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半年份的音樂會反饋

Jamie Wang
·
(修改过)
·
IPFS
·
突然驚覺上次的感想是20240912的場次,我妹的孩子都從剛會翻身到會小走了

其實這半年來我都還是有在聽音樂會啦,但工作真的太忙,所以聽完都是回家倒頭大睡,隔天起來繼續當社畜。

總結一下這區間段聽的音樂會

1. 2024/10/05 Pires
2. 2024/11/25 梵志登X庄田X長榮
3. 2024/12/05 反田恭平
4. 2024/12/27 Schiff
5. 2024/12/28 Schiff 大師班
6. 2025/01/18 Pogorelich
7. 2025/03/06 Virsaladze
8. 2025/03/14 梵志登X馮勇智

是的,我聽了這些,然後只有兩場不是鋼琴😂


耶絲奶奶

由於上一次被震撼到,所以超級期待耶絲奶奶這次的演出。曲目有 Mozart K330、K333,Chopin op9、op27、op72-1,Debussy L95。布西是耶絲奶奶現場說要加演,所以把原訂要先彈小胖改成先彈札特,無中場。

先是札特的兩首sonata,好吧我不喜歡耶絲奶奶的詮釋,所以就...那樣。到了小胖,確實是水準之上的演繹,再來是布西,耶絲奶奶的布西讓我有夢回前一年聽Schubert的感覺耶!所以我的結論是,我比較喜歡耶絲奶奶浪漫之後的演繹。


梵志登X庄田X長榮


這場呢~鋪天蓋地的廣告(對我來說),在演出前很多人就很好奇梵志登會跟長榮有什麼樣的火花產生,畢竟港樂經驗在前。雖說廣告一直在打我,但我也沒屈服,只是剛好有人說買了票無法前往想要讓票給我,時間允許我就去了。

演出曲目有Mozart: The Marriage of Figaro Overture,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Beethoven: Symphony No. 7,第一反應是極標準保守的選曲,聽完後覺到樊志登是故意這樣選的。然後是第一個音下去,可以感覺全部人都傻了,這是長榮嗎?!先是序曲已經讓人感到相當振奮,當然就更加期待後續曲目的表現。再來是多芬的violin concerto,這是我第一次聽庄司,之前是連錄音都沒聽過,看她好小好小一個,還有點擔心她拉多芬會不會有點吃力,意料之外的基本功很扎實,很多我本來就會替演奏者擔心的片段她都處理得有條不紊的,跟樂團的搭配也是有來有往算是有抓耳的演出了!這邊的小插曲,我聽著聽著就想說:她拉stradivarius吧?!音樂會結束後一查還真的是,沒想到我的耳朵已經能分辨出stradivarius跟Guarneri的聲音了啊🚬


以往這種我本來不是很感興趣的音樂會呢我都只會聽半場就走人,但由於上半場梵志登跟長榮的化學變化真的太棒了,當下就決定聽完整場。中場時大家的熱烈討論也確實反應了這次音樂會的成功 - 這邊才半場喔!下半場的貝七,速度之快也真是令我瞠目結舌,夢回看交響情人夢的時候。


雖然樂團的管樂很弱(尤其銅管,真的....坐我旁邊的大姐很認真在寫感想,每次小喇叭一吹她就開始狂寫)雖然指揮個人風格過於明顯,雖然樂曲很多細節處理的不甚理想,但這世上怎麼可能有完美無瑕的藝術呈現呢?更何況音樂是非常主觀的。再想想之前的長榮,這真的是很令人感動的演出了。


我覺得整場音樂會下來不是樂曲演奏得多好,而且強烈的感受到台上的人想把音樂演奏好的心態,沈浸在音樂裡的狀態,演出結束後大家熱烈的掌聲,就是對演奏的人最大的肯定。

*然後就在我這篇文還沒發之前,我又聽了志登新的一場

恭平

當年他參賽的時候我就對他跟另一名銀獎得主很有興趣了,兩個截然不同風格的銀獎,酷!喔,我不喜歡近年來的金獎,太過教科書了。看到他要來當然是要聽一下現場啊~曲目有 Chopin op61,Ravel: Gaspard de la nuit,Mussorgsky: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沒有太多的小胖,很好。然後我才反應過來,我好像很少聽鋼琴版的展覽會之畫啊!


