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妘珚Yunyan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米奇17號》:死亡、重生與內在小孩的救贖

妘珚Yunyan
·
·
《米奇17號》是一部讓我既震撼又深思的電影。 這篇隨筆從羅伯·派汀森飾演的米奇出發,記錄了從「死亡後重生」的科幻設定,到「真我是誰」的哲學叩問,再到現實中因恐懼而傷害他人的反思,這部電影讓我思考:如果生命可以重來,我們會如何選擇?這裡沒有標準答案,只有一些零散的想法,與你分享。

起因

上禮拜看了最期待的《米奇17號》。  

期待的原因之一,是因為男主角是我在眾多電影中常見的老面孔,羅伯·派汀森。  

這部電影一開場,以悲劇男主角的視角切入:一位投資失利、被朋友利用名義借貸的人,還被債主追殺,差點性命不保。


米奇的選擇

為了逃離地球(避免被債主找到),米奇參加了太空探索計畫。

他自認沒什麼特殊技能,於是盲目選了「消耗工」這個職位。  

後來他才明白,「消耗工」顧名思義,就是要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即使可能走向死亡,也得硬著頭皮上。  

更特別的是,即便死亡,計畫也能「列印」出全新的米奇。

即使保留米奇每一次的記憶,每個新米奇,個性也截然不同。  


真我是誰?

「許多米奇,真我是誰?」  

這讓我想起《異裂》,一個人身上藏著多重人格。 


1到17號的米奇個性各異,直到18號出現——17號稱他為「瘋子」。  

我倒覺得18號更忠於本心,敢於直白表達對事物的不滿,也會為自己爭取權利。  

最後,18號的性格漸漸影響了17號,讓他深埋已久的懊悔慢慢消退。

從那之後,17號面對每件事時,都會忍不住想,18號會怎麼做?怎麼想?  

這就像前幾年大家熱議的「內在小孩」話題,17號像是米奇的內在小孩,而18號則像試圖修復這個小孩的成年人。 


受盡苦楚,依然善良

17號被他自認的好友拖進債務深淵,甚至差點被這位好友按債主的要求殘害。他只能怯懦地承受,無法反擊,只能等待他人救援。  

但當其他人要殺死這位好友時,17號卻試圖阻止,不願看到好友死去。  

這位所謂的好友差點要了他的命,他卻依然不忍心看著對方在自己面前失去性命。  

有人可能覺得米奇很傻,但我想,如果一個人能輕易奪走他人性命,還不受懲罰,這世界恐怕會變成人間煉獄吧。  


因為不了解而產生的傷害

電影裡有一段致敬宮崎駿《風之谷》中王蟲的橋段:人類因為面對與自己不同的族群,感到害怕與恐懼。  

到了陌生環境,遇到前所未見的生物,人們便假設這些生物會帶來威脅。

於是,他們選擇先下手為強,消滅所有非人類的生命。  

這樣的劇情,在現實世界屢見不鮮。

當你遇到不熟悉的人事物,有人會覺得它可能對自己構成威脅,於是先發制人,先傷害對方——只因擔心自己先被傷害。  


小語

看完這部電影,我腦中湧現許多想法,難以一一細述。  

想透過這篇小記,把這些思緒記錄下來。  

最後,讓我思考最多的是,「當你知道自己可能會死,即使死了也不會失去記憶,還能復活,你會願意去嘗試未知、冒險一搏嗎?」

到現在,我還是沒有答案。  

或許,很多事沒有答案,也是一種答案。  



–踏出第一步,開始執行,才能描繪未來–


CC BY-NC-ND 4.0 授权