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海星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兒童中心的教育思想

海星
·
·

曾經看一本畫叫「心理分析與教育」,其中一章的標題是「教育愛的分析」,說明體現兒童中心的教育,教師和家長要做到:

•      教學必須發自兒童自身,而深植於兒童自身

•      重視給予兒童歡樂自由滿足

•      注意指導兒童的成長發展

•      重視環境,重視感情情緒

•      以自動學習為教學的方法

•      不依賴懲罰、奬勵、恫赫來教育兒童

自然學校是一所有很強價值理念取向的學校,在辦學理念的簡介中,「情意自然教育」和「兒童中心的教育思想」便佔有很重要的位置,亦是自校辦學信念的起點。

以學生學習蛇板為例,說明如何體現「兒童中心的教育思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全符合上述條件,沒有因為怕難而放棄,他們沒擔心過失敗的後果,像嬰兒學走路般,跌倒了再爬起身,繼續努力。每一個人的終點不一樣,他們喜歡比拼,踴躍參加蛇板大賽,看看自己的實力,卻不是只為了爭勝,顯示自己有多強大。比賽,只是互相欣賞,不做無謂的比較和競爭。記得學生小毛蟲一次上蛇板課時,哭得很厲害,但不是因為跌倒怕痛,而是哭訴老師擔心她學不好,不讓她玩,她動機很強,儘管能力較弱,最終她也參加蛇板大賽。我想,無論比賽結果是好是壞,他們都能品嘗學習過程美好的果實,而且是獨一無二,無需以第一名來評價自己的成就。

另外,自校其中一項特式課程是畢業專題,開始時由導師出題,到現在是學生自行出題找導師協助,學生的自主性越來越強,題目也越來越多樣性,百花齊放。多年指導學生的過程中發現,只要找到學生感興趣的地方,給予合適的指示及學習方向,即使是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能拼發學習的熱情,把內容做到最好。

曾一位有專注力不足的學生,要做動畫的專題,結果發現同學更愛畫動畫人物,改為動畫人物設定,後再為動畫故事創作。結果,他花了整個聖誕節不停地寫故事,至報告前仍未有結局。到分享當天,他以輕鬆的語調,在校師生面前,分享他未完的故事,並承諾會把故事寫完。後來,他把寫完的故事印成多份,賣給有興趣追看的同學,還大受歡迎呢!

另外一位一向比較內向的同學,以火車為題,最後發現粉嶺至沙頭角曾有一條窄軌鐵路,現已消失。他以消失的鐵路為題,做專題報告,他多次到訪原鐵路路線,尋找昔日鐵路的歷史遺跡。結果找到舊車站、橋墩等破落的古建築,有些遺跡連當地也不知道,要找真的不容易,但同學還是找到了。分享時能流暢分享,內容有條有理,真不簡單。

還有一位成績很卓越的同學,以單車旅行為題,認真探路,最後修訂路線由荃綿坳,經屯門、元朗、上水回到大埔的家,兩天一夜的旅程用攝錄機拍下,剪接成一段數分鐘的短片,要學習的事情很多,設計路線的合理性、試行及修正的勇氣和謹慎、拍攝及剪接短片、分享故事的手法、報告內容的技巧等,是綜合能力的鍛鍊。他畢業前還為自校製作了一段介紹自校的的短片,全程用英語訪問及旁述,讓我能帶到澳洲,分享給參與亞太區民主教育年會的各國朋友,這些都是學生自學得來的技能。

當然還有很多自主學習,激勵人心的故事,成就這些學生的,是「兒童中心的教育思想」的辦學理念。此信念植根於人人不同過程比結果重要的思想,所以能免除於學業成績落後的恐懼,成人不會有孩子在社會上或升學上失去競爭力的困擾。因為孩子能在學習過桯中獲得歡樂、自由、满足,比獲得默書滿分重要;因為孩子保有學習動機,比考第一名重要;因為孩子有正向的成長發展,比考入名校重要。所以深信「兒童中心的教育思想」此一信念的人,心中沒有恐懼,自然不會逼迫孩子追趕別人,因為父母師長,總是能成為孩子成長的支持力量,不管他的學業成績的是好是壞,每一個孩子都是唯一的,也是珍貴的,他們需要愛的教育,不是強迫性的愛。

是故要免除恐懼,必須:

•      讓兒童自由

•      不強制兒童

•      不威脅兒童

•      不作單向的灌輸

•      兒童本身就是教材

•      引發、解釋及協助其避免危險

然而,競爭的心魔總是存在的,香港的中學又很糟糕的分層化,排名又英中開始,到被家長歧視的弱勢第三組別中學。母語教學這良好政策,總是被競爭、國際化都市、商業社會需要等原因,而未能實踐,結果造就今天家長爭入英中名校的競爭的局面,或害怕孩子進了band3中學的無間地獄中。

無疑,造成家長這種恐懼心態,政府的責任最大。但當明白到,因恐懼而產生的強迫性的關愛 ,完全忽視了兒童的感受,只能給予填鴨式的愛和照顧,其後果將會更嚴重:

•      引起兒童反抗

•      變得被動,失去積極進取的精神

•      不負責任

•      暴力傾向

孩子由小學到大學,學習生涯只有16年,其間孩子還是要依賴父母生活,這段時間,約只佔其一生的五分之一。若因為害怕失去競爭力引起的恐懼,產生不必要的強迫性關愛,令孩子深受困擾,形成性格上的障礙,他們將變得反抗暴力,或變得被動而失去進取的動力,漸漸失去自信,那失去的代價實在太大了。因為當孩子長大,離開學校,離開家庭,往後的人生,只能靠自己去面對,要面對這個訊息萬變的世界,沒有自信,是何其困難的事啊!

近日翻看夏山學校,創辦人尼爾相信學校應該是使學校適應兒童,而非兒童適應學校。夏山的使命是讓兒童能在學校自由發展,不受恐懼和仇恨摧毀,他放棄所有管訓、指導、約束及道德訓練。他相信兒童天性善良而不邪惡,孩子生來聰明和現實,他們有能力學習,只要是自己喜歡的事情,都會盡力去完成和學習,相信尼爾也是兒童中心教育思想的信奉者。夏山創立至今快一百年了,由實驗成質,到百年老校,一定有其成功之處。

尼爾的一句話至今仍銘記在心裏:「我情願學校教出個快樂的清道夫,也不願見它培養出一個神經不正常的學者來。」也成了我辦學的座右銘。

CC BY-NC-ND 2.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