其實聽他彈琴最大的感想是,比我想像的內斂好多,他才剛剛滿30歲啊~然後頭髮剪短一點後沒那麼像大叔了哈。也是看了這場後才知道,原來展覽會之畫整首彈完後堪比跑全馬吧?!他還送了4安,體力驚人,年輕真好。

算是有洗滌到心靈的音樂會了,之後他再來我還是會想聽,3月跟NSO的場次我就沒買了,因為對NSO我真的是太沒信心了呵。

席夫

席夫爺爺的場基本就是一看到有人po就秒買,還讓我買到鋼琴王位😎拜託多來一點這種不宣傳的場好讓我買到好位置。看到沒演出曲目我只能說:大師就是大師,就有這種底氣。反正我也愛盲買音樂會票,這種盲聽曲目其實很合我的意(P人極致?)

第一個音下去喔?是我可以接受的郭德堡耶!爺爺採取彈一點講一點的方式,讓人覺得像在看什麼音樂欣賞的教學片,真的超棒。最有趣是他忘記中場了,嗯哼~直接升級膀胱極限體驗。雖然我真心覺得他自己覺得自己只彈了半場,進後台後被提醒已經9點半了,只能被迫下台,再送4安誠意驚人。然後爺爺沒累大家都累了真的是很有趣。

整體來說,沒什麼好挑惕的,聽他講解曲子、彈奏,深深感覺得到他不僅僅是個演奏家,還是個飽讀詩書的音樂學家,這是第一次聽完音樂會有受益良多的感覺 - 在理論方面的。


席夫大師班


看到有大師班當然是第一時間要報名啦,後來經人提點才知道原來不是有報就有呵,還好我有備取,早早就去現場排隊碰運氣,也算是好運有進去啦。

大師班的對象是兩個師大音樂系的孩子。一開始孩子開始彈的時候覺得琴受潮很嚴重,但席夫爺爺示範的時候就是可以把琴本身的問題修正掉,真的是老薑不得不佩服,對音色敏感度超高。我覺得席夫爺爺著重在台灣音樂教育相對缺乏的像是:樂曲結構、作曲家及樂器的認識(所處年代及當時樂器狀態)等等,由此可見他真的不單單只是個優秀的演奏家,還是個優秀的音樂學家。此外特別講到了不要用節拍器,台下的一陣躁動真的也是很有趣,但我覺得大師可以不用,大家練琴時還是要乖乖聽喔!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有關小節線這件事,席夫爺爺要演奏者不要把小節線彈出來,真的是很有趣的比喻。我是覺得當對樂曲結構不是很了解時小節線真的會成為"利器",可以幫助演奏相對有組織,但也會成為演奏流暢的絆腳石 - 這邊就真的是教學有感了哈。

席夫爺爺 - 令人欽佩的存在!

BTW,大師班另一個感受,音樂真的好看天份啊~

曲目: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Aria, Bach: Capriccio in B-Flat Major, BWV 992, Haydn: Piano Sonata in G minor, Hob. XVI: 44, Bach: Italian Concerto in F Major, BWV 971, Mozart: Piano Sonata No. 15, K 533, Mvt. I & II, Bach: Chromatic Fantasia and Fugue in D minor, BWV 903,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17, “Tempest”, Bach: French Suite No. 5, BWV 816, Mozart: Gigue in G Major, K 574, Beethoven: Bagatelle, Op. 126 No. 4, Brahms: Intermezzo in A Major, Op. 118 No. 2

Pogorelich


看到波哥+拉2就盲買的票,其實我一直沒聽過波哥現場,剛好有機會當然要朝聖一下。直到樂團的人走出來我才知道是運輸團,真的是只想在意我想在意的部分哈。

在開演前,等了一下,我心裡當然是想說:波哥要是現在說不上台我也不是很意外。樂團明顯跟不上波哥的超藝術演繹,很多時候都是波哥在等樂團,速度跟不上,對音樂的幻想也跟不上,感覺波哥很無力。好吧,指揮很重要,所以我在想如果這場是志登指揮會是什麼情況,就志登的強烈個人風格,應該不是大好就是大壞。可惜了這場。

波哥的部分,可能年紀漸長了,感覺他有入世一點,但接收到的音樂就是超級藝術的一個人,有機會再聽聽看獨奏吧!

