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寫作的小確幸‧創作日常
沒有離職以前,或許就沒有機會發現創作的快樂。
還記得國高中時期的投稿,那份上報的喜悅感,隨著升學讀書考試慢慢地在教科書與考試分數之間消失了。上大學,開始流連在網路社群之中,那種紙本的感覺,也慢慢消失。
卸下了上班族的身分,一開始也很迷惘,要做什麼呢?
從書籍開始,慢慢閱讀。從料理開始,慢慢手作。慢慢地,生活的故事就開始冒出來了。好像種子發芽一樣,可以慢慢越寫越多,枝葉慢慢成長,也獲得許多成就感,享受在文字之中,非常幸福。同時也能欣賞著他人的好文章,彼此互相留言,即使沒有寫文章,每天的瀏覽也是一種享受的感覺。
身為創作者(寫作者),你們如何安排每一天的生活呢?
離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工作後,有一陣子要自己帶著孩子,當時早上安排她自己閱讀或是點讀筆、畫畫時間,或溜滑梯時間,我趁這個機會得以享受寫文的時光。中午前要準備午餐,下午陪睡,醒來陪玩,接著就要準備晚餐。晚上後陪玩,接著洗澡,上床陪睡。上午沒有寫完就只能抓緊利用下午午睡或是晚上孩子睡著後的時間寫。陪睡時間通常會搭配閱讀書籍,汲取一些靈感。
當孩子上學後,就改成送完孩子上學,弄好衣服,家務後再開始工作。上午大約2小時,但不一定每天都有完整2小時,有的時候要穿插買菜或是圖書館、銀行等等。上午時段也會處理一些校稿或翻譯的工作。接著準備中餐,煮飯時間通常都是忙碌的,除了午餐,還要特別在事先弄一下晚餐的備料。下午的時間如果沒有午睡,也是大概2小時時間可以工作。接著3點半就要開始預備晚上的晚餐,4點多接小孩。長期坐久身體也會痠痛,所以會適當安排運動以及利用接小孩後的時間,到學校對面公園走走,或是利用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在補寫一些內容或是確認代辦事項。
回家料理晚餐後,陪孩子玩或是閱讀繪本,現在孩子大了一點,晚餐後有時候想自己玩,就可以利用空檔在處理未完成的事。接著洗澡時間,陪睡放一些故事聽,這時候就差不多可以處理自己的事情了。後遺症是如果不小心熬夜太多天,牙齒會容易發炎......。所以適當的休息還是需要的。
以上是正常身體狀況的時候,如果遇到臨時狀況或是自己身體也不舒服時,自然壓縮到寫作的時間。
在創作之前,有何特定的習慣與儀式?
汲取靈感的時間,特別是在騎車/坐車的時候,那時候腦袋會跑出很多想法,如果是騎車,有的時候怕忘記,還會停下車來趕快記錄在手機記事本中。睡前的時間也是容易有靈感的時候,怕醒來忘記,也會趕快打開手機記事本記錄下來。我也喜歡往大自然走走,看看花花草草,在大樹下放鬆自己,也能有些想法。自從有了冥想習慣,在寫文章之前,也先讓自己透過冥想,好好靜下來,在開始撰寫文章。有的時候會不想寫文,那就去烤麵包;烤麵包膩了,就來寫寫文章,互相調劑生活。
在創作的期間,又有何特定的工作模式與禁忌呢?
創作時最怕別人打擾了,如果有人一直插斷我講話,就無法好好寫。所以週末全天的時間陪伴孩子時,比較難好好寫文。
喜歡使用電腦打字勝過於手機,所以還是需要在有工作桌的地方工作比較習慣,手機打文有些排版不好處理。
在寫這篇的時候也不禁回顧到底白天在忙什麼,時間都這樣溜走了。但日子這樣瑣瑣碎碎的時間也慢慢習慣了。之前協助七天的托老中心機構,覺得更忙碌起來,都沒時間寫文了,更加珍惜可以在鍵盤上打打字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