。 現在各國為了對抗COVID-19也一直在強調「群體免疫」( Herd immunity),當大多數的人都打完疫苗,病毒愈難找到宿主傳播,就可以阻止傳播鏈,讓人不易被感染得病,大眾也較不受到疫情影響。但是有人不願意接種疫苗,這些人就是搭便車而想得到群體免疫這個公共的利益。 當搭便車的人愈多,無法達到群體免疫的門檻,就會讓疫情無法控制,尤其是那些身體有免疫抑制的患者,他們無法打疫苗只能靠群體免疫來防疫,卻可能因反疫苗者而導致生命危險,產生公有地悲劇。

4. 道德風險( Moral hazard): 當你獲得愈多會被保護的鼓勵時,就愈容易去做冒險的事。會發生道德風險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資訊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例如代理人問題,房仲,財務金融經理人,政治人物, 他們的作為不見得都是依照選民或委託人的最佳利益,反而是代理人的私利可能會勝過委託人的利益。矽谷獨角獸 Theranos 的醫療騙局, 美國安隆Enron的醜聞都是。所以現在有許多法律規範關於公司治理,財報, 醫師利益迴避, 保險, 房屋實價登錄...等,都是在避免資訊不對稱所造成的風險。

5. 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 政府失靈(government failure): 公開自由的市場機制有時候在沒有干預的情況之下,會產生次佳的結果或失靈,稱為「市場失靈」。此時就需要公權力介入干預,若干預也失敗的話就叫做「政府失靈」或「政治失靈」(political failure)。例如研發新型抗生素有其保護人類生命的必要,但是為了控制抗藥性卻又必須限制其銷售,影響了藥廠的獲利,而停止這方面的投資和研發,這可能會造成無藥可用的公有悲劇。 所以政府必須想辦法提供保障或獎勵,以顧及藥廠的成本效益,並保留其大規模的研發製造。

6. 附帶損害(Collateral damage): 這可以想成是任何行動所造成的負面副作用。代表對非預期,附帶的目標造成傷害。例如美國的可能恐怖分子禁飛名單,造成回教徒或同名的人無法搭乘國內飛機而影響生活。有時這種傷害也可能影響到原本欲保護的群體。例如1980年代美國支持阿富汗叛軍對抗蘇聯,幾年後這群阿富汗叛軍加入蓋達組織對抗美國,用的是美國曾經提供給他們的武器。美國曾經盛行醫療論量計酬(fee for service), 提供愈多治療,醫院可以賺更多錢,於是增加了很多非必要的醫療處置,對病人反而不利。後來改以價值基礎給付(value based payment),看到好才給錢,以一次性給付的機制,鼓勵醫療品質提升,醫院必須想辦法以最有效的醫療處置讓病人康復,才能賺錢獲利。人們通常會依照自己所認知的利益而行動,而這個認知上的利益才能支持你所想要的目標。

7. 葛哈得法則(Goodhart's law): 當你設計一些指標來鼓勵特定的表現,人們通常只專注在如何達成指標,而不是你想獎勵的行為表現。所以要謹慎設計獎勵機制,避免扭曲了原本的立意。例如醫院可能為了排名而投資買先進的儀器,卻忽略提升醫療品質或提升醫護人員的薪資福利。

8.短期主義( Short-termism):當你只注意到短期的成果,將會讓你失去長期的獲利。例如只專注投資近期的股票套利,卻沒進行長期持股投資,將無法為你帶來財務成果。選擇只解決當前的問題,卻沒全面思考系統性的問題,可能會造成之後極大的混亂,就像是治標沒治本。

9. 資訊超載(Information overload): Too much of a good thing 我們總是想要好的東西愈多愈好,但是太多的資訊分析卻會讓你陷入決策癱瘓。 如果你為了做出完美的決定,有時會浪費太多的時間。

10. 希克定律(Hick's law): 選擇的數量愈多,決策的時間就會以對數關係增加。豐富的選項會讓人產生焦慮稱為Paradox of choice, 也容易會產生決策疲勞(decision fatigue),導致較差的決策品質。

11. 莫非定律(Murphy's law): 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凡可能會出錯的事,一定會出錯。

我們無法避掉所有的風險,但是卻可運用一些心智模型來超前部署,計畫應變措施, 避免風險。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