曲目 - 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2 in C minor, Op. 1。還有序曲 - Beethoven: Overture to Fidelio, Op. 72,下半場德9沒聽

Virsaladze

又是一位奶奶等級的演奏家。就在我猶豫要不要聽陳薩的時候Virsaladze(台灣翻譯是薇莎拉茲)的廣告出現了,我就手速買了,我就是這麼衝動性消費。

之前應該是完全沒聽過茲茲奶奶的任何錄音(我自己覺得),所以也是盲聽的一種。茲茲奶奶一彈我就一直在思考,該怎麼比喻她的演奏呢~想了很久,我覺得就是那種完全沒有呼吸聲的唱歌法,所以我一直想到李克勤。這種演奏法在Schubert的時候真的把我帶到另一種境界,因為Schubert的音樂在我的歸類就是歌唱性非常強烈,搭配沒有呼吸聲的演藝,真的超棒的啦!

因為第一首是Schubert,我心想是不是茲茲奶奶年紀較長所以力氣比較小呢,結果根本不是,Brahms跟Liszt完全不讓人覺得茲茲奶奶有80+了啊!天啊我80歲的時候鍵盤還可以敲這麼大力這麼快嗎?這裡我是指電腦鍵盤不是鋼琴,我都快忘記鋼琴怎麼彈了哈哈哈哈哈

最讓我驚豔的是Prokofiev,我必須承認在這之前我完全聽不懂菲夫,但聽完茲茲奶奶之後我好像知道該怎麼聽菲夫了!雖然我還沒開始認真聽,但我會找時間好好來驗證我是否聽懂的。很明顯的對話式演奏,讓我很明確的聽出茲茲奶奶想要表達的東西,而且茲茲奶奶的音樂幻想力不輸波哥,對音樂分析的掌握也不亞於席夫爺爺,真的很厲害。

最厲害的是茲茲奶奶結束時讓我明顯感受到她想下班,熱情的台灣觀眾,放過老人家吧!

曲目:Schubert: 6 Moments musicaux, Op. 94, D. 780, Brahms: Piano Sonata No. 1 in C major, Op. 1, Liszt: Consolation No. 3 in D-flat Major, S. 172, Liszt: 3 Études de concert, S. 144, No. 1 in A-flat Major, “Il lament”, Prokofiev: Piano Sonata No. 7 in B-flat Major, Op. 83, “Stalingrad.”

梵志登X馮勇智X長榮

熱呼呼,昨天聽完我今天就寫了哈,所以記憶非常深刻喔!說是想聽志登不如說是想聽第二場是不是如第一場令人驚艷,我的結論是 - 志登真的有他厲害的地方。

先來說說跟馮勇智協奏的部分。我現在因為轉行的關係已經無法那麼密切挖掘一些我不認識的演奏家了,再加上我對大提琴相對不熟,但勇智真的滿厲害的,輕飄飄的就把一些較高難度的地方清楚、明確的演過去了,希望很快有機會聽到他的其他演奏。但跟志登的搭配我只能說我沒那麼喜歡,志登的風格很重很強,勇智我不清楚是他個人風格還是樂器的關係,比較輕,感覺就是一杯咖啡比例過重的拿鐵,一直讓我很想加多點牛奶(勇智的演奏)。

說回樂團,距離上次聽志登中間莫名的又經歷了一次長榮,完全就是 - 指揮真的可以改變很多事,不說真的會以為是兩個樂團。

聽之前覺得如果維持上次就已經很不錯了,沒想到,進步了。上次完全不行的管樂有了很大進步,尤其銅管。雖然還是偏弱,但真的有很大進步,我就一直在想,志登練團時到底帶給大家多大壓力啊?

該快的地方超快,該大聲的地方也夠大聲,但樂團細緻度很差也是事實,這件事不知道下一次的演出會不會有改進,或者志登就是大鳴大放的風格細緻度就是硬傷,我想真的需要時間來應證。

看到有人說志登的ESO已經是台灣1,這句話我先保留,待我聽完NSO跟TSO還有NTSO再來思考。但志登棒下的ESO,第一次讓我聽到了團員對音樂的熱情,第二次讓我聽到了團員對音樂除了熱情,多了嚴謹及認真,再次讚揚志登,也恭喜ESO找來了很棒的指揮。

曲目:Wagner: Prelude to 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 Tchaikovsky: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 Op. 33, Tchaikovsky: Symphony No. 4 in F minor, Op. 36


最後 - 累積半年才寫真的就是流水帳,我無法保證,但我盡可能場場都寫啦....如果可以的話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